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472438 上传时间:2019-04-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540.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末复习备考之专题复习高一历史(讲义):培优版08_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1、易错易误 2、比较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 3、战后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表现 4、中国未赶上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5、历史地看待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6、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7、整体感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8、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9、对几个重要区域经济集团的整合 10、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11、战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与战前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区别 【时空定位时空定位】 【复习指导复习指导】 1、从概念内涵、特征、本质、属性角度命题如:世界银行的职能属性、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本质、国际货币 基金组织的职能属性 2、从历史起因、

2、条件、规律、趋势、影响、意义角度命题如: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条件、关税与贸易 总协定对世界贸易的影响、欧洲一体化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 3、从知识比较、联系、概括、归纳等综合能力角度命题如: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与黄金的联系 4、从认识、启示、评价、评述、新史观、新情境创设角度命题如:创设新情境,考查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 解 【重点突破重点突破】 1 1、易错易误、易错易误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由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2 和多边贸易协定即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共同构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是阶段性的国际货币体系,而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则是永

3、久性的国际金 融机构。因此,布雷顿森林体系虽然崩溃了,但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仍然存在,并且世界银行的宗 旨已经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 (2)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都可以为成员国提供贷款,但有所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针对的 是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国家,贷款是短期的;世界银行是全球性的发展援助,贷款是长期的。 (3)1973 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解体,并不能说明美元已不是世界上最主要的国际 货币,而是反映了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的动摇。 (4)关贸总协定表面上看只是一项“协定” ,但它实际上是一个“组织” ,是一个关于关税和贸易准则 的多边国际协定和组织,是世贸组织的前身;

4、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缔约国,2001 年才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 成员国。 (5)欧洲共同体不是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简称。欧洲经济一体化的起步是欧洲煤钢共同体,而不是欧洲 共同体。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根本原因不是美苏“冷战”的威胁,而是欧洲各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6)欧洲共同体是西欧国家推行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并具有一定超国家机制和职能的国际组织; 欧洲联盟是由欧洲共同体发展而来的,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的区域一体化组织。 (7)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这是因为经济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 的。相比之下,发达国家在资本、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占绝对优势。 2 2、比较关

5、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比较关贸总协定和世贸组织 3 3、战后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表现、战后美国主导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表现 (1)金融方面: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美元的霸权地位,建立了一个以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 (2)国际贸易方面:为了对外扩张和输出大量商品的需要,美国积极推动国际贸易的自由化,签署关税及 贸易总协定 ,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3)工业方面:美国拥有强大的工业力量,成为世界工厂。 (4)科技方面:战后美国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美国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处于领先地位。 4 4、中国未赶上世界三次科技革命的原因及启示。、中国未赶上世界三次科技

6、革命的原因及启示。 (1 1)第一次明清时期:)第一次明清时期: 自然经济限制生产力发展,不能对科技提出迫切要求(推动力) ; 3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资本主义发展,使之缺乏物质条件。 文化专制使知识分子脱离生产,不务实际,不利于自然科学研究。 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交流。 (2 2)第二次)第二次 1919 世纪中期:世纪中期: 洋务运动只是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先进科技,并且很快失败 民族资本虽有发展,但受压迫,程度不高,不能对第二次科技革命提出迫切需求和提供基础。 帝国主义掠夺,使重工业无从发展。 科技水平不高,不具备扩展条件。 (3 3)第三次)第三次 2020 世纪世纪 5050 到

7、到 7070 年代:(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年代:(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建设初期) 第三次科技革命刚开始时,处于半殖半封社会,列强长期侵略和旧中国统治阶级腐朽无能。 建国后,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中国没有发展科技革命的和平环境;另外,苏联背 信弃义,从而限制中国与世界科技的交流。 文革等左倾错误,把对外开放当成崇洋媚外,自我封闭。 认识:认识: 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稳定的社会环境; 国家独立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前提; 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进行对外开放,促进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要抓住历史机遇,与时俱进,否则就要造成落后。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经济搞上去,为科技发展奠定物质

8、基础。 5 5、历史地看待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历史地看待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 (1)19 世纪中期,英国居于世界工业中的垄断地位,号称“世界工厂” 。其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使伦敦 成为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在国际金融中的独霸地位不可动摇。 (2)一战削弱了英国的经济实力,变成了美国的债务国,伦敦不再是世界唯一的金融中心,英镑的地位发 生了动摇;纽约也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3)二战中,英法等西欧国家的经济实力大为削弱。相反,美国的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已成为资本主义世 界的头号强国,美国以此为基础,确立起一个美元为中心的世界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 (4)20 世纪 70 年代初,

9、随着西欧、日本经济实力的崛起,美国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发生动摇,布 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至今,一个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尚未建立起来。 6 6、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中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阶段表现 自我隔绝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7 世纪至 1840 年) 明清时期推行“海禁” 、 “闭关锁国”政策 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8401949 年) 中国的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 品销售市场 游离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19491978 年) 新中国成立后受到西方国家的敌视,中国推行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4 迅速融入世界市场,迎合经济全球化的潮流 (197

10、8 年以来)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 7、整体感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整体感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 1)从新航路开辟到)从新航路开辟到“二战二战”前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格局。前形成的以欧洲为中心的经济格局。 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开始崛起。 工业革命完成后,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一战后,这一体系瓦解,但新的世界 经济中心尚未形成。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纷纷放弃金本位制,实行贸易保护主义,世界经济的统一性遭到破 坏。 (2 2)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格局的演变。)二战后资本主

11、义经济格局的演变。 (1)战后初期到 70 年代,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关贸总协定控制国际金融和世界市场,拥有世界 经济霸主地位。 (2)70 年代到 80 年代后期,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向多极化方向演变。日本和西欧的崛起动摇了美国的 经济霸主地位, “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出现美国、西欧和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 (3)80 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呈现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一是欧洲共同体发展到欧洲联盟;二是北 美自由贸易区;三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 8 8、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集团化之间是

12、矛盾的统一体,在发展中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共同形成对世 界经济、政治及国际关系的影响。 (1 1)相互矛盾。)相互矛盾。 经济区域集团化具有排他性,虽然有利于经济集体内的贸易自由化以及成员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仍带 有浓厚的集体色彩的贸易保护主义,使统一的、联系日益密切的世界经济在某种程度上被人为割裂了。因此, 区域集团化趋势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呈现出矛盾与冲突的一面。 (2 2)相互促进。)相互促进。 经济区域集团化也具有开放性。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任何区域经 济都是世界经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经济区域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 组织的

13、出现,使世界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制度和政策, 努力跳出狭小的圈子,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系和 融合。 总之,经济区域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最终实现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 途径,是世界经济走向全球化的一个阶梯,是经济全球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 发展的最终结果。因此,两者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在一段时期内,二者将同时存在,并行发展。 9 9、对几个重要区域经济集团的整合。、对几个重要区域经济集团的整合。 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 建立时

14、间1993 年1994 年1967 年1989 年 5 性质经济政治联盟 区域性 经济集团组织 经济政治联盟 区域性 国际经济组织 (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 成员之间 的差异性 联邦德国、比 利时、卢森堡、 荷兰四国生产率 较高,产品成本 较低,出口竞争 力强; 法国、意大利 经济实力相对较 弱; 联邦德国、比 利时、卢森堡三 国农业不发达; 法国、荷兰、 意大利农业较发 达。 美国、加拿大 都属于发达国家; 墨西哥是发展 中国家,经济实 力存在较大差距。 民族、宗教多样 既包括世界最发达国家, 也包括大量发展中国家和地 区,各成员之间差异性明显。 特点 目前一体化程 度最高的区域性 集团。 目

15、前世界上最 大的自由贸易区; 是世界上第一 个由发达国家和 发展中国家共同 组成的经济集团。 亚洲第一个囊 括本地区全部国 家的区域经济组 织。 是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 济合作组织。 成员并不全是国家,如中 国香港和中国台北。 其合作方式基于自愿、协 商一致的原则,以及以渐进 的方式实施目标的原则,不 具有强制性。 合作领域 政治、经济、军 事等 经济政治、经济等经济 有无超国家 的权力机构 有无无无 注:区域经济集团对于集团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具有排斥性,实行集团贸易保护政策是常有的行动, 虽然这些措施有利于区域集团和各成员经济的快速发展,但贸易保护主义严重地阻碍了世界经济的进 一步统一和联系。

16、 1010、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经济全球化发展历程 时间 表现 原因认识 开始地理大发现后早期殖民扩张积累原始资本;世界市场的形成是生 6 形成世界联系加强。 初步 形成 工业革命后 最终 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 人口、资本大规模流通; 便捷的交通通讯方式; 军事武力扩张; 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亚非拉成为列强经济附庸。 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 必然产物,是历史的进 步; 但欧美列强居主导地 位,亚非拉殖民地处于 附庸地位,发展严重不 平衡; 列强之间争夺激烈, 引发局部战争和世界大 战。 深化 发展 20 世纪 90 年代后 市场的国际化、 贸易的国际化、 生产的国际化、 金融国际化、 投资国际化、 区域性经济合 作组织日益加 强等。 科技进步与 生产力发展; 新交通通讯 方式;两极 格局结束; 各国建立市 场体制;跨 国公司、区 域集团的发 展。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 导的新一轮资本扩张, 趋势无法改变; 有利于世界和各国经 济发展; 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 序,因势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