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2840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5_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突破】一、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三、近现代以来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四、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五、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响六、多种史观评价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七、感知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及认识其中的规律与特点【时空定位】【复习指导】1、高考命题规律(1)从考查内容看: 侧重考查与政治、经济联系密切的社会习俗的变化,对交通通讯、大众传媒等考查较少。(2)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多见文字型、表格式、图片材料,利用新情景来考查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主观题往往跨度较大,以社会生活切入,考查政治、经济、思想多方面或多个专题的

2、历史问题。2、考向预测从命题的角度看,主要考查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寻找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因此应重视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复习时也应注意近代社会发生的重大事件对社会生活变革的影响。【重点突破】一、推动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是根本因素。鸦片战争后,列强把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移植到中国。2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法令。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

3、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5先进中国人主动地吸收西方文明。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2特点(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4)变

4、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3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4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三、近现代以来中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变化时间历史背景变化表现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显著变化。第二次辛亥革

5、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发生很大变化。第三次新中国成立新中国的建立,政府的强制运动。 一些社会丑恶现象消失。物质生活出现平均主义,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精神面貌发生很大变化。 第四次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政治环境日趋宽松。人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四、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近代现代衣穿西装、“断发易服”、中山装、百姓穿洋衣、洋袜增多着装从灰蓝色调走向五彩缤纷,从单一款式走向多样化食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店,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西式糖、烟、酒、饮料为百姓所接受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进一步提高饮食水平,

6、注重吃好,政府还实施“菜篮子工程”住西式住宅增加,官员和商人建造洋房或中西合璧住宅住房状况得到空前改善,政府还实施“安居工程”行轮船(1)列强垄断中国水上运输(2)洋务派创办轮船招商局,打破列强垄断局面发展较快,但20世纪90年代,因其他交通工具的发展,轮船运输业开始萎缩铁路(1)19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诞生(2)辛亥革命前夕形成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铁路运营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2)机车制造有新突破公路(1)20世纪初出现汽车(2)公路交通发展受限制建立密集的公路交通网航空冯如制造飞机,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开始航线、航班不断增加,中国成为世界民航大国五、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影

7、响(1)原因根本原因: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政治上: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近代政治经济体制变革的影响。经济上: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上: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2)特点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过程看:由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渗透。与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密切相关,并伴随着近代中国民主进程的发展而不断加深。变化的地域上严重不平衡。城市变化大,农村变化小,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推向内地和市镇。东西方生活习俗不断碰撞和交融,但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3)影响:促进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的发展;有利于中国资本

8、主义经济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有利于冲破旧文化的束缚。六、多种史观评价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观结论现代化史观物质生活变迁和习俗变化表明中国人民生活的逐步近代化全球史观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变迁促使近现代中国更快地融入世界文明史观物质生活的变迁是工业文明冲击农耕文明的产物七、感知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及认识其中的规律与特点。(1)因素: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明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侵略给中国带来的客观方面的积极影响,有利于中国

9、的近代化。二是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随着近代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如马路、自来水、电灯等随之发展起来,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革命思潮的推动。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不仅是移风易俗,还带有反清的革命色彩。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都推动了剪辫与放足等新习俗的形成。(2)规律与特点: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趋势: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天下,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从近代社会生活变革的表现看:既具有追新慕异、去土存洋的特点,又表现为新旧并存。从动态演变的整体过程看:近代社会

10、生活的变迁是随着经济和思想文化的不断演进而变迁的。从空间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又具有不平衡的特点。沿海变化快,内地变化慢,城市变化快,农村变化慢。【典例分析】(2017江苏高考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主题 时间1880188918901899年19001907年禁缠足(篇)31117兴女学(篇)5617介绍外国妇女(篇)21922合计103656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考点】近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迁妇女解

11、放;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近代以来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答案】D【技能点拨】本题以数字表格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变化,根据表格中信息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结论。【迁移训练】1(2017新课标全国卷高考29)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A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C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考点】近

12、代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中西习俗融合【解析】材料反映了30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无法获知这些婚礼的配偶是否是出于自愿,所以不能说明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故A项错误;“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礼的习俗,而“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则是受西方婚礼仪式的影响,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没有提及当时的择偶标准,因此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故C项错误;社会习俗的变迁受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但不能扩大为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故D项错误。 【答案】B2(2017.4浙江高考9)20世纪初,复报登载了学生编的新歌:“世界新,男女重平等,文明国,自由结婚乐。我中华,旧俗直堪嗟,抑女权,九州铸铁错。”后大公报申报等相继刊载。这一现象反映了()A婚姻自由成为普遍时尚 B民生主义影响巨大C婚俗中西合壁土洋结合 D婚嫁旧俗受到冲击【答案】D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