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1155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29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六校协作体 2017-2018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满分满分 150150 分分 时间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命题学校: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命题学校:瓦房店市高级中学 命题人:于秀琴命题人:于秀琴 校对人:刘日善校对人:刘日善 第一卷第一卷 阅读题阅读题 甲甲 必考题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一)(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 “拙”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它是艺术中的一种根本性趣味,在中国不懂得“拙” ,就不知道怎么做建筑、造园林、刻印章、写书法、画图画、品戏曲。拙跟巧 是相对的,老子讲“大巧若拙”,大巧是最高的巧,拙是不巧,最高的巧是不 巧,他的意思并不是要追求不巧。一般来说,

2、人总是喜欢追求巧,而不喜欢不 巧的东西。如工艺,就是追求巧的过程,但古代有一句话叫“大匠不斫”,是 说最有本事的工匠人,没有雕琢的痕迹。 扬州八怪之一金农,是清代康熙到乾隆时期一个著名书画家,他把中国古拙传 统推到极高地步。他曾在一幅梅花图上用他特有的古隶题有七个大字:“损之 又损玉精神”,“玉”是梅花,“损之又损”来自老子:“为学日益,为道日 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老子的道是“损”道。“为道日损”是中国艺 术的一个定律,是要从表象世界走向真实世界,追求内在的东西,“损”道不 是做减法,“损”道就是拙道。 中国人特别喜欢石头,“石头”也呈现了一种拙趣。老子说:“不欲琭琭如玉, 珞珞如石。

3、”老子不愿做一块琭琭的美玉,虽有令名,但经过刮垢磨光的无数 次打磨,成了被塑造的对象,这样就是有为,背离自然之旨。他宁愿“珞珞如 石”做一块坚硬的未雕的石头。 儒家好玉,道禅好石,两种不同的思想指向,正好反映对秩序的不同看法,也 体现出不同的人格指向。没有理性的社会是混乱的社会,缺乏礼仪的人生是粗 鄙的人生。但当知识、理性、礼仪发展到与人的真实生命追求相反的程度时, 就成了人的生命的负面力量。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这两种思想都有价值,相 互补充,以成传统中国思想之大观。 文人艺术对假山有一种偏爱,它有特别的美感。假山是人们运用石料“叠”的、 “掇”的,做出一片风景,也演绎着创造者的一片灵心。真正

4、的叠石者,不是 简单的“石工”,而是独抒性灵的艺术家,杂乱之石,叠起胜景,配之以明花 疏树,延之以陂陀平冈,引之以涧瀑清泉,幕之以藤情蕉影,再辅之以蓝天白 云、月上柳梢。 假山的美就是“拙”。拙”就是把巧的东西去掉,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要巧 夺天工。明代计成强调:一切艺术都是人作的;作得就像没有作过一样;作得 就像天工开物。他突出中国艺术的一个基本思想,一切艺术都要在遵循自然的 原则下规避人工秩序。这里面正体现出一种追求“拙”天趣的精神。 所以,大巧若拙不是愚蠢哲学,而是让你放弃外在目的性的攫取,追求内在真 实的体验。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艺术所追求的拙

5、和巧是相对的,拙其实就是巧,大巧若拙就说明了这点。 B. “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体现了道家的无为思想,与艺术上的拙道有相通之 处。 C. 玉和石分别对应儒家和道家的思想,玉要求以礼琢磨,石要求复礼后归于无 为。 D. 假山的美是创造者凭着他的灵心演绎出来的,巧夺天工就是要摒弃自然造化 的痕迹。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从巧与拙的相对性入手,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大巧与不巧(也就是“拙” 的关系)。 B. 文章通过儒道两家的不同思想指向、人格指向的对比,阐明在艺术上应弃儒 就道。 C. 文章花大量篇幅论述假山之美,意在强调中国艺术十分注重追求艺术的大巧 拙趣。 D.

6、文章提出论点后,分别从思想理论和艺术实践角度加以分析,最后指出追求 大巧若拙的意义。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中国,你如果不懂拙趣,我们就难以与你谈及关于中国的艺术趣味的问题。 B. 金农的“损之又损玉精神”表明中国艺术要追求内在的东西,追求拙道。 C. 老子强调既要“损之又损”又要“珞珞如石”,表明圣人思想有时也难免前 后矛盾。 D. 中国艺术强调要遵循自然的原则,规避人工秩序,但并不排斥人为因素干预。 【答案】1. B 2. B 3. C 【解析】 1. 试题分析: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类题目的解题方法有这样几点:根据要求 确定提取信息的目标。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在

7、确定了提取信息的目标之后, 要根据目标浏览全文,确定提取信息的区间。准确寻找,筛选提取。筛选和 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 瓜,确定筛选范围。仔细对照,正确判断。找准选项有关内容在原文的位置 后,要把原文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A 项“拙其实就是巧”错。许多天然的 “拙”不能算“巧”,扩大范围。C 项,“玉和石分别对应儒家和道家的思想” 错,原文只说是“儒家好玉,道禅好石”,无中生有。D 项,“巧夺天工”就 是要把巧的东西去掉,把目的性的东西去掉。 点睛: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般为 “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

8、的一项”或者“正确的一项”,错 误设置一般为答非所问、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偷换概念、无中生 有等,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 找准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2.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筛选和提取信息类试题的答案均在文 中,因此,及时找到选项在原文的位置,顺藤摸瓜,确定筛选范围。要把原文 与选项对照,辨明正误。B 项“弃儒就道”错,由作者对金农“损之又损玉精 神”的推崇可知在艺术上并不存在“弃”谁的问题。 3.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的题目,题干的表述一 般为“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

9、或者“正确的一项”, 错误选项的命制基本和考核概念的题目没有区别,答题时注意阅读题干,找准 区位,然后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比如本题 C 项,“表明圣人思想有时也难 免前后矛盾”错。“损之又损”与“珞珞如石”都体现了“拙道”,并不矛盾。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3 小题,小题,1414 分)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野外剃头 丰子恺 我的船所泊的岸上,小杂货店旁边的草地上,停着一副剃头担。 我躺在船榻上休息的时候,恰好从船窗中望见这副剃头担的全部。起初剃头司 务独自坐在凳上吸烟,后来把凳让给另一个人坐了,就剃这个人的头。我手倦 抛书,而昼梦不

10、来,凝神纵目,眼前的船窗便化为画框,框中显出一幅现实的 画图来。这图中的人物位置时时在变动,有时会变出极好的构图来,疏密匀称 姿势集中,宛如一幅写实派的西洋画。有时微嫌左右两旁空地太多或太少,我 便自己变更枕头的放处,以适应他们的变动,而求船窗中的妥帖的构图。但妥 帖的构图不可常得,剃头司务忽左忽右忽前忽后,行动变化不测,我的枕头刚 刚放定,他们的位置已经移变了。唯有那个被剃头的人,身披白布,当模特儿 一般地静坐着,大类画中的人物。 平日看到剃头,总以为被剃者为主人,剃者为附从。故被剃者出钱雇用剃头司 务,而剃头司务受命做工;被剃者端坐中央,而剃头司务盘旋奔走。但绘画地看 来,适得其反:剃头司

11、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因为在姿势上,剃头 司务提起精神做工,好像雕刻家正在制作,又好像屠户正在杀猪。而被剃者不 管是谁,都垂头丧气地坐着,忍气吞声地让他弄,好像病人正在求医,罪人正 在受刑。纯粹用感觉来看,剃头这景象中,似觉只有剃头司务一个人;被剃的 人暂时变成了一件东西。因为他无声无息,呆若木鸡;全身用白布包裹,只留 出毛毛草草的一个头,而这头又被操纵在剃头司务之手,全无自主之权。独有 被剃头的人一声不响,绝对服从地把头让给别人弄。因为我在船窗中眺望岸上 剃头的景象,在感觉上但见一个人的活动,而不觉得其为两个人的勾当。我很 同情于这被剃者:那剃头司务不管耳、目、口、鼻,处处给他抹上水

12、,涂上肥 皂,弄得他淋漓满头;拨他的下巴,他只得仰起头来;拉他的耳朵,他只得旋 转头去。这种身体的不自由之苦,在照相馆的镜头前面只吃数秒钟,犹可忍也; 但在剃头司务手下要吃个把钟头,实在是人情所难堪的!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 时失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 我想把船窗中这幅图画移到纸上。起身取出速写簿,拿了铅笔等候着。等到妥 帖的位置出现,便写了一幅,放在船中的小桌子上,自己批评且修改。这被剃 头者全身蒙着白布,肢体不分,好似一个雪菩萨。幸而白布下端的左边露出凳 子的脚,调剂了这一大块空白的寂寞。又全靠这凳脚与右边的剃头担子相对照, 稳固了全图的基础。凳脚原来只露一只,为了它在图中具

13、有上述的两大效用, 我擅把两脚都画出了。我又在凳脚的旁边,白布的下端,擅自添上一朵墨,当 作被剃头者的黑裤的露出部分。我以为有了这一朵墨,白布愈加显见其白;剃 头司务的鞋子的黑在画的下端不致孤独。而为全图的主眼的一大块黑色剃 头司务的背心亦得分布其同类色于画的左下角,可以增进全图的统调。 船主人于我下船时,送进一盘来给我吃。看见我正在热心地弄画,便放了盘子 来看。“啊,画了一副剃头担!”他说:“小杂货店后面的街上有许多花样:捉 牙虫的、测字的、旋糖的,还有打拳头卖膏药的我刚才去采豆时从篱笆间 望见,花样很多,明天去画!”我未及回答,在我背后的小洞门中探头出来看画 的船主妇接着说:“先生,我们明

14、天开到南浔去,那里有许多花园,去描花园 景致!”她这话使我想起船舱里挂着一张照相:那照相里所摄取的,是一株盘曲 离奇的大树,树下的栏杆上靠着一个姿态闲雅而装束楚楚的女子,好像一位贵 妇人;但从相貌上可以辨明她是我们的船主妇。大概这就是她所爱好的花园景 致,所以她把自己盛妆了加入在里头,拍这一张照来挂在船舱里的。我很同情 于她的一片苦心。世间颇有以为凡画必须优美华丽的人,以为只有风、花、雪、 月、朱栏、长廊、美人、名士是画的题材。我们这船主妇可说是这种人的代表。 我吃着豌豆和这船家夫妇俩谈了些闲话,他们就回船梢去做夜饭。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作者在

15、船榻上休息的时候,看到一个剃头司务在野外剃头的情景,于是以剃 头司务为绘画主体画了一幅画,并写了一篇文章。 B. 第三段写在绘画中剃头司务为画中主人,而被剃者为附从。意在说明人在生 活中,很多时候是失却自由的被玩弄的傀儡。 C. 作者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绘画素材,并且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创作“野外里发 处”漫画。在日常生活中吟味世态人情。 D. 文章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和心理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等手 法来表现人物特点,语言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5. 结合上下文,分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含义 6. 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 【答案】4. B 5. 这句话批判了以船主妇为

16、代表的一类人的绘画观点,他们 认为绘画中的人物都应该是优美华丽的人。这句话表现了作者的绘画观点, 绘画中的人物除了优美华丽的人,还包括像剃头司务这样的普通人,体现作者 对普通人的尊重和赞美。 6. 善用生活化的比喻,语言雅俗结合;人物对话鲜活真实,拉近了作者与 读者之间的距离;整体上形成了朴实自然又风趣的语言风格,率真不做作。 【解析】 4.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既要 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 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人物、语言、观 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 项,“意在说明人在生活中,很多时候 是失却自由的被玩弄的傀儡”有误,第三段中有“人在被剃头的时候,暂时失 却了人生的自由,而做了被人玩弄的傀儡。”故选 B。 5.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从句子在文中所处的位置 考虑其作用。从句子的表现形式考虑其表达效果。从文章的内容,结合句 子考虑主旨,人物或作者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