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讲读教案设计.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821450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梁思成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讲读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梁思成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讲读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梁思成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讲读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梁思成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讲读教案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梁思成文《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讲读教案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教案一、导入语从题目看,把“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这两个矛盾的词语放在一起,似乎难以理解,文章要写什么?但只要看一看副标题就可知道,文章要谈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那么,“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是什么呢?这通感是否就是修辞格中的通感?认真阅读文章,答案自在其中。二作者及相关背景介绍 梁思成,梁启超的长子,祖籍广东新会,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北京都市计划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等职务。1972年1月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当代建筑大师,建

2、筑理论家和教育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创立了清华大学、东北大学的建筑系。梁思成在建筑理论上也有突出的建树。近几年来,他于五十年代对北京城区改造、文物保护等方面的提议和疾呼,颇受关注,令人感叹,引人深思。三、整体初读,整合内容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概括各部分内容。明确:可以分成四个部分。(一)(1)本段的意思是说,凡是有持续性的艺术创作,就既要重复,又需要变化。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音乐、绘画、建筑之间的通感”指的就是这些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和变化。这一段是全文的纲。(二)(27)明确:这几段是说作为有持续性

3、的艺术创作,音乐、舞蹈和绘画都是重复和变化的统一。23两段说音乐,第4段说舞蹈,57段说绘画。音乐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音乐的重复是指它的主题,变化是指它的变奏,作者举了舒伯特的“鳟鱼”五重奏为例加以说明。舞蹈多是时间与空间综合持续的艺术,几乎所有的舞蹈都在变化中有重复,这重复就是指动作的重复。绘画中的“手卷”多也是时空综合持续的艺术,都有重复和变化的统一,作者以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李公麟的“放牧图”为例来说明。(三)(815)这一部分的意思是说作为一种空间持续的艺术,绝大多数建筑都是千篇一律和千变万化的有机统一。作者列举了人民大会堂、故宫、颐和园的谐趣园和长廊等建筑,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4、作者详细解说了故宫和颐和园的长廊。故宫从中华门到天安门是一口气排列下来的千步廊,从天安门到午门是一间间重复的朝房,进入午门后又是一座座大同小异的大殿。整个故宫的每一组群建筑,全都是统一规格、统一形式建造的,连彩画、雕饰也是一样的。千篇一律的重复表现出皇家气象的大气。但统一中又有变化,朝房到大殿就是变化,大殿的主体与两侧的廊、庑、楼、门的不同也是变化,变化又不使人感到单一。颐和园的长廊是千篇一律,全都是无尽的重复,但长廊前的临湖回廊上的花窗就是一个变化,花窗的变化是长廊的前奏,重复和变化和谐统一。(四)(16)批评了我们有些住宅设计的弊端,要么变化得眼花缭乱,要么重复得让孩子找不到家,即单一的千

5、篇一律或千变万化,没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提醒建筑设计师们注意。(这种分层的方法并不是惟一的,还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l自然段,第二部分27自然段,第三部分第816自然段。具体分析见上)四、重点解读(幻灯片显示)体会材料、分析与观点之间的关系,同时训练对主要内容进行筛选和组织的能力。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读课文思考。1人民大会堂的几十根柱子有什么特点?(这一列和另一列柱在高低大小上略有不同,但每一根柱子都是另一根柱子的完全相同的简单重复)2北京故宫的前三殿、后三殿,廊、庑、楼、门等有什么特点?(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在北京故宫中达到了最高的境界)3

6、颐和园中的谐趣园有什么特点?(与北京故宫相同)4颐和园的长廊有什么特点?(无尽的重复,千篇一律之尤者)5回廊墙上的花窗有什么特点?(各具一格,千变万化)6这几个建筑有着怎样的共同之处?(一切优秀的个体建筑或者组群建筑,都以建筑物形象重复与变化的统一取胜,既是千篇一律,却又千变万化)五、探究质疑(幻灯片显示)1有人认为,虽然本文的副标题写的是“音乐、绘画、建筑”,但文章重点是谈建筑,谈音乐和绘画也是为了谈建筑,你同意这样的看法吗?(谈音乐和绘画确是为了谈建筑,文章倒数第二段里写到“每一条街都是一轴手卷、一首乐曲”,如果没有了前文的音乐和绘画,那么“手卷”和“乐曲”的说法就失去了依托,同时我们从本

7、文的写作目的来看,作者是就当时的城市建筑存在的问题来写这篇文章的)2其实语言艺术也要讲究“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的统一”,诗词歌赋就不要说了,即如散文,议论文也要做到这样才能算是好文章,试结合本文加以分析。(文章在谈颐和园的长廊时来了个大胆的设想:“那八百米长廊的几百根柱子,几百根梁枋”用了20个“一根”。从句式上看是重复,从内容上看又在不断的转化,把重复与变化融为一体,20个“一根”在语言上就给人以厌烦感,让人无法接受。也就是说,长廊的柱子,根本不需要那么多不同的形状,千篇一律的圆柱才能给人以特殊的感受,长廊需要的是重复,不是变化。再从全篇的结构上看,作者古今中外,涉猎了很多的艺术门类,可以说是

8、“变奏”,可是这些“变奏”又紧扣一个主题)六、拓展延伸(幻灯片显示)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之后,准确把握文章观点,然后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从各自熟悉的歌曲(音乐)或建筑中找出一些实例来,具体谈谈对重复和变化的理解。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些材料,加入学生的讨论中。示例l:中国石拱桥:拱桥的石柱是千篇一律的,而“每个柱头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示例2: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主题与变奏随时间持续表现出的重复与变化。示例3:故宫从大清门至太和殿,先后通过五座门、六个闭合空间(庭、院、广场),总长约1700米。其中有三处高潮:天安门午门太和殿。进入大清门首先是千步廊。经过这个狭长的空间后,出现一处横向展开的广场,迎面是高大的天安门城楼,对比效果强烈,形成第一处高潮;进入天安门,与端门之间形成一个较小空间,顿为收敛。过端门,呈现一个纵深而封闭的空间,尽端是雄伟的午门,有萧杀威猛的气氛,构成第二个高潮;午门和太和门之间又变为横向广庭,舒展开旷。经太和门进入太和广场,是巍峨崇高的太和殿,形成第三个高潮。由此可见,空间的对比变换,在故宫是一个典范。七、布置作业 课下注释写在作业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