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3467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4_含解析(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点突破】1、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两种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采取的不同政策2、19561976年经济建设的失误及其启示3、建国后中共在探索中的“左”倾错误4、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5、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三次变动。6、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8、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的不同9、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机遇与挑战10、两种市场经济体制比较【时空定位】【复习指导】1 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也遭受了重大挫折,大体上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1)第一阶段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时期。三大改造完成

2、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第二阶段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的十年,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曲折和失误。(3)第三阶段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但在周恩来和邓小平主持工作时,国民经济得以回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2 改革开放以来是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历史现象(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20世纪80年代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3)对外开放经历了创办经济特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等步骤;(4)20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起来。【重点突破】1、过渡

3、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两种性质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采取的不同政策。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官僚资本采取了没收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了赎买政策,这主要是由它们各自的本质和作用决定的。(1)官僚资本主义是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的产物,是蒋介石反动统治的基础,是四大家族利用国家政权对人民巧取豪夺而得来的,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之一。没收官僚资本是民主革命的基本任务之一,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掌握政权后没收了官僚资本。(2)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也带有剥削性,但无论在民主革命时期还是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拥护党的领导,愿意接受改造。所以,中国共产党采取赎买的政策实现了民族资本主

4、义由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转变。2、19561976年经济建设的失误及其启示(1)失误与挫折项目背景或原因内容结果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思想准备不足,党对形势判断错误,希望高速度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得“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大跃进”运动中共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争于求成,夸大了主观意志和主观努力的作用片面大办工业,大办农业“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破坏了环境人民公社化运动“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和“大跃进”运

5、动的影响提倡“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刮起了“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浪费了资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民积极性受伤害,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文化大革命“左”倾错误严重泛滥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工农业生产总值损失惨重,出现国民经济的大劫难(2)启示社会主义建设要解决好先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要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要敢于面对错误,纠正错误,迎难而上,及时纠正“左”的倾向,调整生产关系。经济发展不能急于求成,要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经济建设必须正确处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必须尊重客

6、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要注意调动农民的积极性。社会主义建设要充分发扬民主,要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反对个人崇拜,加强党的自身建设。3、建国后中共在探索中的“左”倾错误(1)政治上,主观夸大阶级斗争的严重性,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错误地发 动了“文化大革命”,国家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2)经济上,忽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过分追求经济建设的速度和公有化程度,错误地发 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了19591961 年严重的经济困难。(3)外交上,从50 年代后期开始,执行所谓的“革命外交”,着眼于意识形态,恶化了我国

7、的外交环境,形成了60 年代中美、中苏关系全面恶化的局面。(4)学术上,将学术问题当作政治问题批评,破坏了“双百”方针的贯彻执行,严重阻碍了 科学、文学、艺术的发展。 (5)教育上,政治运动严重冲击了教育的正常发展,甚至出现了高考制度被废除的严重错误, “工农兵学员”的招生制度导致教育质量严重下降。4、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整。调整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经验教训土地改革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新解放区三亿多人口强烈要求进行土改。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地主所有制,土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辟了道路。制

8、定经济政策时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合作化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农民土私有制变为土地公有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奠定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人民公社化当时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程度越高,越能促进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有化制度,扩大公有化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

9、自负盈亏。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5、建国以来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的三次变动。时间经济体制转变主要原因核心内容结果教训19491956年从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市场经济,向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照搬苏联模式,主观上追求一大二公,急于完成工业化。实行和强化计划经济,废除生产资料私有制,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片面地追求工业发展的高速度这种经济体制在建国初期,对于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曾起过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但它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其严重的弊病是使企业失去了活力。发展工业,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遵

10、循经济规律,改革和变革生产关系要遵循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原则,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现代化的道路。197890年代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经济,从计划经济转变为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建国以来工业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吸取了文革的教训,并借鉴了外国经验,决定实行工业体制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体制,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企业管理方式,实行政企分开等。这次转变增强了企业的活力,解放了生产力,工业得到发展,成就举世瞩目。从90年代以来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式经济转变党中央在认识国情和

11、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把企业推向市场。这次调整进一步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小结:建国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1)19491956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体制;(2)19561978年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3)19781992年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4)1992十四大后,正式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5)2000年底,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中共八大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异同。中共八大十一届三中全会相同两个会议内容的主线一致:都体现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

12、中心的重大决策,大力发展生产力。不同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全国人民面临着探索并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任务。1978年,文革虽已结束,但左倾思想政策仍在推行,引起全国上下强烈不满;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打破了长期以来的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结果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很快从理论上修改,左倾错误严重泛滥,未能贯彻执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正确决策得以全面落实并形成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意义它是社会主义探索的良好开端。八大集中体现了党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提出了许多富有创造性的方针和设想,是对我国自己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

13、次成功的探索。它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建国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从此,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农民只是享有经营权和使用权。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本建设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生产方式产品的分配方式贯彻了按

14、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保留。影响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它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构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8、当今的对外开放与近代中国的“开放”的不同。旧中国的“开放”当今中国的“开放”背景19世纪中期,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为了扩大海外市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腐朽落后的清朝被迫对外开放20世纪晚期,“文革”动乱使我国经济严重破坏,党中央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特别是吸取“文革”教训,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前提在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主权丧失的前

15、提下进行的。在我国主权独立完整,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前提下进行的。目的列强为了满足其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科技,更好的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全面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内容鸦片战争后,又经过多次侵略战争,清政府以领土、主权破坏为代价,逐步被迫全境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独立自主的前提下,本着平等互原则,为了扩大外贸,吸引外资,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及经营管理,我国逐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影响随着列强侵略深入,中国逐渐成为外资原料市场和商品市场。随着对外开放扩大,我国社会主义制度日益巩固,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性质它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它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使我国进一步参与经济全球化,加速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即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根本原因封建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独立自主9、中国加入世界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