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348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题3探索改革三专项训练(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探索、改革一、选择题1.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革新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是个“飞跃”。这里的“飞跃”指的是辛亥革命( )。A推翻了封建制度B推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D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2.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奋进史。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的先后顺序是( )。自强求富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ABCD3. 中国古代干支纪年法一直沿用至今,下列事件命名与干支纪年无关的是( )。A辛亥革命B戊戌变法C甲午中日战争D五四运动4. 对下图所描述场景的分析,最恰当的是( )。A辛亥革命发动的时机尚不成熟B中国农民文化素质低,

2、不可能作为革命主力C资产阶级没有发动人民群众,这是其失败的根本原因D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不得人心5. 下列刊物中,反映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历史发展潮流的是( )。6. 对联折射了社会生活,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对联所反映的史实,发生在改革开放之后的是( )。A幸福不忘共产党,翻身不忘毛主席B扎根农村干革命,广阔天地炼红心C食堂巧做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D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7. 根据提示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1842年签订的条约,尽让中国的主权沦丧(2)1912年建立的政权,大清王朝的丧钟敲响(3)1942年进行的战役,消耗了德军有生力量(4)1952年完成的改革,废除了封

3、建剥削土地制度(5)1962年爆发的危机,把世界推向核战争的边缘(6)1972年进行的访问,结束了中美二十余年的对抗(7)1992年举行的会议,市场经济开始在中国实践8. 改革与创新是人类得以进步、飞跃的主要动力之一,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0年,在德国的街头,这位铁血宰相(俾斯麦)偶然遇到了两群东方人:一群是日本人,一群是中国人那个小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翻译典籍和制度;那个天朝大国的人来到德国以后,大部分在学做生意、挣钱。铁血宰相说,30年内那个东方的岛国必将成为强国,而那个东方的天朝大国必将成为弱国,后者必将受前者的欺凌。丘吉尔的名言与俾斯麦的一个预言材料二

4、: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一个高峰发生在18世纪初以后的彼得大帝至叶卡捷琳娜时期第二个高峰发生在亚历山大二世统治时期,1861年改革是当下受到高度关注的一次自由主义导向的改革第三个高峰也就是苏联时期。普京和俄国政治材料三:罗斯福应对危机的一系列政策后来被称作“新政”,其核心是三个R:改革(Reform)、复兴(Recovery)和救济(Relief)。史海回眸:罗斯福“新政”复兴美国(1)据材料一判断:当时中日两国正在进行什么改革?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日强中弱状况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认为1861年改革是俄罗斯现代化的“第二个高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3)“新政”的核心和基础是什么?“新政

5、”有何突出特点?(4)上述改革对我们有何启示?9.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当日本19世纪中叶开始面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威胁时,能够以这些国家为榜样,顺利地实现本国的社会变革,走上独立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世界史近代史稿材料二: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冲击及中国文明的嬗变(1)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是近代史上的哪一场重大改革?(2)材料二中洋务运动采取哪些措施“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将这棵大树砍断”是指什么?(3)从政治角度分析,材料一中所说的“社会变革”与中国的辛亥革命有什么不同。(从两

6、个方面比较不同点即可)。10. 鸦片战争后80年,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逐渐形成的历史,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历史。同时,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不断进行着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阅读下列年代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你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2)依据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进程,请分别写出图片A、B、D所反映的重大历史运动名称。(3)为实现革命理想,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什么革命组织?他领导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1. 六集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是中央电视台第一部全面、系统梳理中国近现代史的系列节

7、目。本片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揭秘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艰辛之路,每个时期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节点。(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最能说明材料中“千年巨变”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功绩。(2)“峥嵘岁月”里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伟大胜利是什么?说说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3)举出材料“中国新生”中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重大外交成就两例。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世纪跨越”中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4)回顾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你有什么感悟?1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

8、曙光。材料二:在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材料三: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使中国逐步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请回答:(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一道闪电划过”指什么?为什么“黑暗依旧”?(2)材料二所述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什么?(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革命道路中的两个具有开创性意义的历史事件。(

9、4)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的认识。13. 以下是中国和西方向近代化迈进过程中所走过的道路,请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请写出14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在不同层面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各一例。(2)请写出中国近代化在不同阶段的主要探索活动。(3)通过对比中西方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你能看出什么不同?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你认为应如何正确对待外来文化?参考答案1.【答案】 C2.【答案】 A3.【答案】 D4.【答案】 C5.【答案】 C6.【答案】 D7.【答案】(1)南京条约;(2)中华民国;(3)斯大林格勒战役;(4)土地改革;(5)古巴导弹危机;(6

10、)尼克松访华;(7)中共十四大。8.【答案】(1)改革:中国进行洋务运动,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原因:中国仅仅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日本全面向西方学习。(2)废除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3)核心:恢复工业。特点:是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开创了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4)启示:改革要从国情出发,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改革与创新是社会进步的动力等。9.【答案】(1)明治维新。(2)创办近代企业,兴办新式学堂,筹建海军;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3)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改革,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中国的辛亥革命是一次革命运动,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制。10.【答案

11、】(1)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的深渊。(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3)中国同盟会(或同盟会);三民主义。11.【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原因: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3)成就: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尼克松访华;中美建交;中日正式建交。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的外交政策。(4)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艰难曲折;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要走符合中国国情的道路等。12.【答案】(1)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4)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等。13.【答案】(1)文艺复兴或启蒙运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3)三个阶段的发展顺序不同 要善于学习、借鉴优秀文明成果;立足国情,反对全盘西化和盲目排外;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态度学习外来文化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