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83463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8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永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精校解析Word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永州市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量90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及科目,在规定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卡。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2、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甲骨文记载,商朝除与所属盟邦联合行动外,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这说明A. 早期王权主要通过神权来表现B. 商王与方国首领地位完全平等C. 中央对地方实现了有效的控制D. 商朝与所属方国重视礼尚往来【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商王还亲自或派人到各地举行祭祀典礼等活动,并接受方国的贡献或对朝贡者予以报偿”等信息可以看出,商朝作为盟主与所属方国之间重视礼尚往来。故答案为D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王权与神权的关系,排除A项;B项中的“完全平等”不符合史实,商王是盟主,与所属方国首领地位不同,排除;商朝时期中央对方国还没

3、有实现有效控制,排除C项。2.下表为不同史料关于古代“城”的产生的历史记述。据此可知“城郭沟池以为固。”礼记礼运“民保于城,城保于德。”左传襄公七年“城为保民为之也。”谷梁传隐公七年“城者,所以自守也。”墨子七患A. 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B. 商业发展是“城”产生的主要原因C. 城市承担经济和文化中心的职能D. 城市规划体现了以人为本设计理念【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等信息可以看出,在古代“城”的产生过程中,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是为保护民众抵御外来进攻。故答案为A项。材料关于“城”的产生原因中没有涉及商业因素,排除B项;材料没有

4、反映城市的经济和文化职能,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城市规划的特点,排除D项。【点睛】材料型选择题多在题干和选项中提供一则或数则材料,要求学生在读懂材料的基础上,透过材料发现其背后的历史事实,按照题干的指向和要求,找出正确选项。解答材料型选择题要看引文的出处和其他有关信息,确定材料所涉及的历史背景;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事实的备选项。本题的解答主要是根据关键信息“城为保民为之也”“城者,所以自守也”,得出最初的“城”具有军事防御性质,从而确定答案。3.据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稻谷一亩播种二又三分之二斗,麦子一亩播种一斗,大

5、豆一亩播种半斗。这反映出秦律A. 重视保护农民的私有财产B. 条目繁杂琐细,刑罚极其苛酷C. 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D. 剥夺贵族特权,适应社会转型【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秦代曾用明确的法律条文规定了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来看,说明秦朝试图通过法律的强制性规定来保障农业获得较好收成,反映出秦律关注民生与社会实际问题。故答案为C项。规定农耕播撒种子的数量是为了粮食收成,而不是保护私有财产,排除A项;这一规定不能反映条目繁杂琐细,也没有涉及苛酷的刑罚,排除B项;这一规定没有涉及对贵族特权的处置,也与社会转型无关,排除D项。4.汉代经学的政治化是儒学话语在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转向,即作为先

6、秦诸子之学的孔子“私言”向汉帝国“官学”的转换。这一次转向A. 适应了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B. 否定了孔子“德治”和“仁政”的人文主义理想C. 体现了恢复重建西周分封制及其人伦关系的要求D. 展开了对天命心性等形而上问题广泛深入的研讨【答案】A【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发展形势,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在此背景下,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故答案为A项。董仲舒新儒学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孔子的人文主义理想,排除B项;董仲舒新儒学加强中央集权,不是恢复重建分封制,排除C项;董仲舒新儒学没有对心性形而上问题进行广泛深

7、入的研讨,排除D项。【点睛】为适应汉武帝建立大一统政治体制的需要,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儒学成为官方御用之学,成为大一统政治格局和指导人们思想的理论基础,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5.下图是唐代周昉绘制的人物画代表作簪花仕女图。该画作不设背景,以工笔重彩绘仕女五人,女侍一人,另有小狗、白鹤及辛夷花点缀其间。浓丽的设色(指着色),头发的钩染、面部的晕色、衣着的装饰,都极尽工巧之能事。这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特点是A. 构图复杂,比例失衡B.

8、情景再现,返璞归真C. 以形写神,诗画合一D. 对比强烈,气势雄壮【答案】B【解析】【详解】簪花仕女图是唐代现实主义风格的绘画作品,作品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将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画得雍容华贵,画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活本质,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感。作品线条简洁,忠于生活,反映出中国传统人物画的情景再现、返璞归真的特点,故答案为B项。该作品构图并非复杂,排除A项;该作品没有表现出诗画合一的特点,排除C项;该作品不能体现出气势雄壮的特点,排除D项。6.据统计,镇守云南的将官在元史有传者共有100人,其中蒙古31人,色目(元朝时中国西部民族的统称)32人,汉人及其他民族37人。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

9、中共有79传、100人之多,占元史列传的七分之一。这表明元朝时A. 科举制度稳定发展B. 民族交融程度加深C. 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D. 地方行政体制发生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蒙古人、色目人在镇守云南的将官中所占比例较大,仕宦云南的官吏在元史中占列传的七分之一,说明元朝时期中央政府重视对西南边疆的管理,从而任命中央政府信得过的蒙古人、色目人驻守云南,且涌现出一些杰出官员。故答案为C项。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度,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民族交融,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地方行政体制的变化,排除D项。7.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一书中,把顾炎武视为清代学术开山之第一人,认为顾炎武对清代思想界具有

10、深远影响。梁启超如此评价主要是因为顾炎武A. 批道学、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B. 谈心性、分权众治的治国方略C. 明义理、扶植纲常的价值取向D. 兴实学、明道救世的经世主张【答案】D【解析】【详解】顾炎武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主张到实践中求真知,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故答案为D项。李贽的思想具有离经叛道的思想观点,排除A项;顾炎武反对空谈心性,排除B项;顾炎武的主要学术成就不是表现在明义理、扶植纲常,排除C项。【点睛】顾炎武反对空谈性命,要求经世致用,解决国计民生等实际问题。顾炎武所理解的圣人之道,就是要求把个人的命运和社会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在各种场合下都能保持自

11、己的人格。他还认为,学术的基本途径就是学以致用,经世利民,否则就会成为“空虚之学”。顾炎武一方面认同文化的历史传承性;另一方面将先秦儒学的历史哲学智慧落实于实践实用,学用一致。顾炎武以他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对清代思想界具有深远影响。8.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日用类书,其中有些属专门性的商业用书,其所纂内容不仅有水陆路程、商业条规、物价、商品生产、流通、市场、经营方法等经商必备基本知识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A. 商人民权意识的觉醒B. 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 商业知识开始累积和传播D. 商业日趋繁荣的社会状况

12、【答案】D【解析】【详解】明清时期出现专门性的商业用书,且内容涉及经商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商业道德、经商行为准则、行为规范等方面的内容,说明这一时期商业日趋繁荣、商品经济对社会生活影响日益广泛的社会状况。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涉及民权意识,排除A项;明清时期统治者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排除B项;C项中的“开始累积和传播”不符合史实,排除。9.下表是18421845年清政府奏报毒品犯罪文件情况统计表。对上表解读合理的是A. 禁烟运动取得巨大成果B. 贩卖鸦片现象基本杜绝C. 政府禁毒力度逐渐减弱D. 吸食鸦片人数大幅下降【答案】C【解析】【详解】从表格中的数据来看,清政府奏报的毒品犯罪数量越来越少,

13、而联系所学史实可知,当时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输入并没有减少,因此只能说明政府禁毒力度逐渐减弱。故答案为C项。禁烟运动没有取得巨大成果,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基本杜绝”不符合史实,贩卖鸦片现象仍然存在,排除;查处的数量减少,并不能说明吸食鸦片人数大幅下降,排除D项。【点睛】解答图表型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图表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图表反映的问题实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图表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总之,要将教材、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本题的解答主要是分析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反映出的信息,再根据时间联系当时的社会状况来确定正确答案。10.1898年,张之洞在劝学篇

14、中说:“商鞅变法,废孝弟(悌)仁义,秦先强而后促;王安石变法,专务剥民,宋因以致乱,此变而失者也。商、王之失在残酷剥民,非不可变也,法非其法也。”上述言论A. 体现了以史为鉴的传统论证模式B. 指出了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C. 反映了对传统与变革冲突的迷惘D. 表明了反对学习西方的坚定立场【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张之洞对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成败得失的评价,体现了以史为鉴的传统论证模式。故答案为A项。张之洞的言论没有指出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张之洞从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中吸取教训,不是对传统与变革冲突的迷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学习西方的态度和立场,排除

15、D项。11.1900年“庚子赔款”之后,举国上下形成了一股负笈留洋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潮流。但到1910年前后,已经开始有一批在海外的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了人文主义,如周作人从土木工程转为希腊语,鲁迅、郭沫若则直接放弃了在日本学医的机会。这一现象A.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B. 表明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民众的思想C. 反映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D. 说明实业救国思潮遭到国人的摒弃【答案】C【解析】【详解】从海外留学生主动弃理从文、从科学主义走向人文主义的转变过程可以看出,人们认识到改变国人思想观念的重要性,从而开启民智和唤醒民众成为潮流。故答案为C项。这一现象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于1915年爆发,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不是实业救国思潮,排除D项。12.1926年7月,中共中央指出:“本党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党,随时都须准备武装暴动的党,在民族革命的进程中,应该参加武装斗争的工作,助长进步的军事势力,摧毁反动的军阀势力,并渐次发展工农群众的武装势力。”这反映出当时中共中央A. 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B.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C. 掌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