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8755273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6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古诗鉴赏部分(送别诗意象燕与雁和棋)(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古诗鉴赏 部分(送别诗+意象 燕与雁和棋) 送别诗 (1)送别地点:长亭、谢亭、灞陵亭、客舍、西楼、南浦、歧路旁、津渡口、或都门外。古代路旁都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饯别送行。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长亭” 于是成为一个蕴涵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谢亭,又名谢公亭,在宣城北面,是南齐诗人谢眺任宣城太守时所建,他曾在此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了宣城的送别之地;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南浦,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屈原送美人兮南浦” 江淹在别赋中说:“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此后人们便用“南浦”

2、作为送别诗的意象。(2 )时间:夕阳、日暮。许多诗人喜欢把离别与夕阳、日暮联系在一起,表达浓浓的离情,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暮色渐起渐至苍茫,最能勾起他们的离情别绪,正如孟浩然在宿建德江中所说的“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3 )季节:秋。“ 自古逢秋悲寂寥”(刘禹锡秋词二首),古人在对秋景的注视中感觉到时光的流逝,感受到人生的短暂和易老,“秋” 能使志士失志,对现实失望,对前途悲观。遇秋而愁已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普遍文化心理。像杜甫“万里悲秋常作客”(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秋代表了萧条凄清,代表了寂寞抑郁,是送别诗中惯用的意象。(

3、4)意象:酒、斑马、晚风、古道、芳(春)草、弱柳、杨柳、杨花或柳絮、残笛、寒蝉、烟波、水、浮云。古人离别多设宴饯行,“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杨载诗法家数),故许多离别诗,都飘散着酽酽的酒香,酒里充盈着亲情、友情、故园之情、感时之情。/折柳是送别的习俗。/ 无边的芳草恰可比喻远行人的满怀愁绪。寄托了送别友人的深情厚意。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比喻离别的愁绪/以水(连绵不断)为意象表达送别之情的也不少。 1. 送 魏 二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1)请简析本诗的写景特点(3 分) 答:本诗的写景

4、特点可有两种理解:两种不同气氛的景物描写产生对 比,也显示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心情变化:饯别宴上散发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愤温馨;而到了离别时,心情又如凄风苦雨般悲凉。开头的景物描写有力烘托了诗人与朋友分别时的悲凉心境,第一句看似写乐景,实为写“醉别” 的哀情。两点取一即可 (2)请分析“忆”字在本诗的妙用(3 分) 答:诗人宕开一笔,以“ 忆”字领起,虚构了一个情景:在不久的将来, 朋友夜泊潇湘,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即使入眠,两岸猿啼也会声声闯进梦境,因而梦中也难以摆脱不了愁绪。这样写,借助想象,虚实相生,扩大了意境,深化了主题。 3.试析送魏二一诗中

5、“凉”字的丰富内涵。答:从字面上看,“凉” 是写秋风秋雨带来的凉意,属于身体方面的感受。但这是在酒后,是在醉不成欢惨将别之际,原来内心的凄苦与外在的风雨交替作用,使别者倍感凄凉。 4.简要说明送魏二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主要特色。答:这首诗在造境方面的特色主要在于虚实相生。本是橘柚飘香的秋日,偏偏一阵江风,凉意飕飕,接着一场秋雨,潇潇而来,这就形成了分别的情景:凄苦悲凉;继而作者展开想象,描写友人别后的情形:泽国水域,孤月在天,猿啼声声,撩人愁绪。先是真情实景,后是想象的虚景,虚实相生,共同营造了离别的伤感凄怆的艺术境界。 5.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由送别季节可以联想到柳永雨霖铃中直抒离别之

6、情的哪两个句子?(2 分) 答:橘柚香。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千秋节。 6.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4 分) 答: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7.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镜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4 分)答:由眼前景物转为设想对方抵达后的孤寂与愁苦,通过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双方惜别深情表达得更为深远。 【赏析】诗作于王昌龄贬龙标尉时。送别魏二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从“橘柚香” 见出)。饯宴设在靠江的高楼上,空中飘散着橘柚的香气,环境幽雅,气氛温馨。这一切因为朋友即将分手而变得尤为美好。这里叙事写景已暗挑依依

7、惜别之情。“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 ”(贾至送李侍郎赴常州),首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 。“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送友人上船时,眼前秋风瑟瑟,“寒雨连江”,气候已变。次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觉,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引” 字与“入” 字呼应,有不疾不徐,飒然而至之感,善状秋风秋雨特点。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运用皆妙,耐人涵咏。按通常作法,后二句似应归结到惜别之情。但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潇湘月” :一作“ 湘江上”),以“ 忆”字钩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潇水在

8、零陵县与湘水会合,称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诗人从视(月光)听(猿声)两个方面刻画出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环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所以诗境颇具几分朦胧之美,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末句的“长”字状猿声相当形象,使人想起水经注三峡关于猿声的描写:“时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长” 字作韵脚用在此诗之末,更有余韵不绝之感。这首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第一、二两句写在一个空中飘散着橘柚清香的清秋的日子里,诗人在靠江的高楼上设宴为朋友

9、送别,然后在秋风秋雨中送友人上船。这两句是写眼前实景。后两句诗人以“忆”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典型的旅夜孤寂的场景:友人难以成眠,即使友人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使他摆脱愁绪。这两句是虚拟,月夜泊舟已是幻景,梦中听猿,更是幻中有幻。这样整首诗虚实结合,借助想像,拓展了表现空间,扩大了意境,使诗更具朦胧之美,深化了主题,更有助于表现惆怅别情。通过造境,“道伊旅况愁寂而已,惜别之情自寓”(敖英评,唐诗绝句类选),“代为之思,其情更远”(陆时雍诗镜总论)。在艺术构思上是颇有特色的。 2. 送人归京师 陈与义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 【注】京师:指

10、北宋都城汴梁.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 ,河南洛阳人. (1)指出诗中子规 意象的含义 .(2 分) 答: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杜鹃鸟,俗称布谷,又名子规,杜宇,子鹃. 传说中的蜀帝杜 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 (2)诗中故园便是无兵马 与犹有归时一段愁 是否矛盾?为什么?(4 分) 答案: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 所以送 友人归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3. 阅读下面两首唐

11、诗,按要求作答。(6 分)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他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1 )暮春 飞花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2 )思念故乡之情 (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答: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景写哀。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

12、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分享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赏析:峡口花已飞落,知道春将逝去。惜春之情,奠定了全文悲的情调。“天涯” 二字让人自然而然的想到了思念或是生离,“泪沾巾”将更多的可能留给了生离。别情总是最伤感最缠绵的,而客中送客更是悲苦深刻。寄身是客本已凄凉,又遇别客情,则比一般的送别更加的悲凄。哀伤自己异乡为客,无论是物质和精神都没有寄托和依靠,缺乏安全感和安定感,总感觉人在虚里飘。难得结交一挚友,可是如今却要话别,别情可谓凄凉入骨。作者将别情融入自己的身世处境,情感更加的深刻复杂。 4.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

13、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两句蕴含了作者离别时的凄凉伤感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激愤之情。作者借景抒情,先写水天相连,好像将两岸的树木送向无穷的远方;后写空中之云,乌云挟带着雨水,把重重的高山埯埋了一半,而情感蕴含其中,真是含蓄不露,富有余韵。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答: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千件万般,不止是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解析:我们只要抓住最后两句“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

14、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再结合全词来分析就可得出答案:不应把离别(相聚)视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波险恶得多。因为这首词的上片是描写句,寓情于景;下片是抒情句,它是在前面的基础上引发提升的,直抒胸臆,是全诗的重心所在。【解析】下片从久远的历史长河来作论述:今古恨,几千 般,只应离合是悲欢?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事情,何止千件万般, 难道只有离别使人悲哀?聚会才使人欢乐吗?无论离,无论 合 毕竟都是个人间的事, 它们只是今古恨的一种,言外之 意是国家的分裂 ,人民的苦难,较之个人的悲欢离合 ,是更值得关 注的事!用只应诘问,更力重千钧.后句仍紧扣送人题意: 江 头

15、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江头风高浪急,十分险恶,但 哪有人间行路难呢?这两句寓意深刻 , 包含了辛弃疾的身世遭遇和如 今闲居的种种生活体验. 答案:下阕表达了这样两层新意:一是古往今来使人愤恨的 事情千件万般,不只有生离死别,还有国家大事;二是作者以江头 风波险恶突显人间行路之难,世事之险. 答题步骤第一步:分析所涉及诗句的内容,概括出作者的观点态度. 第二步 :对于相同或类似题材,前人(或一般人)的认识是怎样的. 第三步:揭示出本诗诗人观点态度中新巧或不同凡响之处. 5.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

16、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 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答案】: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鉴赏资料】:作为辛派词人,我们提起刘过,总喜欢将他与“金戈铁马”、“整顿乾坤” 、“誓斩楼兰” 联系在一起,豪放粗犷是其词的当行本色。但他有些词却写得蕴藉含蓄,委婉动人。这反而更使人觉得他是真豪杰,觉出他的真性情来。联想到鲁迅先生所言:“无情未必真豪杰 ”,愈觉此言不虚。 卢梅坡,南宋诗人,刘过在京城杭州交结的朋友,这首词是刘过为他送别时写的。它描写了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