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3600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258.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基本版03_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考向解读考向解读】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3)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思维导图思维导图】 【复习指导复习指导】 1、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可以说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下的产物,也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和热点。考查题型,近几年多数是选择题,而且多数是材料式(图片、对联、文献资料等)的选择题, 充分体现对能力的考查;考点内容分布上,主要集中考查列强入侵对经济结构的影响、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 主义的发展等相关内容,特别是对洋务运动及其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 从命题角度看,多运用新材料,设置新情境,以能力立意为主

2、,重点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灵 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特别是从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角度命题,进行中外纵横联系,分析说明资本主 义世界市场形成、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影响等;从全球史观、文明史观等视角理解近代 经济结构的变动,理解政治与经济、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影响;运用近代化史观,分析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 义产生、发展的历史意义。 2、易错点分析: (1)注意由于外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早于中国资产阶级的产生,这是一个特例。 (2)民族独立和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两大革命任务,二者的关系不能颠倒,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就 不可能有国家富强,而国家不富强,民族独立也就没有保

3、障。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 立和推翻封建主义,近代化是不可能真正实现的。 (3)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与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是指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 (4)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 手工劳动。 (5)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 刺激下产生的。 (6)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并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是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 2 (7)注意洋务派是封建地主阶级

4、的代表,而不是资产阶级的代表。 (8)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企业,不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9)注意洋务派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是不一样的,学生在复习时应对此辩证地看待,培养自己用辩 证的眼光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10)鸦片战争前,中国封建社会虽已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但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鸦片战争后,中 国自然经济逐步破产。但整体而言,其瓦解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 位。 知识点知识点 1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1 1、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解体解体 原因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倾销商品、掠夺

5、原料)是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最直接也是最 主要的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的扩大是自然经济解体的前提条件; 鸦片战争前夕 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但是农村中“男耕女织” 的小农经济并没有多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后 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速。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 济开始解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解体解体 过程过程 甲午战争以后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出现了“织”与“耕”的分离 (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的分离);解体解体 表现表现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需要) ; 解体解体 影响影响 使

6、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的雇佣 劳动力、必要的货币财富积累,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刺激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也在根本上冲击着封建制度。 但也带来了灾难。 2 2、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背景背景面临内忧外患。 目的目的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概况概况 时间:19 世纪 6090 年代。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 旗号:“自强” 、 “求 富” 。 代表人物代表人物中央:奕訢,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7、 内容内容创办军事工业;办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建立海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结局结局清军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惨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失败原因失败原因 (根本)(根本) 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影响影响洋务派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和技术人才,客观上刺激 3 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在洋务派倡导下出现了,它们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 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典例分析典例分析】 “到 1900 年庚子国变前夕,大清朝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 68,先辈们用短短三十年的时间 走完资本主义国家

8、一百多年才走完的路,这是一个令世人感叹、世界瞩目的成就” 。其中“令世人感叹、世 界瞩目的成就”主要得益于( ) A洋务运动对经济的客观作用 B 马关条约签订后的资本输入 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短暂的春天” D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解体较快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答案】A 【迁移训练迁移训练】 1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 1872 年到 1894 年开设的 74 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 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 17 家。据此可知( ) A近代民族工业均诞生于东南通商口岸 B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商业有所发展 C商业资本对工业发展有

9、一定的推动力 D近代工业投资者主要是商人群体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答案】C 2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 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 ”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 【考点】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 【解析】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呈现的官府(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 故 A 项错误;甲午战争是宣告洋务运动失败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中洋务企业的扩展不符,

10、故 B 项错误; 实业救国思想体现的是企业家的行为,但在材料中体现的政府企业,故 C 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洋务派 4 创办的天津机器局(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得出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故 D 项 正确。 【答案】D 【特别提醒特别提醒】 1、多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知识角度 (1)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渐进、漫长地过程,在中国近代仍占主导地位。 (2)经济结构变化主要指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变为自然经济、外资在华经济、洋务 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3)近代企业:主要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 业、洋务企业和民

11、族资本主义企业。 史观角度 (1)从全球史观看,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经济结构变化是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融入全 球化的结果和体现。 (2)从文明史观看,则是西方工业资本主义文明与中国传统农耕文明交流、碰撞、渗透、融合的产物。 从近代化史观看,则是近代中国经济向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转型的开始。 2、晚清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特点: (1)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动力主要来自近代企业的冲击和西方的经济侵略。 (2)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和程度在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东南沿海尤其是通商口岸远比内地迅速。 (3)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自然经济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4)中国

12、自然经济解体不是商品经济成熟发展的结果,因此在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中一直没有建立起有序 的商品经济体制。 3、洋务运动的特点 (1)从目的上,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技术目的是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应对边患,维护封建统治。 (2)从内容上,只片面学习西方生产技术,而不变革腐朽的封建制度。 (3)从结局上,由于内外因素,洋务运动并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甲午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失 败。 4、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动摇了“礼仪 至上”的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权威地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 (2)

13、经济上:洋务派引进了西方先进的机器和工艺,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为中国近代化的 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 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 (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还派遣留学生,是中国教育近代 化的开始。 知识点知识点 2 2: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 1 1、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1 1)原因:)原因: 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

14、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势力的入侵,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鸦片战争以后,外商陆续在通商口岸私自设厂,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洋务运动的诱导。 (2 2)概况:)概况: 年代19 世纪 60、70 年代 地点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产生途径两条途径 投资人官僚、地主、商人(转化为民族资产阶级) 著名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概况投资资本额;主要分布的部门 (3 3)主要特点:)主要特点: 发展不均衡;(分布:集中于沿海地区;部门:轻工业发展迅速,重工业发展缓慢)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在近代中国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

15、济仍占绝对主体) 发展艰难;(它是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 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在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夹缝中艰难发展) (4 4)影响:)影响:对西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注意:近代民族企业的出现,说明在中国封建经济的解体过程中,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 2、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民国初期民族工业的发展;(19121919)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背景背景 辛亥革命的鼓舞;辛亥革命的鼓舞;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经过辛亥革命,民族资产阶级的

16、社会政治地位得到提高,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更激发了实业家们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 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群众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 1915 年,因反对袁世凯与日本签订的“二十一条”,掀 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作用尤其巨大。 (抵制日货,发展实业,“实业救国”不仅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口号,也成为各阶层人民爱国的 共同愿望。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拓展了空间。)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民国初年,一战(19141918)爆发,欧洲 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对华输出的资本和商品有所减少,这些在客观上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于是,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春天。 6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轻工业)发展发展 概况概况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如张謇、周学熙、荣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