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756191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政治相关专业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论二战后英国国有化运动论文关键词国有化共识政治英国病论文摘要二战后,英国工党政府先后掀起两次国有化高潮。战后国有化运动是英国工党“社会主义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英国二战后形成的“共识政治”的产物。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 ,造成经济停滞、通货膨胀和工业关系的紧张。1979 年 5 月上台的撒切尔政府,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试图摒弃凯恩斯主义,从而开始了举世瞩目的“撒切尔革命” 。英国以私有制立国,但在私有经济中也存在国有的成分。早在 1657 年,英国便成立国有的邮政总局,在全国发行邮票,经营全国的邮政业务。1933 年,政府还建立公有的英国海外航空公司,并在 1939 年兼并长期接受国家资助的

2、帝国航空有限公司等。从总体上看,这些举措还称不上是真正的国有化。英国国有企业的空前发展,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自二战结束到 20 世纪 70 年代末,英国工党先后掀起两次举世瞩目的国有化高潮。国有化是英国工党“社会主义试验”的重要组成部分1945 年 7 月,工党领袖艾德礼出任首相,开始推行以经济计划化为主体的“社会主义”改革政策,以求推进英国经济的恢复和重建。国有化即是这一改革的主要内容,由此掀起战后英国第一次国有化高潮。从 1945 年到 1951 年,艾德礼政府先后通过 8 个国有化法令,将英格兰银行、煤矿(1945) 、航空(1946 年) 、电报和无线电通讯、运输、电力(19

3、47 年) 、煤气(1948 年)和钢铁(1951 年)等行业实现国有化。1951 年 10 月,保守党的丘吉尔政府上台,这一历时 6 年又 3 个月的国有化高潮才告结束。在历经五六十年代经济高速增长之后,70 年代,英国经济同其它发达国家一样进入“滞胀”时期。1974 年 3 月,再次上台的威尔逊工党政府把国有化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重要手段,在英国掀起第二次国有化高潮。与第一次国有化高潮相比,这次国有化所涉及的领域进一步扩大到汽车、船舶、机床、火箭等生产部门,甚至包括电子、宇航等尖端技术产业。如 1977 年 7 月,建立了由英国国内最大的 19 家造船公司组成的英国造船公司,控制全国商船制造

4、业 98%的份额。这次国有化高潮着重挽救陷入经营困境的私人企业,并且借助国家力量来促进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实现企业的现代化。经过两次国有化浪潮,到 1979 年,国有企业在英国国民经济中已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英国大小国有企业共有 16283 家;国有企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5%;就业人数占总劳动力的 8.1%;固定资本约占全国固定资本总额的15.3%,大致与私营制造业固定资本总额相等。由于国有企业多是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又由于它们在本行业中往往占据主导地位,从而对整个国民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到 1979 年,在煤炭、造船、电力、煤气、铁路、邮政和电讯等部门,国有企业的比重达到 100

5、%,钢铁和航空部门达到 75%,汽车制造和石油工业部门也分别达到 50%和 25%。关于英国工党实行国有化的动机说法不一。有学者认为,工党推行国有化主要是出于经济上的考虑。 1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英国两次国有化高潮都由工党领导,除了经济因素外,还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色彩,英国国有化的推2行一直受到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想驱使,是其“社会主义试验”的一部分。早在 19 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就提出生产资料国有化的思想。工党的先驱组织如 1868 年成立的英国职工大会也都支持国有化的主张。1887 年,对英国工党思想影响最大的费边社发表著名的基本纲领 ,主张“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

6、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出来” , “向公有制过渡” 。公有化主张成为后来进入议会的工人代表提出国有化的主要依据之一。1918 年 2 月,工党在费边社主要领导人悉尼韦伯的协助下起草了工党的新党章,并获得工党大会通过。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国有化的第 4 条条款。该条款明确指出,在“生产资料、分配手段和交换手段的公有制,以及对于每项工业或服务业实行公共管理或监督的最有效的制度的基础上确保体力或脑力劳动者得到他们勤勉劳动的全部果实,以及可行的最公平的分配” 2 。新党章的通过使工党拥有了明确的“社会主义”纲领。1945 年 4 月,工党发表让我们面对未来的竞选纲领,声称自己是“社会主义政党” ,并许诺在执

7、政后推行国有化。1945 年 7 月 26 日,以艾德礼为首的新政府成立,以国有化为核心的经济政策成为其进行社会改革的四大政策之首。然而,第一次国有化浪潮之后,工党在 1951 年、1955 年、1959 年 3 次大选中接连失败。围绕国有化问题的争论,不仅成为工党和保守党之间、同时也成为工党内部斗争的一个焦点。以比万为代表的工党左翼认为,艾德礼的改良主义措施并未触动英国社会基础。他认为必须通过议会斗争掌握国家机器,铲除私人所有制,才能最终建成民主社会主义社会。以莫里森为首的中间派则主张“保护现存成果,有限度地进一步实行国有化” 。以盖茨克尔和克罗斯兰为首的右翼则把国有化看成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

8、段,而不是目的;任何进一步的国有化都必须遵循一个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只有当非国有化不能促进经济发展时才实行国有化,“我们的目标不是 100%的国家所有” 。1959 年工党再次在大选中失败,当时的工党领袖盖茨克尔认为,正是党章第条的内容吓跑了中间选民,于是要求修改党章第条。但遭到党内左派和工会的强烈反对。盖茨克尔被迫让步。1960 年 10月,工党年会又一次无条件地肯定了党章第条。此后,1963 年当选为工党新领袖的哈罗德威尔逊并未向党章第条发起挑战,在 1964 年大选中,工党在名为新英国的竞选宣言中,强调经济发展和科学进步,突出的是计划化而不是国有化。但是到了上世纪 60 年代末 70 年

9、代初,英国的失业和通货膨胀日益严重,这使工党左翼力量逐渐加强。在整个 70 年代,工会力量不断向左转,认为“第条款不仅是理论而且是一项事业,是我们能够把新精神和活力输入我们经济生活的基础” ,并在1973 年工党纲领中提出,如果工党执政,将把 25 家最大的制造公司,北海油田和其它能源、码头、造船、飞机制造业以及半国有的罗伊斯罗尔斯公司收归国有。这一纲领是工党历史上最左的一个纲领,最终引发英国第二次国有化高潮。国有化是英国二战后形成的“共识政治”的产物纵观英国战后整个国有化过程,总的来说较为顺利,特别是第一次国有化高潮。1951 年 10 月,丘吉尔保守党政府执政后,几乎完全继承和保留了包括国

10、有化政策、福利国家和充分就业在内的工党政策,从而形成战后英国著名的“共识政治” 。英国学者达顿这样概括“共识政治”的特征:工党以实现福利国家为满足,不再追求更长远的“社会主义”目标;保守党认可福利制度,接受有限的国3有化方案,承认某种程度的“计划经济” 。 3这表明两党在这一时期的价值取向出现趋同的趋势。为什么保守党政策会向左转与工党形成“共识政治”的局面呢?经济政策总是在一定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制定的。二战后,随着英国社会阶级矛盾的发展和客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英国官方的经济理论由局部均衡理论转变为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理论,进而与工党所信奉的民主社会主义相结合,这成为形成英国战后“共识政治”的基

11、础,而国有化政策的推行则是这一转变的一个直接后果。局部均衡理论是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由剑桥学派的代表人物艾尔弗雷德马歇尔创立的。局部均衡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在某一供给条件下,供求关系会自动达成平衡。不论发生什么意外,如果使得生产规模离开它的均衡位置,那么市场中的某些力量会立即发生作用,使它恢复均衡, “正如同一条线所悬着的一块石子如果离开了它的位置,地心引力将立即有使它恢复均衡位置的趋势一样,生产数量围绕着它的均衡位置发生的种种动荡,具有相同的性质” 4 。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思想即是由局部均衡理论推导而来。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英国正处于极盛期的晚期,采取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并不奇

12、怪。然而,局部均衡理论所提倡的通过市场充分调节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学说,未能经受住 19291933 年世界大危机的考验,凯恩斯主义应运而生。1936年,凯恩斯从考察资本主义经济中通常情况下存在的就业不足问题入手,在传统经济学所划分的“摩擦失业”和“自愿失业”两种失业类型之外,凯恩斯提出第三种失业范畴非自愿性失业,即失业工人愿意接受比当前实际工资低的工资,但仍找不到工作。凯恩斯认为造成非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所谓有效需求,是针对市场上有支付能力和购买能力的需求,只有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才是真正的“有效需求” 。凯恩斯认为,社会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又包括消费

13、需求和投资需求,这两者又受到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 3 个基本心理定律的制约。边际消费倾向递减引起消费不足,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由于流动偏好引起的利息率偏高造成投资需求不足,其结果是导致商品滞销、生产过剩,引起生产缩减,这样势必造成资方解雇工人,使社会不能达到充分就业的水平。于是非自愿性失业的出现就不可避免,危机因而产生。至于解决失业和危机的方法,凯恩斯认为必须依靠政府力量干预经济,即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刺激消费,增加投资,尤其是增加公共开支,降低利率,以弥补消费和投资需求的不足。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的核心是维持经济稳定,总的政策手段是调节有效需求,萧条时期反萧条

14、,通货膨胀时期反通货膨胀,因此人们也把凯恩斯主义简称为“需求管理” 5 。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学体系,凯恩斯主义是以国民经济总量分析来代替微观的局部均衡论的个别市场和个别企业分析。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上否定了剑桥学派的理论前提,即资本主义经济的完善性、和谐性,通过供求力量自发作用就可以使经济趋于充分就业均衡。正是在这一点上,凯恩斯主义与工党所信奉的费边社会主义经济学在理论上找到了契合点。这使凯恩斯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经济学有了互相接近的可能。费边社会主义经济学主要从平等和财富分配角度,分析所有权和分配制度的合理性,认为正是现实中分配的不合理,使人们之间存在鸿沟,并把“国有化”看成是改变所有制和使生产者摆

15、脱受束缚地位的有效措施,其代表人物有韦伯夫妇、理查德托尼和拉斯基。具体地说,二战后的英国,工党政府所标榜的“混合经济”目标,是凯恩斯4主义与费边社会主义经济学共同倡导的。从韦伯夫妇到拉斯基,历来要求“消灭贫困” , “合理分配收入” ,以及把若干部门的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使公有经济和私人经济并存。凯恩斯主义则认为,在政府调节经济的各项措施中,最重要的是财政调节手段,而财政调节手段之所以能发生作用,关键在于国家拥有越来越多的预算,预算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这样,政府的干预就能把过去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单一的私人经济变成公私部门混合生长的经济。可见,实行“国有化”最终是为了实

16、现凯恩斯主义所提倡的经济稳定的目标。此外,二战后,英国经济再次遭到重创,经济实力不可挽回地衰落了,人心向往工党倡导的战后新社会。同时,保守党开始反思世纪 30 年代大危机的经验教训,认识到仅仅放弃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实行凯恩斯主义是不够的,还必须要辅助以若干的“制度”方面的改良措施。正如昆廷霍格所说:“如果你不给人民以社会改革,他们将给你社会革命。 ”这就使凯恩斯主义与英国费边社会主义的接近不仅具备理论上的可能性,也具有政策上的必要性,使工党和保守党达成共识成为可能。国有化加重了“英国病”“英国病”是研究英国近现代史经常要提到的一个概念,大致认为: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英国在世界列强中的实力地位下降。二战后,工党实行大规模的国有化,主要是作为社会改革和经济调整的一系列重要政策措施而被推行的,其目的在于医治“英国病” 。不可否认,国有企业为 5060 年代英国经济繁荣做出重要贡献,但进入 70 年代,国有化的弊端愈益暴露,国有化成为“英国病”进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