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3587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12.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市各区2018届中考物理二模试卷精选汇编_凸透镜成像规律(有答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 杨浦:29.在焦距为 5 厘米、10 厘米或 20 厘米的凸透镜中选择一个放置于光具座的 A 点处,如图 18 所 示。将蜡烛、光屏分置于光具座上透镜两侧,调整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与烛焰的中心在_高度。将 蜡烛放置在 B 点,透镜在 A 点,并保持它们的位置不变,移动光屏,始终无法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则实 验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厘米。现换用另一个凸透镜继续实验,发现当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时, 像距小于物距,此时所用透镜的焦距可能是_厘米,此时光屏上的像是倒立的、_的实 像。 答案: 奉贤:24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某小组同学以硬纸板为研究对象,利用

2、弹簧测力计、细线等 器材进行实验,实验时应在硬纸板处于 (5) 状态下读取测力计的示数并且两细线对硬纸 板拉力的方向 (6) 。如图 14 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应将蜡烛、凸透镜和光 屏置于 (7) 上,并调节三者的中心高度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 (8) 。 答案: 宝山、嘉定:25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小张、小李和小王三位同学利用焦距分别为(f1=8 厘 米、f2=10 厘米、f3=15 厘米)的三个凸透镜、同一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分别进行了三组实验,实验步 骤和操作均正确,并将每次实验测得的物距u、像距v、光屏上所成像与发光物大小比较的结果等分别记录 在

3、表一、二、三中。 他们分析比较实验表一(或表二或表三)中每一次实验测得数据中物距u、像距v与焦距、2 倍焦距之 间的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 小张接着说:在电影院看电影时,银幕上呈现的是 实验 序号 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成像 情况 124.012.0缩小 232.010.7缩小 340.010.0缩小 表二(f2=10 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成像 情况 425.016.7缩小 530.015.0缩小 650.012.5缩小 表一(f1=8 厘米) 实验 序号 物距 u (厘米) 像距 v (厘米) 成像 情况 735.

4、026.3缩小 845.022.5缩小 960.020.0缩小 表三(f3=15 厘米) 2 放大的实像,那么凸透镜成放大实像的规律是如何的?小李回忆了先前学过的光学知识和上述实验结论,提 出凸透镜成放大实像规律的一种猜想及其依据。 _。 为了验证小李提出的这一猜想,小王从他们手头拥有的器材中选择焦距为_厘米的凸透镜,设计相应 的表格进行实验。请你帮他将对应的物距填入表四中。_ 答案: 黄浦: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用 (5) 替代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认 (6) 的位置。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位于图 14 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等大的像, 则该凸透镜焦距为

5、 (7) 厘米。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为了得到放大的像,可将发光物置于光具座上的 (8) 点(选填字母) 。 答案: 金山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首先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 (5) , 以保证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呈现在光屏的 (6) 。然后将蜡烛放置在光具座的 A 点位置不变,分别选择焦 距为 5 厘米、10 厘米、20 厘米的凸透镜,在如图 13 所示 BC 间移动光屏时得到清晰的像,可判断:这个像 3 是 (7) (选填“放大”或“缩小”) 的,实验中所选用的透镜焦距可能是 (8) 厘米。 答案: 静安:6物体置于距凸透镜的焦点 10 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个放

6、大的像。该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5 厘米B8 厘米C10 厘米D15 厘米 答案:D 闵行:2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过程中,移动光屏至如图 16(a)所示位置时,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则 该像是 (5)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 ) 。若将蜡烛移至 10 厘米刻度处,要在屏上再次找到清晰的像, 应将光屏向 (6) (选填“左”或“右” )移动。根据图 16(b)中通电螺线管的 S 极,可判断小磁针的 左侧为 (7) 极,电源的左端是 (8) 极。 答案: 普陀:24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 10cm 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 50cm 刻 度线处,如图 11 所示。 将点

7、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 20cm 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 65cm 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此时像比物体 (5) (选填“大”或“小” ) ; (6) (选填“照相机”或“幻灯机” )就是利用这一 成像特点制成。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7) 。 保持透镜位置不变,若将图 11 中点燃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则在光屏上 (8) 成像(选填“能” 或“不能” ) 。 答案: 0102030405060708090cm 图 11 4 徐汇:24.如图 14 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调整实验装置时,要使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跟 烛焰

8、的中心大致在 。若凸透镜焦距为 12 厘米,将凸透镜置于光具座上 A 点处,在距 B 点 5 厘米 的光屏上能找到清晰的像,则这个像一定是 的(选填“放大”或“缩小“),此时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 若要得到烛焰的虚像,应使蜡烛位于光具座 厘米的刻度线之间。第(7)、(8) 空均选填“0-26” 、 “26-38”或“38-50 答案: 浦东新区:24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为了便于找到虚像的 (5) ,常采用 (6) 作为平面镜。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可以通过 (7) 的步骤来找像; 当物距小于焦距时,可以透过凸透镜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 (8)

9、 像。 答案:24. (5)位置; (6)玻璃板; (7)移动光屏; (8)虚。 松江:25为了“探究凸透镜成实像的规律” ,小张和小李同学利用焦距f1为 10 厘米的凸透镜、一个高度 为 6 厘米的发光体、光屏和光具座等进行实验。实验中,他们正确组装和调试实验器材,按表一中的物距u 依次进行实验,每次都使光屏上发光体的像最清晰,并将相应的像距v、成像情况记录在表一中。然后他们 换用焦距f2为 15 厘米的凸透镜,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或 6 数据中物距u与像距v的大小关系及成像情况,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9) 。 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2、3、4 或 5、6、7、8 数据中物距u、像距v及成像的变化情况,可得出的初步 结论是: (10) 。 小张同学计算了表一中物距与像距之和,由此得出结论:同一物体经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与像距 之和越小,成的像越大。 小李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1) ,判断小张的结论是 (12) 的(选填“正确” 、 “错误” ) 。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以判断:凸透镜所成像的性质可能与物距和 (13) 有关。 5 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