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91829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238.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泰安市2019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语文试卷(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泰安市 2019 届上学期高三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提出了“知行合一”思想。 “知行之体本来如是”, 即知与行本来就是一个整体。 在王守仁看来, “知而不行, 只是未知”, 他举例说,一个人只有已经孝敬父母、敬爱兄长,才称得上真正知道孝与悌的含义。也就是说, 知必须通过行才能知,行必须通过知才能行。知而不行,其实不算真正知。王守仁还把“知行 本体”与“心之本体”联系起来:“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 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既

2、然“知行本体”就是“心之本体”, 那也就是“自然会知”“不假外求”的良知。也就是说,“知”是“良知”的自我体认,“行” 是“良知”的落实。 “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即知就是行、行就是知。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 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凡谓之行者,只是着实去做这件事。若着实做学问 思辨的工夫,则学问思辨亦便是行矣。”这是强调知指导行、行实践知,知是行的开始、行是 知的结果。这里提到的“学问思辨行”,就是中庸提出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王守仁用一个“做”字把前四者都纳入“行”的范畴。他的理由是,行离不开知,因为“若行 而不能明觉精察,便是冥行”;同样,知也离不

3、开行,因为“知而不能真切笃实,便是妄想”。 这就是“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知行工夫本不可离”。知行是一事 之两面,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觉悟理解的方面叫做知,切实用力的方面叫做行,两者 是不能分开的。 “知行之合一并进”,即知与行相互促进、相辅相成。在朱熹、陈淳等人的著述中,偶有提及 “知行常相须”。 但是他们所说的“相须”“并进”还是把知与行作为两个主体。 王守仁的“知 行之合一并进”则把知与行作为一个主体,明确指出:“知行之合一并进而不可以分为两节事 矣。”王守仁“知行之合一并进”论,其理论根源就是他强调的“心理合一”。在“心理合一” 理论指导下,他认为“欲行之心

4、即是意,即是行之始矣”。王守仁还援用一些为生活实践所证 明了的经验常识来论证他“知行之合一并进”的作用。如“路歧之险夷,必待身亲履历而后 知”“学射,则必张弓挟矢,引满中的;学书,则必伸纸执笔,操觚染翰”,也就是强调不论 走坎坷的道路,还是射箭、写字,都必须亲身经历才能有切实体会。 (宋建晓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独特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知行本为一体,知通过行才能知,行通过知才能行。知而不行,并非真知。 B“知行本体”中的“知”是对良知的自我体认,“行”是对良知的具体落实。 C知行是一事之两面,正所谓“行之真切笃实为知,知之明觉精察为行”。 D“

5、知行之合一并进”论源于“心理合一”的理论,它把知与行作为一个主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从三个方面论述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内涵,层次分明,思路清晰。 B第二段论述了“知行本为一体”的观点,采用了总分式结构,从两个方面展开。 C文章大量引用王守仁的原话,加以阐释评析,论述透彻,增强了论证力度。 D文章引述朱熹等人的言论,通过正反对比,论证“知行合一”理论的独特之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行离不开知,“妄想”和“冥行”,都算不上王守仁“知行合一”思想的“知”和“行”。 B在王守仁看来,“博学、审问、慎思、明辨”即是“行”,与

6、“笃行”并列纯属多余。 C“学射”和“学书”必须亲生经历才能有切身体会,由此可见,“行”比“知”更重要。 D尚书的“知易行难”和孙中山的“知难行易”,都不如“知行合一”的观点合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行为艺术的自行车 陈凤群 唧唧啾啾唧唧啾啾 小区门前那棵大榕树下常有鸟鸣,那是一辆自行车在欢歌。 一天,榕树下来了一位姓周的理发师傅。周师傅那辆自行车上挂满了竹篾编织的各色鸟儿,铃 铛发出的声音像鸟鸣。小区的老头、老太太每天带着牙牙学语的小孩儿驻扎在这里,悠闲地唠 嗑。放了散羊的小孩儿趣味盎然地看看这只鸟摸摸那只雀,时不时去按按自

7、行车的铃铛,鸟鸣 声就袅袅绕树三匝。周师傅呢?只当没见,任由小孩儿闹腾。 那天下班,我没有如常见到周师傅。听不到熟悉的鸟鸣声,看不到熟悉的竹篾鸟,我怅然若失。 走了,到别的小区去啦。一位老伯告诉我。 几天后,我参加一个人口普查活动,每天利用休息时间到小城各个住宅小区登记住户情况。步 履匆匆,心情匆匆,经过那棵大榕树时,我再也没闲情去惆怅那竹篾鸟了。 一个周六早晨,我到圆和小区进行人口普查。 妹子,妹子刚到小区门庭,有人在背后拽我的自行车。我扭头一看,乐了,竟然是周师傅。 周师傅在小区门前一棵紫荆花树下扎营了,顺着他的手指,我见到那辆挂满竹篾鸟的自行车耀 眼地停在紫荆花树下 周师傅见我迈步要走,

8、一把握住我的手,急切地说,妹子,我想请你帮忙留意一个人 周师傅要我留意的人是个十四五岁的少年。少年生活在小城里,具体住哪个小区,叫什么名字, 周师傅一概不知。这个少年该不是周师傅和哪个女人的私生子吧?看着周师傅红着黝黑的脸赧 赧的表情,我轻笑一声。 进了圆和小区,遇上十来岁的少年,我都仔细看一眼。忙了一上午,我没有留意到周师傅描述 的那个少年。走出圆和小区大门时,看到周师傅翘首企盼,我朝他摇了摇头,周师傅黝黑发亮 的脸膛瞬间便黯淡了。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我于心不忍,连忙走过去为周师傅按响铃铛招揽生意,告诉他明天去普查 最后一个小区下河小区,到时再留意找找。 次日一早,当我赶到下河小区时,周师傅

9、已经驻扎在小区大门旁了,那辆挂满竹篾鸟的自行车 又在唧唧啾啾欢唱着。 下河小区的情况同样让周师傅失望。 人口普查工作结束后,我再没有见到周师傅。 转眼一秋。 这天傍晚回家,小区门卫告诉我周师傅在榕树下等我很久了。 找到啦!我找到那少年啦!周师傅一见我就激动地喊着。 全城的小区查找无果后,周师傅就地毯式逐个零散居民点摆摊剃头去查找,终于在一个城中村 找到了少年。周师傅告诉我,少年父母离异后就随母亲搬离了小区在这个城中村租房子住。 恭喜周师傅,你终于父子团圆、一家团聚啦!望着神采飞扬的周师傅,我高兴地说。 周师傅急了,说什么呢?他不是我儿子! 周师傅告诉我,少年原来是一个自闭症患者。一次周师傅在一

10、个广场开档剃头时,少年骑着自 行车来了,不声不响坐上了理发椅。周师傅感觉少年有些不对劲,剃头时就左一句又一句和少 年打趣,可无论周师傅怎么说怎么逗他,少年就是木然着脸一声不吭。少年走后,周师傅发现 少年落下了自行车。一个前来剃头的老人告诉周师傅,少年的父母闹离婚闹了三年,少年患自 闭症三年。这三年里,少年因为患有自闭症不能上学,经常骑着一辆自行车在街上晃荡。这三 年里,少年不会笑,不和任何人说话,只跟家里养的一只画眉鸟说鸟语。本来少年剃头那天, 我要结束剃头生涯回老家陪伴老伴的,现在找着少年了。我终于可以安心回家喽!我以为少年 当天会回来取回他的自行车,可是第二天第三天,我在原地摆摊一个月了,

11、少年始终没有露脸, 那位知情的老人也没露脸。少年心里只有鸟只和鸟说话,我就在自行车上挂满自己编织的鸟儿, 在铃铛里安装了机关把铃声设置成鸟鸣声,然后满城小区去摆摊剃头招引少年注意说到最 后,周师傅咧嘴笑得像个孩子,当少年看到他的那辆自行车挂满竹篾鸟、铃声变成了鸟鸣声时, 是多么惊喜啊!嘿嘿,周师傅朝我绽开了一个大大的笑脸!那笑容,多么阳光,多么灿烂!(有 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前三段描写了有关“行为艺术的自行车”的情景,既设置了悬念,又暗示了小说的情节 与少年儿童有关。 B“看着周师傅红着黝黑的脸赧赧的表情,我轻笑一声”,这句话意味深

12、长,坚定了“我”对 少年身份的看法,使小说情节有了波澜。 C小说中用“扎营”“驻扎”描写周师傅每到一处的动作行为,夸张地写出了周师傅为寻找少 年所付出的艰辛与努力。 D小说既叙述描写了周师傅寻找少年的经历,也叙写了少年因患自闭症走失的过程,表现了上 一代的不和谐必将给后代造成伤害的主题。 5请赏析小说结尾处画线的部分。(6 分) 6“我”这一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方兴未艾,让“家教机器人”逐渐从梦想照进现实。 如今的“家教机器人”具有各种各样的功能,上知天

13、文下知地理,能回答孩子不少疑问。在选 购智能“家教机器人”的受访家长中,看重其定制化、私人化配套学习方案的有 5020%,重视 解答多学科问题的有 50%,认为它能够实现家庭内部教育、足不出户方便家长的有 346%,喜 欢它拥有海量教育资源的占 308%。“家教机器人”也已经出现在农村家庭。即使要花费几千 元钱,一些农村家长也不吝付出。 尽管“家教机器人”具有一定的辅助学习的功能,但它不能替代父母的陪伴。“家教机器人” 功能再强大,科技再发达,也仍然需要家长用灵魂和爱为孩子的教育注入生命力。 再高明的“家教机器人”,和孩子们之间也只是一种人与工具的关系,孩子们的情绪、情感, “家教机器人”难以

14、感同身受,只能机械化、模式化地进行反馈,做不到“想孩子们所想,急 孩子们所急”。更何况,“家教机器人”如果使用不当,很容易沦为一个高级玩具,这一点在 乡村家庭表现得尤为突出。 现代化的进程让一些人患上了“技术依赖症”,什么问题都指望通过科技手段来解决。我们应 该认识到,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不光有知识的学习,还有精神世界的发育和建设,家长在孩 子的成长过程中不能缺位。 (摘编自杨朝清“家教机器人”不能替代父母陪伴,北京日报2018 年 12 月 19 日) 材料二 为弄清楚具有一定“社交”功能的机器人对人类尤其是儿童的影响,英国、德国等国研究人员 采用“艾氏范式”测试法让参与者独自或者在有 3

15、个人或 3 个社交机器人在场的情况下判定屏 幕上四条线中哪两条长度相同。 一般来说,在“艾氏范式”试验中,当人们独自作出判断时,基本不会出错。但当有其他人参 加时,他们倾向于与其他人保持一致,即便其他人出了错。这就是所谓的“同伴压力”。 在最新的“艾氏范式”试验中,有 2/3 的“人类同伴”或“机器人同伴”会首先有意地给出错 误答案。结果显示,成人参与者通常给出与人类同伴一样的答案,但不会受到机器人答案的影 响。不过,儿童明显会受机器人同伴的影响。当儿童独立作判断时,正确率为 87%;有机器人加 入后,其正确率降为 75%,且错误的答案中有 74%与机器人相同。 研究人员在新一期美国科学机器人

16、学杂志上指出,机器人作为儿童教育助手或儿童治疗 师广泛应用的时代并不遥远。在两者的互动过程中,机器人提供的信息有可能对儿童造成显著 影响,所以可能需要讨论是否应该出台诸如监管框架之类的保护措施,积极发挥机器人对儿童 的正面影响。 (摘编自周舟机器人或对儿童思维影响大,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 年 8 月 18 日) 材料三 此前,中国青少年宫协会儿童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中心调研组曾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青少 年沉迷网络游戏,往往是因为亲子关系存在四类问题:一是“不了解”,即父母不了解孩子在 网上干什么:二是“差关系”,即父母在线上和线下都设有跟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三是 “缺引导”,即父母放任孩子玩手机或电脑,没有在时间和内容等方面进行必要的约定引导; 四是“坏示范”,即父母自身也是个沉迷网络的“低头族”。 因此,对于孩子玩网络游戏,家长一定要避免两个极端,一种认为网游是洪水猛兽,家长把持 网络的控制权,绝对不让孩子接触网络游戏,这反而会激发孩子的逆反心理;二是听任“电子 保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