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3883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63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中考语文复习第二篇现代文阅读第一节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讲解(含答案)(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篇 现代文阅读第一节 文学作品阅读(小说、散文阅读)一、小说阅读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特征以叙述和描写手法为主,采用灵活多样的艺术表现手法;通过细腻完整的情节刻画人物性格;允许进行艺术虚构。小说的三要素人物在三要素中居于第一的重要地位,小说通过外貌描写、行为描写、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中的人物是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形象,如故乡中善良麻木的闰土。情节情节是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演变过程,小说的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过程,小说的情节贵在曲折、跌宕。环境社会环境概念指的是对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人物生活环境的描写。它所

2、描写的范围可大可小,大至整个社会、时代,小至一个家庭、一处住所。描写的内容可以是室内陈设、当地的风土人情和时代气氛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时代特征、社会习俗、思想观念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举例最后一课中:“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这属于社会环境描写,交代了普法战争这个时代背景,同时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法国战乱频繁、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社会现象。自然环境概念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还包括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等。作用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举例最后一课中:“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这属于自然环境描写,渲染了一种喜悦的气氛,与后面小弗郎士的悲哀形成巨大的反差,让人心情沉重,同时反映出小弗郎士不爱学习、幼稚糊涂的性格。文章结构开头开篇点题,总领下文;渲染气氛,设置悬念;交代背景,为下文做铺垫(埋下伏笔)。中间可从三个方面考虑:内容方面,如深化主题、强调感情等;结构方面,如承上启下过渡、呼应等;语言、写法方面,如引人入胜、生动活泼等。结尾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开头;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鉴赏方法人物形象鉴赏正面描 写(直接描写)外貌描写指通过对

4、容貌、姿态、服饰、神情、体型的描写,来揭示人物的思想品质、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的一种描写方法。语言描写指通过人物个性化的独白或对话来表现刻画人物性格的一种描写方法。动作描写通过对人物个性化的行为、动作的描写,揭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的价值观念、情感特征、性格气质、精神状态的一种描写方法。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刻画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往往和外貌、语言、动作描写交叉在一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常见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描写可以增强文章艺术感染力。侧面

5、描 写(间接描写) 指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描写主人公。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的性格特征,而环境描写则有衬托、烘托的作用。故事情节鉴赏理清线索,把握情节的来龙去脉;由事见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人物塑造服务;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环境描写鉴赏分析环境对主题思想的暗示;分析环境对人物形象的烘托;分析环境对小说氛围的渲染;分析环境对小说情节的推动。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既要考虑浅层含义,又要考虑深层含义。先理解标题的含义,再明确标题的语境义,最后提炼整合答案。作用

6、 (好处)设置悬念,吸引兴趣;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交代写作对象);揭示(表现)主题(中心);富有诗意,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确定作者的观点或感情倾向等。二、散文阅读分类叙事散文以写人叙事为主的散文,通过写人叙事抒发作者特定的感受和情感。这类散文善于通过某些生活片断、场景和细节描写以及人物最突出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揭示事件的审美意义。如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步。抒情散文抒情散文一般不详述事件的具体过程,没有完整情节,也不具体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描述人、事、景、物的片段来传达出作者的心声,反映完整的精神风貌,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如朱自清的春。哲理

7、散 文(未考)哲理散文往往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天地。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熔情感、哲理、形象于一炉。线索物线以某一件具体的(或:某种象征意义的)实物为线索。事线以某一中心事件为线索。人线以人物为线索。景物以景物为线索。思绪以思绪为线索。感情线以情感变化为线索。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指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在同一篇文章中,可以从一个人物的某个侧面或者一个事迹的某个片断谈起,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作者可以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随意选择,精心安排。“形散”还体现为表达方式的灵活多样。所谓“神不散”,主

8、要是从散文立意的角度而言,要求立意高远,主题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如何广泛,表现方式多么灵活,都应围绕一定的中心,为中心思想服务。层次划分方法按时间先后分;按地点转移分,如藤野先生和故乡;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分,如春分成“盼春、绘春、颂春”三大部分;按思想感情变化分;按“总分总”结构特点分,如背影分成“开篇寄思、往事回忆、结尾怀念”三大部分;按表达方式的变化分(特别是一些表达感悟与哲思的散文)。记叙顺序顺叙按事件发生、发展、结果的先后顺序来写。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使人印象深刻。倒叙先写事件的结果,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用顺叙写出整个过程。作用:

9、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插叙由于表达方式、情节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的叙述,而插入有关的事情或片断,以使读者有更全面的了解,再接着主线继续叙述。作用:插叙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可丰富形象,突出中心。补叙叙事结束时,补充交代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交代的作用,行文严密;使人物形象更丰富,使中心更突出。记叙人称第一人称便于自我抒情,感情真挚;真切自然,直接表达或渗透作者的主观意识;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第二人称便于情感交流,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写作手法修辞手法详见附表1表达方式记叙可使读者

10、对人物活动和事件的发展全貌有清晰的了解。议论可以点明和加深所写事物的意义,起到统领全篇、画龙点睛的效果;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者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描写分为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景物描写侧重于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中景物描写与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人物描写主要是考查人物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也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抒情是作者在文章中抒发感受,表露感情的一种表达方式,着重于感情的抒发。抒情方式

11、有直接和间接抒情两种。(注:一般不单独出题,多和词语表达结合考查。)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这种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花草、树木、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表现手法详见附表2附表1:常见修辞手法一览表修辞手法作用举例分析比喻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便于人们接受。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春中作者把雨比作“牛毛”和“花针”,生动形象地勾画出春雨如织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拟人将物人格化,描写形象,表意丰富,生动有趣。济南

12、的冬天“一个老城,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中“睡”“唤醒”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冬天的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反复多次强调,给人深刻的印象;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春中“盼望着”出现两次,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抒发了作者对春天的无比期盼和喜爱之情。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皇帝的新装:“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这句话夸大了皇帝换衣服的频率,生动地体现了皇帝爱穿新衣,更突出表现了皇帝骄奢淫逸的本性,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虚伪、腐朽本质的揭露。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

13、长于抒情,更有气魄。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气势恢宏,语气连贯,节奏明快,语句铿锵,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热烈的特点。对偶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注:对偶一般用在文言文或古诗中)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两句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将诗人的思念和痛苦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他的武器是什么?这武器轻如和风,猛如雷电一支笔。”这一句运用设问,强调了伏尔泰战斗的武器是“一支笔”。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敬业与乐业:“

14、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运用反问,强调“做工”和“不做工”都各有各的苦,关键在于要有乐业的精神。附表2:常见表现手法一览表铺垫特点铺垫是“显性”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唯恐读者不见。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作用铺垫是为了衬托。描绘次要人物或次要事件来衬托主要的人物或事件。伏笔特点伏笔是“隐性”的。埋下的伏笔,通常比较隐蔽;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应笔”之前,貌似“闲笔”。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作用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进行隐性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前有伏笔,后有应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回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前后照应特点在开头和结尾的内容上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对同一情况作出的解释、说明、交代。作用使文章浑然一体,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如秋天的怀念中第一段最后一句母亲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与文章的结尾“我”心里想的“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突出了“我”对母亲的怀念。象征特点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作用使所要表达的感情更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