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822221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2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春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四教学案:6.2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含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框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1识记真理的含义、真理的基本属性。2理解真理的具体性。3论证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分析说明追求真理要与时俱进。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一次,亚里士多德看到,羽毛比铜球在空中下落得慢,于是它得出了个结论:重物体比轻物体下落得速度快。这种观点一直被人们认为是亘古不变的真理。1589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当着其他教授和学生的面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牛顿为了验证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原理,做了真空管试验,发现在真空中,石

2、头和羽毛同时落地。如果不考虑地球引力,在真空中,石头和羽毛均不会落地,而是飘浮在空中。【自主探究】(1)什么是真理?有人说,罗马教廷虽烧死了布鲁诺,却烧不死“地球不是宇宙的中心”这一真理。这说明了什么道理?(2)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的认识,谁的认识是真理?这说明了真理的什么特点?(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罗马教廷烧不死真理,说明真理具有客观性,这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2)都是真理,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在既有空气阻力,又有地球引力的情况下,重物体比轻物体先落地;在没有空气阻力,只有重力的真空管中,二者同时落下;既没

3、有引力又没有空气阻力,如在失重的太空舱中,伽利略的自由落体运动定律也就失去了意义,牛顿的结论是正确的。上述材料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一、真理是客观的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出现真理和谬误的原因: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结构、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其中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不符合的认识则是谬误。【想一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不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定?不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明承

4、认人的认识上的主观性和差别性,并不等于否定客观真理。3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虽然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其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只能有一个真理。真理和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判一判】真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其形式是主观的,属于认识范畴,不能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二、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1真理都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2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判一判】真理超出条

5、件和范围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中包含着谬误。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二者不能混淆。真理能转化成谬误,并不意味着真理中包含谬误。三、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判一判】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不能一次获得正确认识。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但对于一些简单事物及其现象也可能一次就获得正确认识。2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判一判】认识具有

6、无限性就是每个人的认识是无限的。错误。认识具有无限性,是指整个人类的认识会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无限发展。就每个人或某一时期的人来讲,认识又是有限的。3认识的发展。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4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判一判】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往复的过程。错误。认识运动不是一个简单的循环往复过程,而是一个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探究点一真理的特点有则故事,说的是一个老太太,整天坐在路口哭,被称为“哭婆婆”。一天,一位禅师路过此地,便问其缘由。老太太告

7、诉禅师:她有两个女儿,一个嫁给了卖伞的人家,一个嫁给了卖鞋的人家。每当天晴的时候,她就想起了卖伞的女儿,想到她的伞会卖不出去,因此伤心而哭;而每当天下雨的时候,她又想起卖鞋的女儿,想她的鞋一定不好卖,因此也伤心落泪。所以,无论天晴下雨,她总是在哭。禅师听罢,脱口便说:下雨的时候,你要想卖伞的女儿生意好,天晴的时候你要想卖鞋的女儿卖得好,这样你就自然不会哭了。听了禅师的一番话,老太太顿悟。从此,街头便有了一个总是乐呵呵的“笑婆婆”。问题:(1)请你想一想,下雨是好事还是坏事?(2)上述材料说明了真理具有什么特点?提示:(1)这个问题不好下结论,如果需要雨水时,下雨是好事;如果不需要雨水时,下雨不

8、是好事,需要在一定条件下才好回答。(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正确理解真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客观性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尽管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有不同的认识,但当一个人的认识与客观对象相符合,他就获得了真理,且不容怀疑,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因此,真理是绝对的。(2)真理又是有条件的、具体的。如果超出了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或者不顾条件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真理就会变成谬误。而且真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需要在实践

9、中检验并不断向前发展。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3)任何真理都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对待真理我们既要反对夸大绝对性的形而上学,又要反对夸大相对性的相对主义。2真理与谬误的关系判断真理与谬误的标准是主观与客观是否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既对立又统一。(1)对立:就一定范围、一定客观对象来说,真理就是真理,谬误就是谬误,二者有本质区别,不能混淆。(2)统一:二者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没有谬误也就无所谓真理。(3)真理的发展也是通过与谬误的斗争来实现的。(4)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二者的对立并不是绝对的,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失去了

10、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在集安高句丽壁画一书中,作者称图一为“剁肉图”,把古人右手所持工具看作菜刀;后有研究者结合该书图二“烤肉串”和图三“厨师煽风”,认为古人右手拿的是史称“便面”的中国古扇,因此图一应叫“烤肉图”。对文物图像命名中存在的不同见解,应坚持的正确观点是()A真理是客观的,是对客观对象的认识B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C真理是有条件的,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D真理是具体的,是相对特定的过程而言的【解析】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剁肉图”的命名是错误的,“烤肉图”的命名是正确的,这体现了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只有一个,B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

11、范畴,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C、D两项不符合题意。【答案】B探究点二认识过程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经历了逐渐深化的过程。从最初讳言“市场”一词,到十二大提出“市场调节为辅”,再到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十四大提出“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到十四届三中全会去掉了“社会主义”四个字,再到十六届三中全会的“更大程度上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十八大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问题:中国对市场经济的认识

12、的过程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提示: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上升性。追求真理的过程,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又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比较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理解原因误区方法论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

13、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超越已有真理,但不会推翻已有真理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的协调发展,通俗地讲,就是要金山银山和绿水青山。某地在实践中对这“两座山”关系的认识经过了三个阶段:一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

14、山银山;二是既要金山银山,也要保住绿水青山;三是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这一认识过程()每一阶段的特点相同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经过实践和认识的多次反复达到了更高境界ABCD【解析】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正确,错误;认识发展的每一阶段各有其特点,错误。应选D。【答案】D一、辨一辨1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3真理必须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4在一定条件下是真理,在另一条件下却成了谬误,说明真理具有相对性。()5因为主体不同,人类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有一个过程。()6认识运动的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

15、表明认识事实上是圆周运动。()二、练一练知识点1真理是客观的1“谎言重复千遍便成了真理”的说法()A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有用性B是正确的,看到了真理的上升性C是错误的,真理面前人人平等D是错误的,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解析: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谎言无论重复多少遍,也不会由对事物及其规律的歪曲反映变成正确的反映即不会变成真理。题中观点是对真理客观性的否认,选D项;A、B两项的判断错误;题意并没有涉及真理面前人人平等问题,C项不符合题意。答案:D知识点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2在平面内,若直线ac,直线bc,则ab;在空间中,若直线ac,直线bc,则直线a与直线b不一定平行。这说明()A人们难以完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B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反复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解析:直线a是否与直线b平行,在不同条件下得出不同的结论,这说明了真理的条件性。故该题选D。答案:D3真理和谬误之间的相互关系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