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3773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316.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枣阳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历史有答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省枣阳市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春秋战国时期,政治伦理观念中以亲亲为纽带的孝逐渐让位于以尊尊为组带的忠,后者很快在政治伦理体系中成为重要道德规范,“忠为令德”频繁出现在春秋时期卿大夫口中。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A. 周天子的影响力增强 B. 宗法制不断遭到破坏C. 法家学说影响的扩展 D. 中央集权政体的形成2中国传统社会,孝敬父母就是忠顺君主,忠顺君主就是效忠国家,忠孝同义。中华民族有许多英雄以忠顺君主为初衷,以效忠国家为结果。这表明在传统社会A.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 B.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C. 家国一体观念突出 D. 尊卑观念根深蒂固3晋献公的

2、曾祖父是晋穆侯的小儿子,晋献公夺取晋国国君位置后,为巩固其地位,将公族(大宗国君亲族)势力屠杀殆尽。从此晋国不再立公子、公孙为贵族,史称“晋无公族”。这样一来,政权就落到卿大夫手中,于是就有了韩赵魏三家分晋。这说明A. 西周的分封制开始瓦解 B. 宗法制有利于政权稳定C. 封建等级制度受到冲击 D. 家国体制退出历史舞台4陈旭麓说:“在二十四史众多的列传里,凡忠臣必然又是孝子。”这主要说明中国传统社会()A. 重视血缘 B. 君权至上意识浓厚C. 家国一体观念 D. 家庭伦理道德至上5江州义门陈氏宗谱旧碑碎语家言记中载有唐宋朝廷旌表“义门陈氏”(累世同居的大家族)家族的缘由,上曰:“义门陈氏可

3、旌者有三:一日齐家严肃;二日治事详密;三日报国急公。”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唐宋经济发展推动家族势力发展B. 陈氏势力强大巩固中央集权统治C. 儒学修齐治平思想符合统治需要D. 宗法制度不断强化扩大家族影响6有学者指出:国君时常通过不断纳妾来显示自己的实力与财富,于是就有了同父异母的许多个儿子。在理论上,继承者首先是嫡长子,其次是嫡次子,如果没有嫡子,再考虑由庶子来继承。然而在实际运作中,一国之君或权臣之族可以根据其喜好,来挑选他们认为合适的庶子做继承人。这使得各王子及其各自的母亲诡计百出,以求恩宠。这一观点实质上( )A. 否认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合法性 B. 论证了商周时期宗法的混乱C.

4、 反映了宗法制下对王权的争夺 D. 抨击了一夫一妻多妾制的弊端7史记载:“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诸侯衅周,周乃摄行政当国。管叔、蔡叔髃弟疑周公,与武庚作乱,衅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诛管叔、放蔡叔髃。以徽子开代殷后,国于宋。”材料旨在说明A. 周代分封先代贵族以维护统治秩序B. 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C. 周初统治尚不稳固,分封制受到冲击D. 宗法秩序受到冲击,周天子权威衰落8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一制度是A. 分封制 B. 宗法制 C. 禅让制 D. 郡县制9商代的王位继承,既有传子者,也

5、有传弟者。继承制度的不确定,极易造成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利于王朝稳定。为改变这一局面,西周统治者实行了A. 禅让制 B. 王位世袭制 C. 分封制 D. 嫡长子继承制10王国维认为“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商人继统之法不合尊尊之义,其祭法又无远弥尊卑之分,则于亲亲、尊尊二义皆无当也。周人以尊尊之义经亲亲之义而立嫡庶之制,又以亲亲之义经尊尊之义而立庙制。”由此可见()。A. 商朝实行“授民授疆土”的政策 B. 西周“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C. 商朝“灭人之国者,固已为县矣” D. 西周“为政先礼,礼其政之本矣”11春秋时期,贵族、高官在形势于已不利时出奔逃亡的现象,

6、普遍被人认同。秦汉以后,对于贵族、高官出奔逃亡,舆论却多加贬斥。这种变化反映了A. 分封制宗法制的崩溃 B. 社会道德水准提高C. 忠君伦理观念强化 D. 官僚政治的逐渐形成12乾隆年间,刑部制定条例、严厉禁止盗卖宗族公产,包括义田祀产以及宗祠房屋,违者处以重刑。此条例颁行后,各地宗族在修订宗族法时,皆增立专条,要求将本族族产的数量、种类、分布等情况报官备案,这表明A. 政府是宗族公产实际所有人 B. 盗卖宗族公产现象愈演愈烈C. 宗族是传统中国的重要根基 D. 修订宗族法唯官府马首是瞻13公元前634年,齐国攻打魯国,魯国派使臣见齐君说,魯国的祖上周公与齐国的祖上姜太公,共同协助周王安天下,

7、有世世子孙无相害的盟誓,你打鲁国怎么对得住先祖?于是,齐君下令退兵。这一结果出现的原因是A. 盟约对各诸侯的政治约束 B. 荣辱与共、利益一体的宗族观念C. 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分封体制 D. 文化认同、天下共主的心理渊源14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指出,“封建之道,盖有三端:慑服他部,责令服从,一也。替其酋长,改树我之同姓、外戚、功臣、故旧,二也。开辟荒地,使同姓、外戚、功臣、故旧移殖焉,三也。”下图中属于第三种情况的是A. 归顺周的商贵族微子启封于宋(商故地) B. 周武王弟康叔封于卫C. 周成王弟叔虞封于唐(即晋,夏故地) D. 周贵族召公奭封于燕15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

8、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更不知“天子”。这表明分封制A. 促成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B. 强化了宗法体制C. 容易导致国家分裂割据 D. 巩固了西周统治16觚(g,如图),是一种青铜饮酒器。考古发掘表明,商代早期的铜觚集中分布于河南中西部地区,晚期则在陕西和山西北部等地有大量出土,浙江、安徽等地也有零星分布。上述考古发现提示出商代A. 青铜技术世界领先 B. 统治中心不断变化C. 中原文明有所扩展 D. 社会礼仪等级森严17杜佑通典卷一九职官载:“周成王既黜殷命,参改殷官,制为周礼,以作天地四时之名,谓之六卿。立天官冢宰掌邦治,地官司徒

9、掌邦教,春官宗伯掌邦礼,夏官司马掌邦政,秋官司寇掌邦刑,冬官司空掌邦事。各有徒属,周于百事。“材料王要表明西周A. 践行了“阴阳五行”之说 B. 确立了森严的社会等级制C. 官僚政治日趋完善成熟 D. 官员职责明确分工细化18有关中国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学术界有多种讨论和争议。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故天子诸侯之传世也,继统法之立子与立嫡也立贤之利过于立嫡,人才之用优于资格,而终不以此易彼者,盖惧夫名之可藉,而争之易生,其弊将不可胜穷。”他的这段话主要强调了:A. 嫡长子继承制的本质特点 B. 嫡长子继承制的由来C. 嫡长子继承制存在的合理性 D. 嫡长子继承制的弊端19廷尉公训约记载

10、:“吾族务要恪守祖训,以伦理为纪纲。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妇和顺。一家雍睦(和睦),端由于此。宗族称孝,乡党称弟(悌),自足见重于世矣。”据此,中国古代族规起到的直接作用是A. 灌输儒家伦理道德 B. 维护家族团结和睦C. 稳定专制统治秩序 D. 强化家国一体观念20有学者说,周代的宗法制是个成功的创造,“大宗维翰(栋梁)小宗维城”,既讲“亲亲”,也讲“尊尊”明清时期,家法族规和乡规民约得到官方的认可和批准,成为传统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宗法制A. 成为法律制度规范的源头 B. 体现家国同构的特点C. 加强中央地方的政治联系 D. 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21在档案文献的编纂与传承之中,殷商的

11、文字多以卜辞为主,专门记录神鬼之事,而殷商之后的文字以史官记事为主,如“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据此转变可推断A. 周代逐渐步入信史时代 B. 文字书写趋于简化与规范C. 神权和王权进一步结合 D. 对人的社会实践更为尊重22战国民间采取“分户析产制”,即父母将财产平均分配给每个儿子。而宋开宝元年颁布诏令:“荆蜀民祖父母,父母在者,子孙不得别财异居。”两年后又诏:“诱人子弟析家产者令所在擒捕流配。”最后升级为“父母在而别财异居者论死”,并正式收入宋律。这反映出宋朝A. 司法制度逐渐严苛 B. 土地关系流转加快C. 理学思想深入人心 D. 宗法平民化的倾向23殷商时代,把能支配自然变化和人

12、类祸福的超自然能力称为“帝”,占卜、祭祀和巫术活动盛行。周代以来,对天的认识开始强调道德意识,“敬德保民”的思想和礼乐制度使西周从殷商时代的“神本”文化转为“人本”文化。这一变化反映出A. 宗教观念趋于淡化 B. 民本思想得到推广C. 理性意识有所增强 D.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24在中国古代,宗族有一套宗规,往往与儒家的道德教条相对应。宗规还警戒一些越轨行为,一些严重触犯宗规的行为将在宗祠内当全体族人之面公开处置。虽然这种处置是非法的,但官府却很少干预宗族的判决。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宗族是基层的行政组织 B. 社会管理借助于人伦秩序C. 政府失去了对社会的控制 D. 宗规族律凌驾于法律之上25

13、西周时的贵族普遍有着多妻的习惯,他们的婚姻,大体避循着一个戒条,便是“同姓不婚”。贵族遵循此戒条A. 不利于周文化的传播 B. 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原则C. 是为了维持宗法次序 D. 形成了重男轻女的观念26学者徐增阳说:“在农民的心目中,理想的国家政治关系成了家族关系的自然放大,官吏被称为父母官,理想的皇帝就是爱民如子的慈父。”这主要体现了传统中国A. 中央集权意识 B. 孝敬父母C. 家国同构观念 D. 安土重迁理念27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之好”),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

14、婚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A. B. C. D. 28中国民间有祭祀灶神的习俗。郑玄注礼记记法有云:“(灶神)居人间,司察小过,作谴告者也。”人们祭灶神时,往往在灶旁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以下对祭灶习俗的文化内涵理解错误的是A. 灶神也是人,他几乎天天和我们生活在一起B. 灶神更是神,他守护一家的平安C. 灶神是信使,他行走于天地神人之间D. 灶神是上天的告密者,统治者的传声筒29有学者认为,分封制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领了不同的人群。它的实行从内部和外部对原族群的血缘关系进行了大规模的变革。那些姬姓以外的氏族人群,在周人对其亲族子弟及同盟者的分封中被包围、分解、隔绝、控制了。这种族群关系的重新组合A. 彻底地瓦解了原有的血缘关系 B. 完成了华夏民族的形成过程C. 有利于文明和文化的共同创造 D. 不利于原族群的进一步发展30春秋初期曾发生过“周郑交质”事件,郑庄公姬嘉生先把世子(继承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