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35636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5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化学---精校解析Word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化学部分1.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化学,学好化学更好地服务社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我国古时镀金“以汞和金涂银器上,成白色,入火则汞去,而金存,数次即黄。”其中“入火则汞去”是指升华B. 可用臭氧代替农药在粮食仓储中杀菌防霉,因为臭氧具有强氧化性C.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小苏打、苏打作食用碱,食盐作调味剂、食品防腐剂D. 焊接钢材时,分别用饱和Na2CO3和 NH4Cl溶液处理焊接点【答案】A【解析】【详解】A、升华是固体直接转化成气体的过程,汞常温下为液体,故入火则汞去不是指升华,故A说法错误;B、臭氧具有强氧化性,能使蛋白质变性,即可用于粮食

2、仓储中杀菌防霉,故B说法正确;C、苏打为Na2CO3,NaHCO3为小苏打,两者的水溶液呈碱性,食用碱是指有别于工业用碱的纯碱和小苏打,在厨房做面点,一般用小苏打作为面点的膨松剂,也可用纯碱代替小苏打,食盐具有咸味,常用作调味品和防腐剂,故C说法正确;D、Na2CO3溶液显碱性,可以除去油脂,NH4Cl溶液显酸性,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因此可处理金属表面的焊接点,故D说法正确。2.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10g46%甲酸( HCOOH)水溶液所含的氧原子数为0.5NAB. 常温常压下,3.0g含葡萄糖的冰醋酸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0.4NAC. 100gCaS与CaSO

3、4的混合物中含有32g硫,则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75NAD. 标准状况下,足量的铜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每生成224mL气体,转移电子数目为0.01NA【答案】D【解析】【详解】A、甲酸中含有氧原子的物质的量为10g46%2/46gmol1=0.2mol,甲酸溶液中H2O含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10g54%/18gmol1=0.3mol,共有氧原子物质的量为(0.20.3)mol=0.5mol,故A说法正确;B、假设3.0g全部是葡萄糖,则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3.0g24/180gmol1=0.4mol,假设全部是冰醋酸,则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3.0g8/60gmol1=0.4mol,3.0g该混合物中

4、含有原子物质的量为0.4mol,故B说法正确;C、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为32g,推出Ca元素的质量为40g,即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100g32g40g)=28g,则氧原子物质的量为28g/16gmol1=1.75mol,故C说法正确;D、生成的气体为NO2、NO的混合气体,根据题意,无法计算转移电子物质的量,故D说法错误。3.多反应体系中,明确反应顺序是解决问题的基础。下列反应先后顺序判断正确的是A.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Na2S、Na2SO3、KI的溶液中缓慢通入Cl2:S2、I、SO32B.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Fe3+、Cu2+、H+的溶液中加入Zn:Fe3+、Cu2+、H+C. 在含等物质

5、的量的Ba(OH)2、KOH的溶液中通入CO2:KOH、Ba(OH)2、BaCO3、K2 CO3D. 在含等物质的量的AlO2、OH、CO32的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AlO2、Al(OH)3、OH、CO32【答案】B【解析】【详解】A、还原性强弱的顺序是S2SO32I,通入氯气反应先后顺序是S2、SO32、I,故A错误;B、Fe3、Cu2、H氧化性强弱的顺序是Fe3Cu2H,加入锌反应先后顺序是Fe3、Cu2、H,故B正确;C、反应先后顺序是Ba(OH)2、KOH、K2CO3、BaCO3,故C错误;D、结合H能力:OHAlO2CO32Al(OH)3,加入盐酸反应顺序是OH、AlO2、CO32、

6、Al(OH)3,故D错误。【点睛】难点是选项C的判断,CO2为酸性氧化物,先与OH发生反应,生成CO32,CO32再与Ba2反应生成BaCO3,因此认为Ba(OH)2先与CO2发生反应,CO2再与KOH反应生成K2CO3,然后通入CO2,CO2与K2CO3反应生成KHCO3,最后CO2与BaCO3反应生成Ba(HCO3)2。4.下列有关有机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 HOCH2COOH在一定条件下可与O2、 NaHCO3溶液、乙醇、乙酸发生反应,且反应类型相同B. C2H3COOC2H5存在C4H9COOH时可以加入饱和NaOH溶液后分液除去C. 金刚烷(如图结构)含有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D.

7、 与 NaHCO3溶液反应产生CO2的链状有机物C4H6O2,与HBr加成可生成5种同分异构体(不考虑立体异构)【答案】D【解析】【详解】A、HOCH2COOH含有官能团是OH和COOH,与O2、NaHCO3、乙醇、乙酸发生反应,反应类型分别是氧化反应、复分解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酯化反应(或取代反应),故A错误;B、C2H3COOC2H5属于酯,C4H9COOH属于羧酸,都能与NaOH发生反应,因此该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故B错误;C、金刚烷的分子式为C10H16,不饱和度为3,芳香族化合物不饱和度最低为4,因此金刚烷没有属于芳香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故C错误;D、能与NaHCO3反应产生

8、CO2,说明该有机物中含有COOH,能与HBr发生加成反应,说明含有碳碳不饱和键,符合要求的结构简式为CH2=CHCH2COOH、CH3CH=CHCOOH、CH2=C(CH3)COOH,与HBr加成生成的有机物有CH3CHBrCH2COOH、CH2BrCH2CH2COOH、CH3CH2CHBrCOOH、CH3CBr(CH3)COOH、CH2BrCH(CH3)COOH,共有五种,故D正确。5.有X、Y、Z和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四种短周期元素。元素是当今移动通信普遍使用电池的重要材料,Y的一种核素常用来鉴定一些古文物的年代,元素Z曾作为昂贵奢侈品原料的常见金属元素,W元素原子的各层电子数均为偶数,

9、其自然界矿藏分布广泛,有单质和化合态两种形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氢、氧和Y三种元素形成的阴离子多于3种B. 已知含氧酸的酸性:H2WO3H2YO3,则W的非金属性强于YC. 若单质X失火,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水扑灭D. 通常采用电解法制备单质Z及其同周期的金属单质【答案】B【解析】【分析】元素X是当今移动通信普遍使用电池的重要材料,即锂电池,X为Li,Y的一种核素常用来鉴定一些古文物的年代,该核素为C14,即Y为C,元素Z曾作为昂贵奢侈品原料的常见的金属元素,即Z为Al,W元素原子的各层电子数均为偶数,四种元素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可能为Si,也可能为S,但W在自然界中有单质

10、和化合态两种形式,Si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则W为S;【详解】元素X是当今移动通信普遍使用电池的重要材料,即锂电池,X为Li,Y的一种核素常用来鉴定一些古文物的年代,该核素为C14,即Y为C,元素Z曾作为昂贵奢侈品原料的常见的金属元素,即Z为Al,W元素原子的各层电子数均为偶数,四种元素是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W可能为Si,也可能为S,但W在自然界中有单质和化合态两种形式,Si在自然界中没有单质,则W为S;A、H、O、C组成的阴离子有HCO3、HC2O4、CH3COO、HCOO等,故A说法正确;B、H2SO3的酸性强于H2CO3,但H2SO3中S的价态不是最高价,因此不能说明两者非金属性

11、的强弱,故B说法错误;C、Li是活泼金属,能与H2O反应生成H2,Li与Mg处于对角线,性质相似,即锂能与CO2发生反应,因此锂着火不能CO2灭火器或水扑灭,故C说法正确;D、得到Al单质,常用电解氧化铝方法,与Al同周期的金属单质为Mg、Na,也常用电解方法得到,故D说法正确。6.光气(COC12熔点为118,沸点为8.2,微溶于水,易溶于甲苯等有机溶剂)可作为化学武器的成分,其制备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装置已省略)。已知:3CCl4+2H2SO4(浓)3COCl2+4HCl+S2O5Cl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装置组装连接后,第一步操作通入冷凝水,然后才能加热B. 自来水从冷凝管的X口通

12、入,且被冷凝的物质是CCl4C. 装置乙中可收集到光气的甲苯溶液,装置丙、丁均可收集到液态光气D. 可将装置丁的尾气通过导管直接通入NaOH溶液中进行尾气处理【答案】C【解析】【详解】A、根据反应方程式,有气体生成,因此第一步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A错误;B、冷凝水应从下口通入,上口出水,即从Y口进水,X口出水,被冷凝的物质是COCl2,故B错误;C、光气易溶于甲苯,因此挥发出的光气被甲苯吸收,得到光气的甲苯溶液,根据光气的物理性质,装置丙、丁均可收集到液态光气,故C正确;D、尾气中含有HCl,导管直接通入NaOH溶液,引起倒吸,应用倒扣的漏斗,故D错误。7.向0.1molL1的 NH4H

13、CO3溶液中逐渐加入0.1molL1NaOH溶液时,含氮、含碳粒子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纵坐标是各粒子的分布系数,即物质的量与起始物质的量比值)。根据图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开始阶段,HCO3反而略有增加,可能是因为NH4HCO3溶液中存在H2CO3发生的主要反应是H2CO3+OH=HCO3+H2OB. 当pH大于8.7以后,碳酸氢根离子和铵根离子同时与氢氧根离子反应C. pH=9.5时,溶液中c(HCO3)c(NH3H2O)c(NH4+)c(CO32)D. 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首先发生的反应为2NH4HCO3+2NaOH=(NH4)2CO3+Na2CO3【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NH4

14、HCO3溶液中存在NH4+的水解平衡,即NH4+H2OHN3H2O+H+;HCO3-的水解平衡,即HCO3-+H2OH2CO3+OH-;HCO3-的电离平衡,即HCO3-H+CO32-;A在未加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7.7,呈碱性,则上述3个平衡中第个HCO3-的水解为主,滴加氢氧化钠的开始阶段,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CO3-的量略有增加,即逆方向的反应是H2CO3+OH-HCO3-+H2O,故A正确;B对于平衡,氢氧根与氢离子反应,平衡正向移动,HN3H2O的量增加,NH4+被消耗,当pH大于8.7以后,CO32-的量在增加,平衡受到影响,HCO3-被消耗,即碳酸氢根离子和铵

15、根离子都与氢氧根离子反应,故B正确;C从图中可直接看出pH=9.5时,溶液中c(HCO3-)c(HN3H2O)c(NH4+)c(CO32-),故C正确;D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时,HCO3-的量并没减小,反而增大,说明首先不是HCO3-与OH-反应,而是NH4+先反应,即NH4HCO3+NaOHNaHCO3+NH3H2O,故D错误;故选D。【考点定位】考查离子浓度大小的比较【名师点晴】本题结合图象考查了离子浓度大小比较、盐的水解原理等知识,明确图象曲线变化的含义为解答关键,注意用平衡移动理解各离子变化的原因,题目有一定难度。NH4HCO3溶液中存在NH4+的水解平衡,即NH4+H2OHN3H2O+H+;HCO3-的水解平衡,即HCO3-+H2OH2CO3+OH-;HCO3-的电离平衡,即HCO3-H+CO32-;在未加氢氧化钠时,溶液的pH=7.7,呈碱性,则上述3个平衡中第个HCO3-的水解为主,滴加氢氧化钠的开始阶段,氢氧根浓度增大,平衡向逆方向移动,HCO3-的量略有增加;对于平衡,氢氧根与氢离子反应,平衡正向移动,HN3H2O的量增加,NH4+的量减小,当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