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3214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届高考历史单元高效整合复习检测32(达标检测)(有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达标检测一、选择题1“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句话()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ABCDD本题可用排除法。小农经济是建立在落后的生产力基础上的,人们勉强维持温饱,谈不上生活富裕,故排除即可。2下图描绘了汉代农民使用四齿钉耙耕作的场景。它反映出当时()A开始使用铁器B注重精耕细作C尚未推广牛耕D雇佣关系盛行B图片反映出农民使用较为先进的铁制农具认真地进行耕作,说明当时农民注重精耕细作,故B项正确。中国开始使用铁器是在春秋战国时代,故A项错误。汉代中国铁犁牛耕已经推广到全国,故C项错误。

2、图片不能体现出雇佣关系,故D项错误。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称之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这一工程是指()A隋唐的大运河B都江堰C郑国渠D灵渠B从材料中“四川平原”“天府之国”等信息可以判断出该水利工程的地理位置。4右图所示是我国汉代出现的重要生产工具,该工具的出现直接有利于()A一牛挽犁的普及B播种效率的提高C耕土深浅的控制D山地的开垦B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耧车是一种播种工具,它的使用有助于播种效率的提高。5董煟在救荒活民书中说:“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极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殍

3、耳。”该材料所述现象反映了小农经济的()A封闭性B分散性C连续性D脆弱性D材料“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反映了小农破产的原因,这说明小农经济具有脆弱性。6东汉南阳太守杜诗“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水排”主要应用于()A灌溉B制瓷C耕种D冶铁D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水排”的发明者是东汉的杜诗,“水排”的主要功能是铸造农具。东汉时,铁犁牛耕已经成为最主要的耕作方式,所以此处的农具应为铁制农具,由此判断D项正确。A、B、C三项都不符合材料提供的信息。7晋书傅玄列传中记载:“耕夫务多种,而耕蟆不熟,徒丧功力而无收不务多其顷亩,但务修其功力。”这反映中国古代农

4、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B精耕细作C适时收割D因地制宜B材料强调种田不在种多少,而在单位面积上的“功力”,因此它反映了古代农耕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8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如右图)请专家鉴定。专家认定这是一件粉彩瓷,并一口否定了该藏品的真实性,其理由应是()A唐代只有白瓷B唐代只有青瓷C古代中国没有彩瓷D唐代以后才有彩瓷D唐代还没有出现彩瓷技术,更不会有粉彩。9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A魏晋 B隋唐 C宋代 D清代D粉彩瓷器是清代康熙年间出现的,选择D

5、项符合题意。10唐代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其市当以午击鼓二百下而众大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到宋代,废除了以上规定。这表明宋代()A市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B放松了对“市”的时空限制C商业活动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D商人遭受歧视的情形开始转变B唐代规定:不是州县的地方不准设置市场,中午击鼓二百下后市场开始贸易,太阳落山前击钲三百下关闭市场。由此可看出,唐代对市的管理严格,“到了宋代,废除了以上规定”表明宋代放松了对市的时间限制,故选B项。11“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材料反映的是()

6、A唐都长安商业繁盛的景象B北宋都城东京的商品交流的情形C南宋都城杭州突破坊、市的限制D杭州是宋代商品交易的主要场所C题干材料中杭城应该指杭州,故A、B两项可以排除。从材料“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大抵杭城是行都之处自和宁门杈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可知材料强调的是商业突破空间限制,故选C项。12陕西民谣:“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这个“集”在宋代应属于()A城市B都市C草市D夜市C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词是“赶集”,“草市”是乡村定期集市,符合材料意思,C为正确选项。13“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

7、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材料描绘的是()A汉都长安B隋朝洛阳C唐都长安D宋都东京D据材料“嬉戏连坐至晓”可知,此时已有娱乐场所并且突破时间限制。14“闭关”的含义原指关闭城门,如易复:“先王以至日(冬至日或夏至日)闭关,商旅不行。”而清政府的“闭关政策”是指()A禁止对外贸易B关起国门C禁止对外交流D限制对外交通和贸易D清代“闭关政策”是指限制对外贸易,并非是绝对禁止。15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封建地租沉重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C商品经济繁荣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B题干材料的大意为:置办产业,首

8、选田产,市廛、典铺则在其次。这种投资理念反映出时人重视农业、贬低商业的思想。这种思想的产生与当时政府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密切相关。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唐曲辕犁(又称江东犁),操作较为灵便,特别适于在土质黏重、田块较小的江南水田使用国史概要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

9、铁搭:农具名。有4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1)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2)根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解析】第(1)问根据东汉“二牛抬杠”(耦犁)到唐代曲辕犁回答农业的发展概况,可以联想到犁耕区域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不断进步。第(2)问需要紧扣材料,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说明耕作变化的表现和原因。【答案】(1)变化:牛耕技术逐步普及;耕作技术不断进步,犁的改进更适合某些地区土质特点和耕作的需要。(2)表现:牛耕大量退出,江东犁被铁搭取代,人力取代畜力。原因:明清时期人口大量增加;使用牛耕成本高。17阅读下列材料

10、,回答问题。材料一天下已平,高祖(刘邦)乃命贾人(商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市井之子孙(商人子弟)亦不得仕宦为吏。汉书食货志材料二清雍正帝说:“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初年政府商业政策的主要内容。(2)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雍正帝的经济主张。根本目的何在?这种经济思想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什么严重后果?【解析】第(1)问应注意结合材料一的关键词:“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不得仕宦为吏”,指出汉初采取的歧视商人的商业政策。第(2)问应紧扣雍正帝“农为最贵”的主张,指出这种经济思想的根本目的及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严重后果。【答案】(1)采取歧视商人的政策,对其生活方式进行限制,提高其所交税额,限制其政治地位,不许为官等。(2)经济主张:重农抑商。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严重后果: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