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3062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35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苏北四市2018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江苏省苏北四市 2018 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答案 苏北四市苏北四市 20182018 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届高三第二学期开学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第第卷卷 语言文字运用 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竹是什么呢?竹本固,不_;竹性直,不_;竹心空,不 _;竹节贞,不改志向。所以,竹是君子的化身。 A. 通权达变 趋炎附势 见异思迁 B. 见异思迁 趋炎附势 刚愎狭隘 C. 趋炎附势 通权达变 刚愎狭隘 D. 刚愎狭隘 见异思迁 通权达变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 正误。

2、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趋炎附势”, 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刚愎狭隘”,固执己见,心胸不宽广,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见。“通权 达变”,为了应付当前的情势,不按照常规做事,而采取适合实际需要的灵活办法。本题应结合 横线前面对竹特点的介绍来进行选择。第一处,前面说“本固”,意思是“根基深厚牢固”,可 以引申为“坚守原则,不会改变”,自然不会“见异思迁”;第二处,前面说“性直”,突出的 是“直”,即“正直”“耿直”,这也就不会奉承依附有权有势的人,应用“趋炎附势”;第三 处,前面说“心空”,说的是心胸宽阔,应使用“刚愎狭隘”。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

3、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 小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 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 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 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 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2.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A. 苍蝇跟蚊子算是小饭店里的岁寒之友,现在刚深秋,还显不出它们“后凋”的劲儿。 B. 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灵敏得很,在头发里抓一下就

4、捉到个虱子,然后掐死了。 C. 他有一个大鼻子,但眉眼并未让鼻子挤去,鼻尖上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 D. 那记录的女生涨红了脸停笔不写,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自己就当众受到了侮辱。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 修辞手法的辨析。D 项,“仿佛听了他最后的一句”没有使用修辞手法,句中的“仿佛”表示猜 测。A 项,“苍蝇跟蚊子算是小饭店里的岁寒之友”,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苍蝇”“蚊子” 比作“岁寒之友”。B 项,“她手上生的五根香肠”,这是使用比喻手法,将“手指”比作“香 肠”。C 项,“鼻尖上生几个酒刺,像未熟的草莓”,这

5、是使用比喻手法,将“长酒刺的鼻子” 比作“未熟的草莓”。 3.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 通知:兹定于 6 月 5 日下午 3 时在报告厅召开高考考务会,请全体工作人员按时参加。 B. 书信:毕业之后,学生垂念师恩。值此春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 C. 询问:家严今年高寿?多年不见,甚为牵挂,过两天我一定登门看望。 D. 请柬:新居落成,我明天搬迁,为答谢您的祝贺,特于府上备下薄酒,恭请光临。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B 垂念:指上对下挂念,也用做敬辞,指别人对自己挂念。不能用于学生对 老师。C 家严:又称“家君”“家尊”。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谦敬误用

6、。D 府上:敬 辞,称对方的家或老家。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 , , , 。 , ,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 断吸取一些新的东西。 放眼全世界来看 他的思想不但具有原创性 比如说英国的莎士比亚 而且具有这个民族精神的源泉性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这样极少数的作家 莎士比亚是超越一般的戏剧家的 A. B. C. D.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语句的排序题。从题干来看,这是属于有语境的排序题,且从所给 语境来看,这段文字出自钱理群:鲁迅是具有民族精神源泉性的作家,从标点

7、符号来看,六 个句子分为两个部分,前四句为一个整体,后两句为一个整体,全语段分为两层。先看横线前面 的内容,“鲁迅对我们民族来说,不是一个一般的文人,一个简单的作家”,这是说鲁迅“不一 般”“不简单”,从语义连贯的角度来看,后面应也是说“不一般”“不简单”;再看横线后面 的内容,后面说“你看英国到现在有什么事,大家还是会读莎士比亚的著作,不断吸取一些新的 东西”,可见前面应是说“莎士比亚和他的作品受到英国人的高度敬仰”;分析所给的句子, 是第一层,是说鲁迅这样的作家不简单,故应放在前面,是第二层,说的是莎士比 亚及其作品至今仍受英国人的高度敬仰,应放在后面。 5. 下列诗句与琴、棋、书、画四种

8、技艺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 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竞输赢。 A. 书 画 琴 棋 B. 画 琴 棋 书 C. 画 书 琴 棋 D. 书 琴 棋 画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诗句与琴、棋、书、画四种技艺对应恰当的一项”,这 是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和辨析能力。“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诗句 中的“兰亭”指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借指书法;“丹青忽借便,移向帝乡飞”,诗句中的 “丹青”指红色和青色的颜料,因为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和青色两种颜色,丹青成为绘画艺 术的代称,借指绘画。“

9、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传闻汉代司马相如得“绿绮”,如获珍 宝,司马相如精湛的琴艺配上“绿绮”绝妙的音色,使“绿绮”琴名噪一时。后来,“绿绮”就 成了古琴的别称。是古琴的别称,后人以此代指琴。“鸡鸭乌鹭玉楸枰,君臣黑白竞输赢”, 诗句中的“黑白”指围棋。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宜黄县县学记 (宋)曾巩 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 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 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 中材可以守;其入

10、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 用力也哉! 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间,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 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固然。 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 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 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 士亦皆散去。皇佑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

11、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 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 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 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 也与?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 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 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若夫正心修身, 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

12、风俗成,人材出矣。教化之行, 道德之归,非远人也,可不勉与!县之士来请曰:“愿有记。”其记之。 (选自曾巩集,有删节)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则刑罚措 措:搁置 B. 圣人之制作尽坏 制作:创设的教育制度 C. 故其材不赋而羡 羡:(令人)羡慕 D. 而无教养之渐 渐:熏陶 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 輮以为轮 B. 盖以不学未成之材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 C. 何其周且速也 穷且益坚 D. 唯其令之一唱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

13、之,岂用力也哉! (2)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9. 本文中,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有哪些?请概括说明。 【答案】6. C 7. D 8. (1)译文:进行教化(教育)的极限达到这样的地步,鼓舞天下人,但人们却意识不到(不 知道)自己跟着它走,哪里用得着用强制手段(强力)啊! (2)译文:仁政不能推行的原因,贼寇强盗案件累积的原因,难道不是因为这些吗? 9. 曾巩认为教育的功能:小可以影响人的行为举止,修身齐家;大可以改善社会风气,推行仁政。 【解析】 6. 试题分析:羡,多余。 7. 试题分析:A 项,“为”,治理/成为;B 项,“以”,用/因为;C 项,“且”,并且、

14、又/却; D 项,“之”,助词,主谓间取独。 8. 试题分析:注意“所以”译为“原因”,“刑罚”译为“案件”,(1)句中的“以”译为 “因为”,(2)句中的“以”译为“凭借”,“当”译为“担任”,“报”译为上报,同时注意 (2)句中否定的判断句的翻译。 9. 试题分析:注意根据文章的句子“若夫正心修身,使一人之行修移之于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 于乡邻族党,则一县之风俗成,人材出矣”归纳。 点睛:简答题的信息筛选基本也是人物的某种品质,事情的原因的分析,物象的特征等,注意找 到对应的文中的相应的句子,然后翻译,注意题干的要求是用原文的词语还是自己的话。此题注 意用自己的话概括。 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

15、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浪淘沙 石孝友 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叵耐风儿! 不是这船儿,载起相思?船儿若念我孤恓?载取人人篷底睡,感谢风儿! 注:孤恓(x):孤寂烦恼之意。人人:即那人。 10. 开篇说“好恨这风儿”,结尾又说“感谢风儿”,请说明缘由。 11. “船儿吹得去如飞,因甚眉儿吹不展”两句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什么情感? 12. 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 【答案】10. 主人公认为是风吹得船去如飞,让离别更快,所以“恨”。最后又祈求风把那 人吹载到我的船篷中,故曰:“感谢风儿”。风本无情意,因人之情意而顿生情趣。 11. 上句用夸张手法埋怨分别之快,下句侧面交代作者的愁颜不展,两句借对风的责备表达离 别时的不舍和痛苦之情。 12. 通俗。这是一首俚俗之作,通篇以白话入诗,显得直白朴实。风趣。催他与恋人分别的 并不真是风,然而他却故意怪罪于风,读来无造作之痕,有生动之趣。 【解析】 10.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分析“开篇说好恨这风儿,结尾又说感谢风儿的缘由”,这是 考查对诗歌意思的理解。回归文本,一开始说“好恨这风儿,催俺分离”,意思是“好恨你这风 儿,催逼我俩分离”,可见主人公认为是风吹得船离去如飞,所以“恨”,其实催他与恋人分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