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760708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福师 1203 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一、 解答题(80%):1、汉代画像石与画像砖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奇葩,它们有哪些独特之处?其中有一画像砖表达的是民间人民田间劳动生活场景,请说出其名称和收藏博物馆的名称?答:画像砖出现于战国晚期,盛行于两汉,多见于宫室建筑和墓室中,也有的刻于石碑、石阙、门楣、棺椁等处。汉代的画像砖,在四川、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有大量的出土。其中以四川的画像砖最有特色。画像砖画面内容非常丰富,有表现劳动生产场景的的,如播种、收割、舂米、放牧等,有的描绘社会风俗和社会生活的场面,如宴乐、杂技、舞蹈等,有的则描绘了神

2、话故事,如西王母、月宫等,是记录当时社会生产、生活的实物资料。西汉后期流行一种空心画像砖,主要是用来建造椁室,一般位于墓室的砌墙砖的内侧。空心砖往往重复压印各种花纹,花纹除几何纹样外,还有狩猎、龙、凤、虎、豹、树木、楼阙、车舆等形象,有一些上面富于艺术效果的图案字。画像石是指在石料上雕刻平面图像的石刻艺术,盛行于西汉至唐,多见于墓室、祠堂,在雕刻手法上与画像砖相似,有阴线刻、浅浮雕和凹雕等。主要分布在山东、四川岷江流域、河南南阳、山西、陕西、江苏、安徽等地。画像石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嘉祥武氏祠,武氏祠在山东嘉祥县城南,共有四个石室,现存构图完整的画像石有 50 多幅。全部阳刻。内容极为丰富,有反映

3、贵族车马出行的,有反映乐舞、战争、狩猎场面的。其中有一副庖厨图,刻画了杀鸡、宰牛、烹调的画面,刻画极为细致,在厨房中,还刻有悬挂的酱鸭,厨房中鼎铛烈火熊熊,鼎内劲气腾腾,手法出神入化。其它的画幅中,有的刻画了女娲、风伯、神农、祝融、帝尧、帝舜等人物形象,有的描述的是专诸刺王僚及刺客要离、豫让、曹沫等人的历史故事。其上还镌刻了石工的名字。在艺术创造上,画像石、砖强调的是神,强调所谓大体大貌,讲究寻常之外,画者仅毛而失貌。这就是艺术家不能只注意细小的地方,要关注整体,善于把握大体,不能突出地方而失去整体,这就是“失貌” 。这表现出汉代优秀的美术家的才能。形象造型是艺术家关注的首要出2发点。例如河南

4、新野出土的汉代画石砖,刻画有田猎场景。画中的车马的形象生动,突出了车马在行进中的气势,画中的人物也进行了艺术性的夸张。汉代的画像石刻,还善于妥善地表现并处理大场面,大图景。有的壁面、雕塑很大,而且错综复杂,经过画师的巧妙安排,显得有条不紊,主题明确。但也存在一些缺陷,例如人物多取侧面,不善于正面的刻画。在透视处理方面,也还没有一定的法度,不能表现纵深的远近关系。四川大邑画砖图弋射收获图 在四川大学博物馆收藏2、魏晋画家对绘画自觉意识的追求很自然地体现在形式的表象上,绘画的形式技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举例说明该阶段具有代表性的三位人物,及他们绘画技法上的特征?并指出其中二位画家确定的中国绘画理论最

5、早、最基本系统原则的理论名称?知识点:魏晋南北朝的绘画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顾恺之的绘画理论以“以形写神” 为中心,副之以 “迁想妙得”、“ 悟对通神”、 “玄赏”及“ 置陈布势” 等,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加之顾恺之作为名誉极高的画家,他有丰富的创作经验和细微的体会,其理论具有充分的实践内容和可操作性,因而对后来中国绘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顾恺之一生作画数量极多,壁画和卷轴画都有,而且题材广泛,有动物、山水、人物肖像、道、释及神仙、历史故事等。唐朝晚期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著录其作品近 40 件,但流传至今的仅有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等几件唐宋时的摹

6、本。 谢赫活动于南朝齐、梁间,擅画人物肖像及仕女,技法纯熟。其生平事迹,历代画史所记极为简略。但他的论画名篇古画品录经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转载而得以传世,主要内容是品评三国至齐梁时期的重要画家,并按优劣标准将其分为六品。六个品第对应于“ 六法” , 从而引出著名的“六法论” , 这是 谢赫对绘 画理论的最大贡献。 “六法者何?一曰气韵生动是也、二曰骨法用笔是也、三曰应物象形是也、 四曰随类赋彩是也 五曰经营位置是也、六曰传移模写是也”。“气韵生动 ”是指绘画所表 现的对象的精神世界法 则,也是其目的所在。其他五法皆为实现这个最高原则所必需的手段。3“骨法用笔” 是指表现对 象的精神所运用的笔法

7、特征。以 线造型是中国自先秦时就已确立的绘画再现的基本手段,到谢赫以理论总结而成为中国绘画史强有力的传统。“应 物象形” 和“随类赋彩”指的是形和色的表 现,即按形态和色相类别进行描绘和设色。在这里,谢赫提出了现在人们所认识到的绘画的两个基本要素:形和色。“经营位置 ”即谓作品的章法,布局、画面组织,类似于顾恺之的“置 陈 布势 ”,合理安排整体气 势。“传 移模写” 指学习中国画第一步要求是临摹,学习书法也一样。这是历代中国书画家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六法论” 是 绘画演进 、发展到一定成熟水平的 产物,加之六朝人崇尚“ 清淡 ”和“人物品藻”,时风影响也在情理当中。 “六法论”讲述的是绘画

8、品评的六个标准,也是绘画创作的六项原则。“六法论” 是一个完整自足而又具有开放特性的理论体系,它的高度概括性和可阐释性显示出强大的逻辑张力,千百年来一直是绘画批评和创作的最高法则。难怪宋人郭若虚有言:“六法精轮,万古不移。”郭氏此说虽有机械论的味道,但也表明了“六法论” 的持久生命力。以“ 六法 ”作 为理论参照,可以清楚地看出南北朝绘画的飞扬神采和生动流韵。3、隋代展子虔唯一传世山水作品是哪一幅?由哪个博物馆收藏?后人如何评价展氏为中国绘画史从六朝过渡到隋唐重要的一环。展子虔的传世作品有游春图卷,这是现今仅存的隋朝卷轴画,也是现存中国最早的山水画作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子虔历经北齐、北周,

9、由此可以推测隋代之前的南北朝时期,山水画就已逐渐从人物画的附属状态中获得独立。这与文献记载中多处提到南北朝人擅画山水的情况正相吻合。一种成熟的画法不会一日之内陡然降生,总是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也正是如此,展子虔的游春图有其特殊的历史地位。青绿设色山水画有其渊源的历史,自古称绘画为“丹青” 。人物、楼台的设色画在两汉至六朝多不胜举。南北朝后期到隋代,山水画逐渐成为独立画科,自然是沿着这一历史线索发展的,出现了展子虔游春图这样的青绿重彩画。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父子继承了这一传统并有所发展。44、隋唐之际的山水画,在面貌和技法上开启了青绿和水墨两个系统。在此,明代董其昌论及“南北宗” 流派代表人物指的是

10、 谁?他们各自的技法表现为哪些特点?董其昌把李思训和王维视为“青绿” 和“水墨”两种子画法风格的始祖,并从此倡中国山水画分“南北宗” 之 说。另莫是龙在画说中说不得:“ 禅家有南北二宗,于唐时分,画家亦有南北二宗,亦于唐时分。” 清方薰认为,“ 画分南北宗,亦本禅宗 ?南 顿? 、?北渐? 之义,顿者概性,渐者成于行也。”南北宗原是指佛教史上的宗派,所谓“ 南顿?、?北渐? 把“顿 悟 ”和“渐识”(苦功修 练)作为被彼此的主要区 别。这种划分法,标榜了“ 南宗画” 即文人画出于 “顿悟”,因而社 为“ 高越绝伦”,“有手工土气” ;同时,以为“ 北宗画 ”只能从“渐识”,也就是从勤 习苦练中

11、产生。受到轻视和贬。方薰也认为,顿单概于性灵,渐者成于力行。前者重在邻居领悟,后果重在攻夫。南宗王摩洁(维)始用宣纸,变勾勒之法其传荆、关、董、巨、二米以及元之四家等。北宗则李思训父子,风骨奇峭,挥扫躁挺,传至宋之赵伯驹、赵伯、以及马远、夏 圭、戴文进、吴小仙。5、新石器时代彩陶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与儿童线描绘画样式的变化有没有相同之处?知识点:新石器时代的彩陶装饰纹样教材页码:P86、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的出土的历史意义。人物龙凤图和人物御龙图的出土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首先,以线条作为绘画造型的主要和基本手段,线的勾描已完全成熟,有粗细、深浅、轻重、流动、虚实的变化,通过线条可以真实生

12、动地再现人物、动物和自然事物,它由此确立了中国绘画的基本特点。其次,设色以平涂法为主,间或用渲染法。这是早期中国画设色的规律,直至汉魏以后仍然以这两种方法为基础。再次在构图上,采用相互隔开、各自分立的形式,不表现物象的前后及相互间的逻辑关系,但各种对象排列匀整, 疏朗。这种方法虽然较为原始, 但符合构图的基本要求,即均衡。这对后代绘画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最后,战国时已强调绘画的政治教化功能,而在这两件作品中已变为引人升天的功能。这说明绘画在社会生活和宗教神话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7、秦汉时期四川地区画像砖的特点是什么?举一个例子说明。5四川地区的东汉后期画像装砖是汉代画像砖中艺术成就最高的,

13、在汉代造型艺术中独树一帜,因其突出的画像砖大多出自成都及附近地区,有方形砖和长方形砖,一般是一次模印而成。其特点是线条的流动感,有的线条与突起的块面相互穿插,组成完整、生动的画面,极富韵味。最著名的请欣赏 19 页四川大邑画砖图弋射收获图。很生动刻画了普通百姓秋天的生产劳动场景。8、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魏晋风度” 具有什么含 义?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绘画体现当时社会的儒、道、释三者交汇融和思想的影响。历史上表现为自春秋战国“百家争 鸣” 之后的第二次重要的思想解放时期。淡化神性,人性得到加强,这一时期最显著的思想成果是玄学。而玄学是儒、道合流的产物。魏晋时期玄学的主要思想是玄学家用道学匡正神学化

14、了的汉代儒学,即是以道注儒,又以儒注道,将儒、道两者完全地融合起来了。正是在这一时期受玄学思想的影响, 兴起了清淡之风、 山林之好和人物风度之品味。于是谈风神、论才情、赏诗文、品书画,就是这一时期思想文化的状况,也被人称为“ 魏晋风度” 。发现于南京西善桥南朝墓的砖印壁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图就是一件具有突出表现“ 魏晋风度” 的作品。从技术上讲,先是按照先前绘好的画本制作成砖模,再在砖上压印成阳线形象,经烧制后按编号砌到墓壁上去,即成此图。从观念上讲,它是清淡之风、玄学之思在绘画中的表现。二、思考题(20%):古老的原始绘画,如岩画、彩陶等纹饰由具象到抽象的演变与儿童线描绘画样式的变化有没有相同

15、之处?请简单勾勒图形举例说明(可以参照书 35 页中岩画与彩陶纹样图,与儿童画进行比较)。教材页码:P3-56福师 1203 考试批次学前儿童艺术欣赏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一、 解答题(80%):1、梅兰竹菊“四君子 ”画对中国绘画的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梅兰竹菊“四君子” 画的全面成熟是表明中国绘画的文人画的彻底完成,这对中国绘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它扩大了画家对自然事物的审美观,从而丰富了绘画再现的客观对象使文人通过绘画认识自然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其次,“四君子 ”强化了文人 艺术抒情写意的特性,在作 为一种新的再现对象的同时也使文人画家的主观胸臆宣泄得淋漓尽致,从而成为典型的文人画母题

16、。第三广义地说在各种人文现象中。自然事物都具有象征的意义。如梅的傲骨、兰的幽芳、竹的坚贞、菊的浓烈,各种品性比喻君子的各种品德,借中国画中各种技法得以表现,实为世界文化中罕见的独特创造。2、论述顾恺之的成就和贡献。顾恺之是无锡人,士族出身,东晋康帝时做过散骑常侍,活动于东晋中期,此时东晋社会已由盛转衰。据载,顾恺之为人处事持中庸之道,不参加争权夺利的斗争,与他保持友善关系的有谢安、桓温、桓玄等人,在上层可谓左右逢源。他在当时就享有很高声誉,被赞为“三绝” ,即才绝、画绝、痴绝。诗句中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其画确有气势。所谓“痴 绝 ”实乃在高 层人物中明哲保身的 处 事良方。而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真正贡献是“画绝 ”,在实践与理论两个方面都 为后人留下了丰厚的遗产。3请评价顾凯之的洛神赋图全卷随着故事的情节演进而起伏跌宕,尤其是曹植与洛神相望,对语的关系和双方怅然愁绪,既因“人神之道殊” 而欲分离却又恋恋不舍之情,表现得具细入微而又深刻感人。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