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3560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沈阳市郊联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精校解析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上学期沈阳市郊联体期末考试试题理科综合生物部分1.寨卡病毒(RNA病毒)是一种虫媒病毒,人体感染塞卡病毒后会造成神经和自身免疫系统并发症。下列有关寨卡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A. 寨卡病毒是一种只能发生基因突变的生命系统B. 寨卡病毒会被人体的细胞免疫消灭,不会被抗体结合C. 寨卡病毒会将自身所有成分都注入到人体细胞内进行增殖D. 被寨卡病毒侵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答案】D【解析】【分析】本题考查RNA病毒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详解】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生命系统,A错误;寨卡病毒是抗原,进入人体后可以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与

2、抗体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B错误;寨卡病毒繁殖时,只将RNA注入人体细胞作为模板,而原料和能量等均由宿主细胞提供,C错误;被寨卡病毒侵染的细胞的清除属于细胞编程性死亡,D正确。【点睛】关于病毒的常考知识点总结:2.下列有关蛋白质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蛋白质结合Fe2+形成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B. 由m条肽链组成,含n个氨基酸的蛋白质分子中的氧原子数至少为n+m个C. 鉴定蛋白质时,需将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匀后使用并水浴加热D.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需要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协助【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有关知识,解题关键是要掌握蛋白质

3、形成过程等知识,再结合所学知识准确判断各项。【详解】蛋白质可与Fe2+结合形成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A正确;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去的水分子数是(n-m)个,其中的氧原子数至少是2n-(n-m)=n+m个,B正确;使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NaOH),造成碱性环境,再加B液(CuSO4),不需要水浴加热,C错误;抗利尿激素作用的靶器官是肾小管与集合管,其作用的发挥依赖于肾小管、集合管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D正确。【点睛】双缩脲试剂使用注意事项:(1)先A后B;(2)B不过量(4滴);(3)现配现用。3.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只能参

4、与特定靶细胞的代谢反应看物体时,神经冲动是由脑和脊髓产生的,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由脑垂体分泌功能不足引起的呆小症,可通过注射生长激素治疗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鼻炎、皮肤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都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免疫失调病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但不会引起基因组表达的改变。因此,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A. 有3项说法正确 B. 有1项说法正确C. 有2项说法不正确 D. 没有正确的【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教材常见概念辨

5、析,考查内容较综合,知识点涵盖面广,要求考生能熟悉教材相关知识,并建立知识点的联系,进而分析作答。【详解】激素、抗体和酶都具有特异性,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靶细胞,抗体作用于特定的抗原,酶能催化一种或一类特定的化学反应,错误;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形成物象,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错误;呆小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导致,注射生长激素无法治疗,错误;内环境稳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维持机制是由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的,正确;系统性红斑狼疮是由于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度,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自身免疫病,但皮肤荨麻疹与鼻炎是由于免疫系统过度敏感引起的过敏反应,错误;

6、光照、温度等环境因子的变化会引起包括植物激素合成在内的多种变化,进而对基因组表达进行调节,错误。故选B。【点睛】信息分子或酶来源作用激素内分泌腺细胞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改变靶细胞代谢状况(调节作用)神经递质突触小体(与高尔基体有关)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兴奋或抑制抗体浆细胞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使之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酶几乎所有活细胞唯一功能为“催化”,即降低反应分子活化能4.下列分别与甲、乙、丙、丁四图相对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相等B. 乙图所示生物可以是三倍体也可以是单倍体C. 丙图中如果黑方格表示有病个体

7、,那么所示W个体一定是该病基因的携带者D. 丁图所示生态系统内的食物链最多可达30条,图中所有生物可构成群落【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遗传病以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难度适中。【详解】甲图所示同种生物雌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小于雄性个体携带AB基因的配子数目,A错误;乙图中相同形态的染色体均有三条,则所示生物的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表示的生物可能是三倍体,也可能是单倍体,B正确;丙图可以是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或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果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则W个体不携带致病基因,如果是常

8、染色体隐性遗传,则W个体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丁图中,如果不同营养级之间均存在捕食关系,则食物链最多为532=30条;由于群落是一定自然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缺少分解者,故图中10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落,D错误。【点睛】判断一个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多倍体,关键是看发育的起点:若起点是配子,则不论有几个染色体组,均为单倍体;若发育起点为受精卵,则细胞中有几个染色体组,即为几倍体。5.某种植物的花色同时受A、a与B、b两对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_bb的植株开蓝花,基因型为aaB_的植株开黄花。将蓝花植株()与黄花植株()杂交,取F1红花植株自交得F2。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

9、:黄花:蓝花:白花=7:3:1:1,则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A. F2中基因型为Aa_ _的杂合子致死B. F1产生的配子中某种雌雄配子同时致死C. 亲本蓝花植株和F2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一定为AAbbD. F1产生的配子中,Ab雌配子或Ab雄配子致死【答案】D【解析】【分析】F1红花植株自交所得F2 中出现了黄花(aaB_)和蓝花(A_bb)的个体,说明F1同时含有A、a、B、b基因,故F1红花的基因型为AaBb。若没有致死情况,则子一代自交产生的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aaB_:A_bb:aabb=9:3:3:1,事实上,子二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A_B_(红花):aaB_(黄花):A_bb(

10、蓝花):aabb(白花)=7:3:1:1,白花基因的基因型是aabb,则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和雄配子都是可育的,又由A_bb(蓝花)的数目是1而不是3,可推知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详解】由以上分析可知,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自交,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红花:黄花:蓝花:白花=7:3:1:1,应是含有Ab的雌配子或者是雄配子致死,A、B错误,D正确;结合分析可进一步推知,F2中蓝花植株植株的基因型和亲本蓝花植株的基因型都是Aabb,C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子代的基因来自于亲代,据此推断F1的基因型。针对F2的异常性状分离比,借助分离定律将组成F2的两对基因拆分

11、,进而推断致死的配子的基因型。针对题中的两种观点,可借助数学思维分情况进行讨论。6.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经浓度大于M的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B. 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C. 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D. 若图中曲线表示不同生长素浓度对该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且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答案】A【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生长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

12、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详解】浓度大于M时是抑制作用,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生长速度变慢,而非不生长,A错误;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生根数量相同的可能对应两个不同的浓度,B正确;由图可知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表明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P点是促进作用最大的最适浓度,C正确;侧芽因为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受到抑制,若顶芽处为P,侧芽一般大于M, D正确。【点睛】植物顶端优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抑制了侧芽的生长。7.图1为某植物叶肉细胞叶绿体内的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图2为在适

13、宜温度下改变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该植物叶片吸收和释放CO2速率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的ATP_(填“能”或“不能”)用于细胞增殖等生命活动。(2)图2中t1t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导致图1中B物质的含量变化为_;t2t3,限制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理论上讲,t3t4段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时所需光照强度比t2t3段_;t4后短时间内,叶绿体中D物质的含量变化_。(3)图2中_(填“A”、“B”或“A+B”)的面积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总量。(4)若用圆形滤纸层析分离色素时,将色素提取液滴在滤纸中央,滤纸最外圈的色素是_。【答案】

14、(1). 不能 (2). 减少 (3). CO2 浓度(或CO2 ) (4). 强(或大) (5). 减少 (6). A+B (7). 胡萝卜素【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1表示发生在叶绿体中基质中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其中A表示CO2,B表示C3,C表示有机物,D表示C5;图2表示植物吸收和释放CO2速率的变化曲线,其中CO2的吸收速率代表的是净光合速率,受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影响。【详解】(1)图1中的ATP是光反应阶段产生的,用于光合作用暗反应过程的C3还原,细胞增殖等生命活动是由呼吸作用产生的ATP提供的;(2)图2中t1t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增加,光反应增强,H和ATP生

15、成增多,导致暗反应过程中C3的加快,进而加速了CO2的固定过程,即加速了图1中A、D和B的利用,故B物质的含量减少;图2中t2t3段光照强度不再限制光合作用的进行,则此时限制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CO2浓度;t3t4比t2t3段的CO2浓度高,故光合作用达到光饱和时所需光照强度要大;t4后进行了遮光处理,短时间内导致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较少,减弱了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进而使得C5(D物质)的含量减少;(3)据图分析,图中A可以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净光合作用消耗的CO2总量,B可以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呼吸作用产生的CO2总量,则A+B表示可表示该植物在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叶片光合作用固定CO2的总量;(4)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故若用圆形滤纸层析分离色素时处于最外层。【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光合作用的详细过程,确定图1发生的生理过程和各个字母代表的物质的名称,并能够根据改变的外界条件的种类确定相关物质的含量变化情况。8.如图是体育运动对学习记忆的促进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