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766763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见意外伤害的紧急救护(二)储媛媛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T_b目的要求1. 掌握动物伤害现场判断、现场急救要点2. 掌握狂犬病毒的传染源、传播方式3. 掌握蜂蜇伤的临床判断、救护要点4. 了解蛇毒、蜂毒的主要作用机制内容介绍1. 动物伤害(毒蛇咬伤、犬类动物咬伤)2. 蜂蜇伤T_e一、动物伤害B_e(一)毒蛇咬伤1.概述世界上共有毒蛇 650 种,我国的蛇类有 173 种,其中毒蛇 48 种。我国的毒蛇大多分布在气候温暖地区,以南方较多。在我国,危害比较大的几种毒蛇有眼睛蛇、眼睛王蛇、金环蛇、银环蛇、蝮蛇、竹叶蛇。全世界每年约 50 万人被毒蛇咬伤,其中致命者约 34 万人,我国每年 10 万人

2、被毒蛇咬伤,死亡率达 5%10%。毒蛇咬伤多见于夏秋季节,98%咬伤部位为四肢。毒蛇的毒腺位于头侧眼后下方皮肤下的导管通道,当毒蛇咬人时,头部肌肉压迫毒腺,毒物便沿着毒管进入毒牙鞘内,再经毒牙的勾或管流出进入人体。毒液直接进入血液循环,患者将在短时间死亡,一般 30 分钟出现中毒症状,612 小时达高峰。蛇毒的主要成分有多肽、小分子蛋白质脂质、多种酶类。根据蛇毒的主要破坏作用将蛇毒分为神经毒、血循环毒、混合毒。2.临床判断(1)蛇咬伤病史 可见伤口处有两个毒牙痕。(2)毒蛇识别一般毒蛇的头呈三角形,身体短粗,颈部细小,肛门到尾部突然变细,斑纹鲜艳,休息时盘在一起。无毒蛇头多呈椭圆形,形态均匀,

3、尾长而尖,色泽不鲜艳,休息不呈团状,爬行敏捷但不会主动进攻。(3)局部表现毒蛇咬伤的伤口通常为两个对称针尖样大的毒牙痕,伤口比较深,局部有麻木、剧痛、肿胀、水泡、出血、局部淋巴结肿大。无毒蛇咬伤的伤口一般为四行或两行锯齿状,浅而细小的牙印, 局部出现轻微疼痛、少许出血,且很快消失。 (4)全身表现 神经毒:局部症状不明显,伤口只是有轻微的刺痛,但是 16 小时后会出现全身的症状,如头晕、眼花、嗜睡、视力模糊、眼睑下垂、声音嘶哑、言语和吞咽障碍、流涎、共济失调、牙关紧闭,甚至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和呼吸麻痹。海蛇毒主要损害横纹肌,导致肌肉酸痛、强直、弛缓性瘫痪、急性肾衰竭。血循环毒血循环毒素局部

4、症状很明显,会出现剧痛、肿胀、出血、水泡及组织坏死,局部淋巴结的肿胀,全身可出现畏寒发热、恶心呕吐、心悸、烦躁不安皮下出血、咯血、呕血、便血、尿血,严重者甚至出现急性肺出血、急性肾衰竭、颅内出血、休克死亡。混合毒:兼具神经毒和血循环毒的特点。如果是眼镜蛇,以神经毒为主蝮蛇以血循环毒为主,而蝮蛇以血循环毒为主。(5)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凝血时间延长大便潜血试验阳性血尿、蛋白尿、管型观察 24 小时尿量毒蛇咬伤【我的笔记】3.救护要点 必须强调,致死主要原因是治疗延迟、未进行抗毒治疗、治疗剂量不够,固应尽快送患者就医。对未能断定何种蛇类咬伤,应按毒蛇咬伤处理。(1)嘱患者冷静,静卧休息,放低患肢

5、,避免增加心率的举动。(2)尽快送患者去医院。无论是毒蛇或无毒蛇千万不要等待观望,患者得到治疗的时间是决定愈后非常关键的因素。(3)结扎止血带。立即使用止血带,如果在野外没有止血带可以用绳索或丝袜代替,在伤口近心端 10cm 处结扎,松紧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每 30 分钟放松 12 分钟,防止肢体过度缺血而导致肢体的坏死。(4)伤口处理:沿牙痕迹做“一”字或 “十”字切口,用生理盐水或 1:5000 高锰酸钾溶液充分冲洗。如果在野外没有条件找到生理盐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我可以就近取一些冷的清水,冷的茶水或肥皂水清洗伤口都可以。在冲洗同时,由外向伤口的方向反复挤压,促进毒汁的排出。也可以用吸吮器

6、,或拔火罐负压方式,将毒液析出。一般情况下不建议用口吸吮,除非吸吮者口腔内没有破损或,必须口含烧酒,边吸边吐,吐完后还要用清水来漱口,直至吸不出毒物或肿胀消退为止,或用薄的透明塑料布或很薄的乳胶手套,垫在伤口与口腔之间来吸吮,阻止毒物进入吸吮者的口腔内。如果伤口周围有血泡或水泡,可以用注射器把里面的液体抽出来。或用火焰烧灼伤口,多数的毒液加热到 65 度时就可以灭活,这个方法适用于野外远离医疗单位,同时被剧毒蛇类咬伤的患者。最后可以用局部降温的方式,将伤肢浸于 480的冷水中,不要低于 4,以防止冻伤,或者用冰袋对伤口和患肢进行冷敷,如果有条件冷敷 24 小时。(5)尽快应用解毒药物,如抗蛇毒

7、血清、抗毒蛇咬伤药物。(6)封闭治疗:胰蛋白酶 20004000 单位加 0.5%普鲁卡因 1060ml 于伤口周围浸润注射,并在结扎或肿胀上方 510cm 处做环状封闭,亦可用 -糜蛋白酶 5mg 代替。(7)密切观察病情及对症治疗,重点监测神志情况及生命体征。对症治疗,对患肢进行降温处理、控制感染、预防破伤风、抗休克治疗、呼吸支持。(8)禁忌证:禁用和避免应用中枢神经抑制剂,如吗啡、氯丙嗪、苯海拉明等;禁用和避免应用肌松剂,如蛇毒、琥珀胆碱;慎用抗凝药物,如肝素、枸橼酸钠、双香豆素类。【我的笔记】(二)犬类动物咬伤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饲养宠物日益增多,被犬类咬伤的现象也是时有发生,狂犬病的发

8、病率不断上升。狂犬病位居卫生部 2003 年上半年全国重点传染病疫情死亡数、病死率榜首。1.概述 (1)传播方式患病或带毒动物咬伤。舌舔。接触患病动物分泌物。吸入含有病毒气溶胶。 (2)发病情况在世界各国均有流行,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比较多,东南亚国家的发病率尤其高。 犬类动物咬伤(3)传染源城市中病犬占 80%,其次为猫。还有一些野生的动物,如狐狸、黄鼠狼、浣熊、蝙蝠也可以成为传染源,但可能性较小。(4)免疫力人群对狂群病毒天然免疫力极低。被狂犬病病毒的宿主咬伤如果没有进行预防接种,发病率是 10%70%。是否发病和以下因素相关: 咬伤部位:如果是头、面、颈、手指这些部位被咬伤,发病的机会较多。

9、创伤程度:伤口深而且大,发病率高,头面部深伤口者的发病率可以高达 80%左右;局部处理情况:如果咬伤后迅速彻底地清洗,发病机会就会减少;衣着薄厚;疫苗注射:全程注射疫苗后的发病率仅为 0.15%,未注完全者发病率是 13.93%。【我的笔记】2.发病机制病毒进入人体后,会经历几个阶段,第一个是局部组织内繁殖期,病毒在伤口横纹肌细胞内繁殖,侵入附近末梢神经纤维,一般为 3 天左右。第二是侵入中枢神经期,病毒沿着周围神经扩散,扩散速度大概是 3mm/h,主要侵犯大脑和小脑。第三是各器官扩散期,病毒自中枢神经向周围神经离心性扩散,以唾液腺、舌腺 味蕾、嗅神经处含量多。临床出现恐水、呼吸困难等症状。3

10、.临床判断(1)病史有被犬、猫或其他相关动物咬伤舔伤史,并且局部皮肤有破损。(2)临床分期前驱期(24 天):低热、头痛、倦怠、恐惧,伤口出现痛、痒、麻木或蚁走感。兴奋期(13 天):交感神经兴奋状态: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对声、光、风等刺激呈过度反应状态。极度恐水。瘫痪期(618 小时):全身弛缓性瘫痪,死于呼吸衰竭。狂犬病的整个过程一般不超过 6 天,一般是 57 天。4.救护要点狂犬病的愈后极差,发病死亡率是 100%,因此预防极为重要。(1)伤口处理立即用 20%肥皂水或 0.1%新洁尔灭彻底清洗伤口,然后 70%酒精消毒,由于犬类口中含有大量的厌氧菌,故伤口不可做缝合和包扎。(2)送伤者

11、接种狂犬疫苗(3)管理好犬类等动物【我的笔记】二、蜂蜇伤B_e(一)概述蜂蜇伤在生活中并不罕见,在我国主要致病的毒蜂有蜜蜂、蚂蜂和雌黄蜂。毒蜂的尾端有毒刺与毒腺相通,蜇人时毒素会随着毒刺进入人体。其中蜜蜂的毒刺带有大勾,一般插入后不宜脱出。不同蜂毒主要的成分不同,组胺、5-羟色胺、乙酰胆碱主要引起局部疼痛;激肽主要影响血压;神经毒素主要周围及中枢神经;溶血毒素主要导致溶血、急性肾衰。蜜蜂的蜂毒是酸性,黄蜂的蜂毒是碱性。黄蜂的毒性较大,所以它的毒性反应比蜜蜂的毒性反应要迅速,而且损伤程度更严重。(二)临床判断 1.蜂蜇伤史2.局部表现红肿、剧痛、水泡、瘀血,少数组织坏死。3.全身表现发热,全身疼

12、痛,躁动不安,肌肉痉挛,脉速,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甚至呼吸、循环衰竭。对蜂毒过敏者有典型过敏表现黄蜂蜇伤可导致溶血,进一步引起急性肾衰竭;肝脏损害。(三)救护要点1.局部处理(1)拔出蜂刺(2)用吸吮器或拔火罐的方法吸出毒液涂虫咬伤药水,或 3%氨水、肥皂水、碳酸氢钠等碱性溶液。(3)黄蜂蜇伤用食醋、硼酸、醋酸等酸性溶液。2.止痛对疼痛难忍者,可适量给予镇痛药。如 1%普鲁卡因 1ml 或 3%盐酸吐根碱 1ml,加入生理盐水 49ml,皮下注射。对于非常疼痛者,可考虑给予哌替啶 50mg 肌肉注射。3.抗过敏(1)较轻者:口服抗过敏药。(2)较重者:肌肉注射地塞米松。(3)过敏性休克:肾上腺素 0.51mg 皮下注射。4.综合治疗(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呼吸支持处理。(2)出现喉头水肿者,应尽早实施气管插管。出现呼吸抑制者,应用呼吸兴奋剂。 (3)防治肾衰竭:给予补液、利尿、碱化尿液。 (4)高血钾:给予葡萄糖、胰岛素、碳酸氢钠静滴。(5)肌肉痉挛:10%葡萄糖酸钙 10ml 缓慢静推。 (6)全身中毒者按蛇毒咬伤处理。(7)对症处理: 如给氧、保肝、防治高血糖,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5.严重蜂蜇伤者,尽快送医院【我的笔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