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语文答案

上传人:我在 文档编号:87829468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语文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语文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语文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2019年三省三校二模考试语文答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东北三省三校第二次联合模拟考试语文学科参考答案1.D(A,无中生有,并未“证实了夏文化的存在”,原文“不但没有形成共识,甚至有学者开始怀疑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夏代”;B,张冠李戴,“二里头遗址西亳说”是第二类方法,即由商上溯推夏,“直接以偃师二里头遗址为桀都斟寻,然后据此推定登封王城岗遗址为禹都阳城”是第一类方法;C, 以偏概全,文中“这类遗迹遗物”,并非泛指所有的遗迹遗物。)2.C(曲解文意,原文说“这就说明“都邑推定法是有严苛的前提条件的,它必须寄托于王陵、文字这一类铁证的基础之上”,王陵和文字不是同时必需的两个条件,或然变成了必然。)3.B(张冠李戴,并非“论定桀都所在”,而是“

2、论定成汤亳都所在”。)4.B(“相比2017年下降3个百分点”错误,应该是下降0.3个百分点。)5.A(B项“有效遏制了网络诈骗现象”于文中无据。原文是“为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健康运行夯实了基础”。C项只强调让“失信收益低于失信成本”以偏概全,依据原文可知造成虚假广告、网络诈骗等乱象的原因有多种。D项“一系列问题”理解有误,由原文材料三“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通过最新技术手段解决技术带来的问题”可知。)6.政 府:立法执法有力;网络运营商:落实实名注册;网 民:不失信、不泄露、不轻信、不传谣。(每点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7.B(强加因果,原文无此因果关联;“精神绷得太紧”理解有失偏颇;处

3、于悬崖绝壁间的是早年兰花图。)8.呼应前文。说明早年的郑板桥尚未寻到灵魂的安枕,精神处于一种突围的状态;丰富人物特点。题兰诗中“千山顶上”“妙香”“去不留”等词语生动地表现了郑板桥傲岸高洁的情操;形成对比。此诗表现的郑板桥早年的精神品格和“六十一岁”之后的人生境界形成对比,既勾勒其人生历程,更衬托了其晚年的“通透”。9.首先,“人生从六十一岁开始”意味着郑板桥艰难的人生选择。郑板桥生于书香门第、浸染于传统风习,最终辞官归田,回到自己熟悉的绘画领域;其次,“人生从六十一岁开始”包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郑板桥选择的背后是放弃的勇气和抉择的智慧,他解去人生的枷锁,才耕耘出独特而别样的人生;再次,“人生

4、从六十一岁开始”揭示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人生要活得洒脱、活得通透,如此,更能实践自己的人生价值。(该题落脚点为“人生选择”、“精神智慧”、“人生价值”等,每点2分。如有其它答题角度,原文有据,也可酌情给分。)10.B(帝曰:“外事不便,可言之。”时兵部侍郎柳述侍,云起即奏:“述未尝更事,特缘主婿私,握兵要,议者谓陛下官不择贤,此不便者。”)11.B(“纯”是美谥,不属于有批评意味的谥号。)12.D(“参与了朝廷的党派争斗”于文无据。原文仅交代韦云起的弟弟侍奉隐太子。)13.(1)放着这样的重大心腹之患不去对付,反而对函、洛阳两地炫耀武力,如果奸佞之人趁虚而入,一旦有变故,祸患将不会小啊。(图:对

5、付、谋取;窥兵:炫耀武力;且:将。以上采分点各1分,句意2分。)(2)韦云起多次阻拦对抗(窦轨),窦轨于是扬言说韦云起私通敌人,谋求私利,两人从此开始有了嫌隙。(持掣:阻拦对抗;宣言:扬言;隙:名词用作动词,生嫌隙。以上采分点各1分,句意2分。)14.C(边地连年兵戈相交,主要是因为安禄山逼反;“向来反复无常”理解也有误。)15.对统治者失策的批判:“诸将已承恩”是统治者错用朝中奸臣,而使边境荒凉、边患严重,于是诗人痛斥统治者所用非人;对边城守将不力的批判:边城守将以边功邀宠,只顾私利,守边失策、无能;壮志难酬的悲愤:最后两句写诗人虽有安边的策略与自信,渴望成就一番功业,却不被重用,表现出诗人

6、仕途失意的愤懑;因志不得伸而归隐的无奈:“独”写出了无用武之地的孤独,“闭门”借陈寔“闭门悬车”的典故写出了作者因有感世道黑暗而拒绝入仕的落寞。(每点2分,任意三点即可得满分。)16.(1)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哀吾生之须臾,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3)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17.C(语段文意,在于强调“坚守文学艺术的美感与尊严”,网络文艺评论本应为重“美感”轻“网感”,排除A项和D项。另外A项主语残缺,D项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18.A(先“传统”,后“现实”,排除B和D;先“割裂”,后“偏离”,排除C。)19.D(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休戚相关,彼此间祸福互相关联。

7、一脉相承,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翻天覆地,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唾手可得,形容非常容易得到。触手可及,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根据文意,“而必须与中国精神和时代担当”密切相关。由此排除B、C。根据文意,填“一脉相承”。排除A项。根据文意,“文艺消费”容易实现,文艺创作者要守住道德底线。填“唾手可得”。)20.(1)“你校”改为“贵校”(2)“爱戴”改为“喜爱”(3)“忝列”改为“荣获”(4)“鼎力相助”改为“尽力帮助”(5)“多年的夙愿”改为删掉“多年的”或将“夙愿”改为“愿望”(如有其他改法,只要合理,

8、也可酌情给分。)21.教益、排比、比喻各2分;特征、排比、比喻各2分。22.作文.参照2018年高考评分标准。【文言文参考译文】 韦云起,京兆万年人。隋开皇年间,因考中明经科而补授符玺直长。他曾在文帝面前奏说事情,文帝说:“外面有什么不合理的事情,可以说出来。”当时兵部侍郎柳述在一旁侍奉,韦云起便说:“柳述未曾经历世事,只因是公主丈夫的私人关系,掌握重要的兵权,议论的人说陛下任官不选择贤人,这是不合理的事情。”皇帝回过头对柳述说:“云起说的话,是你的药石,可以他为师啊。”大业初年,韦云起改任谒者。他上奏建议说:“如今朝廷多是崤山以东的人,他们附和下面而欺骗上面,不抑制这种开端,必会扰乱朝政。”

9、于是分条陈述他们为奸作恶的情况。炀帝下令交付大理寺审问查究。正赶上皇帝下诏叫韦云起监护突厥兵讨伐契丹,启民可汗率领两万骑兵接受指挥。韦云起将两万骑兵分为二十屯,分四路一起进发。又下令说:“击鼓就是前进(的命令),吹号角声是停止(的命令),不是负有公家使命的人,不能骑着马跑。”不久纥斤部落有一人违犯命令,他当即下令斩首示众。刚开始时,契丹侍奉突厥而互相没有猜忌,韦云起进入契丹辖境后,派突厥人欺骗契丹人说是要前往柳城和高丽进行贸易,契丹没有怀疑。韦云起趁机率兵向南,离开贼营一百里,夜间又回到贼营附近摆下阵势,在天快亮时袭击契丹军营,获得契丹四万男女人口,把女子和一半的牲畜赐给突厥,率领剩下的人回来

10、。皇帝很高兴,说:“韦云起出奇制胜,有文武才能,朕亲自举荐他。”高祖入关,韦云起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当时商量讨伐王世充,云起上疏说:“京城刚刚平定,人心还没有安定,周至司竹一带,盗贼成群地囤聚。京城中有杀人劫财的事,(贼人)趁着夜色在暗中发动(行动)。又因为梁师都和北面的胡人勾结,暗中计划向内掠夺。放着这样的重大心腹之患不去对付,反而对函、洛阳两地炫耀武力,如果奸佞之人趁虚而入,一旦有变故,祸患将不会小。我私下里认为不如停止战争而致力于农事,待关中稳定,士气充足而饱满,然后再商量讨伐之策,到那时一次行动就可以平定。”高祖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仆射窦轨多次上书说生獠反叛,希望能够会集兵力在众人面前示威。韦云起多次阻拦对抗,窦轨于是扬言说韦云起私通敌人,谋求私利,两人从此开始有了嫌隙。韦云起的弟弟韦庆俭事奉隐太子。隐太子死后,皇帝下诏叫窦轨的儿子从驿站兼程而行去通报。窦轨怀疑韦云起有变,暗中设好防备,才去告诉韦云起。韦云起不相信,问道:“皇帝的诏书在哪里?”窦轨说:“你是李建成的同党,今天不奉接诏书,造反是很明显的事了。”就杀掉了韦云起。当初,韦云起拜太学博士王颇为师,王颇每每叹息说:“韦云起有卓识和悟性,但是过于疾恶如仇,恐怕不能善终。”最终真如王颇所预言的。 2 /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