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790830 上传时间:2019-04-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试题化学(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安一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化学科试卷 本试卷考试内容为:必修1专题一至专题三的内容。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3答案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英语科选择题答案使用2B铅笔填涂,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4保持答题纸纸面清洁,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自行保存,答题纸交回。5可能用到的相对

2、原子质量有:H1 C12 N14 O16 Na23 S32第I卷(选择题 共54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共5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各组物质,化学键类型相同、晶体类型也相同的是( )ASO2和SiO2BNa2O2和Na2O CCO2和H2S DCCl4和KCl2正确掌握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乙烯的结构简式为CH2CH2 B羟基的电子式: CCa2+的结构示意图为 D乙醇的分子式:CH3CH2OH 3如图为蕃茄电池(注:番茄汁中含有苹果酸、柠檬酸等有机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锌片质量会变小 B

3、铜电极附近会出现蓝色 C电子由铜通过导线流向锌 D锌电极是该电池的正极 4X、Y为短周期元素,X位于IA族,X与Y可形成化合物X2Y,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原子半径一定大于Y的原子半径BX与Y的简单离子不可能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CX2Y可能是离子化合物,也可能是共价化合物D两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原子个数比不可能为1:15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硝基苯、乙醇、四氯化碳C苯、乙醇、四氯化碳 D硝基苯、乙醇、乙酸6对于100mL 1mol/L盐酸与锌粒的反应,采取下列措施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升高温度; 改用100mL 3mol/L盐酸; 改用300mL

4、1mol/L醋酸;用等量锌粉代替锌粒; 增大压强A B C D7生命起源的研究是世界性科技领域的一大课题,科学家认为生命起源的第一层次是产生与硝基化合物可能是同分异构体的物质,这类物质是( )。糖 氨基酸 醇 羧酸8X与X的两种微粒,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定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组成的B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C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数一定相等ks5uD质子数一定相同,质量数和中子数一定不相同9为了探究金属腐蚀的条件,某课外学习小组用不同的细金属丝将三根大小相同的普通铁钉分别固定在如下图所示的三个装置内,并将这些装置在相同的环境中放置相同的一段时间,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结束时

5、,装置(1)左侧的液面一定会下降B装置(2)中铁钉b发生电化学腐蚀C实验结束时,装置(2) 左边液面比右边高 D实验结束时,铁钉c腐蚀最严重10砷为第4周期第A族元素,根据它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推测,砷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A砷在通常情况下是固体B可以存在-3、+3、+5等多种化合价C砷的还原性比磷弱D As2O5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比H3PO4弱11一定温度下, 将 3 mol SO2 和 1 mol O2 充入一定容密闭容器中, 在催化剂存在下进行下列反应: 2SO2(g) + O2(g) 2SO3(g); H= 197 kJ/ mol, 当达到平衡状态时,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

6、SO3 为2 mol BSO2 和 SO3 物质的量之和一定为 3 mol C放出 197 kJ 的热量 DSO2 的物质的量和SO3 物质的量一定相等12铅蓄可充电电池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应用,它的充放电反应按下式进行:2PbSO4+2H2O Pb+PbO2+2H2SO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其充电过程作为电解池,放电过程作为原电池 B充电时,PbSO4在阴极转化为PbO2C放电时,Pb作为负极 D放电时,PbO2发生还原反应13元素R有如下反应:RO5R6H=3R23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R位于周期表中第A族 BRO中的R只能被还原C每反应消耗1 mol RO,转移电子的

7、物质的量为5 mol DR2在常温常压下一定是气体14青苹果汁遇碘溶液显蓝色,熟苹果能还原银氨溶液。这说明( )A青苹果中只含淀粉不含糖类 B熟苹果中只含糖类不含淀粉C苹果成熟时淀粉水解为葡萄糖 D苹果成熟时单糖聚合成淀粉15现有如下各说法 在水中氢、氧原子间均以化学键相结合。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学键为离子键。离子键是阳离子、阴离子的相互吸引。根据电离方程式,可判断HCl分子里存在离子键。互为同素异形体的物质性质完全不同。 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称为同系物 上述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有几句( ) A0 B1句 C2句 D3句16下图是一些常见有机物的转化关系

8、,关于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是加成反应 B只有反应是取代反应C反应是取代反应 D只有反应是加聚反应 17右图为元素周期表前四周期的一部分,下列有关R、W、X、Y、Z五种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工业上合成X的氢化物采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BZ2水溶液中通入YO2后褪色,表现了YO2的漂白性 C常压下五种元素的单质中,Z单质的熔点最高DY、Z的阴离子电子层结构都与R原子的相同18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N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Dt1时,

9、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第II卷(非选择题,共46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1分。19(本小题满分9分)(1)把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混合放入4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D(g),经5min达到平衡,此时生成2 mol C,测得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5 mol/(Lmin),则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B的转化率是_;x的值是_。(2)反应2H2(g) + O2 (g) 2H2O(g) 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拆开1molH2、1molO2和1molH-O中的化学键分别需要消耗436KJ、496KJ和463KJ能量,则该反

10、应 (填“吸收” 或“放出”) KJ热量。(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了一种新型装置,其构造如右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的碳块组成。写出a极的电极反应式: 。(4)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金属氯气,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形式是 ;氯气在 极上产生,反应后溶液的pH 。(填“增大”或“减小”)。20(本小题满分14分)a、b、c、d、e四种短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逐渐增大。a为非金属元素,且a、e同主族,c、d为同周期的相邻元素。e原子的质子数等于c、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的氢化物分子中有3个共价键。试推断:(1)写出b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2

11、)有a、c、d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 它与e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溶液加热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c的单质的电子式为 。(4)b和d相比,非金属性较强的是 (用元素符号表示),下列事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选填字母序号)。 常温下,的单质呈固态,的单质呈气态 的氢化物的稳定性强于的氢化物 与形成的化合物中,呈正价 的氢化物的沸点高于的氢化物(5)元素b形成的一种单质具有硬度大、熔点高的物理性质,据此判断该单质的晶体类型为 。21(本小题满分8分)乙烯来自石油的重要化工原料,其产量是一个国家石油化工水平的标志。请回答:(1)(3分)乙烯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其反应方程式

12、为;乙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加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3分)此外,乙烯大量用来生产环氧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两种:工艺一: 工艺二:根据绿色化学的原则,理想的生产工艺是原子经济性好的反应,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应采用工艺 更环保、更经济。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5分。22(本小题满分7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来探究元素周期律。甲同学根据元素非金属性与对应最高价含氧酸之间的关系,设计了如图装置来一次性完成N、C、Si的非金属性强弱比较的实验研究;乙同学根据置换反应的规律,利用下图装置完成了O元素的非金属性比S强的实验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D装置名称是 。(2)N、C、Si的非金属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从以下所给物质中选出甲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物质:试剂A为_;试剂C为_(填序号)。稀HNO3溶液 稀盐酸 碳酸钙 Na2SiO3溶液 SiO2(3)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所用到试剂A为_;试剂B为_;试剂C为_。23(本小题满分8分)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他在100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粉,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