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732110 上传时间:2017-09-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政治相关专业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二战中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国由于实行绥靖政策而败亡。法国维希政府实行讨好德国的卖国政策,戴高乐为了救亡图存而发起了自由法国运动。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宗旨在于通过争取世界各国的承认和援助,并增强自身的实力,实现光复法国和恢复在西方的大国地位。其外交活动围绕此宗旨而展开,具体表现在对英美苏的争取和对法属非洲殖民地的控制。由于其实力不足,在英美苏等国的夹缝中为了维护法国的民族利益而顽强斗争,可以说是委曲求全与奋力抗争并存。经过努力,最终赢得了世界各国的承认。 关键词自由法国戴高乐对外关系 KeyWordsDeGaulleFreeFrancetheForeignPolicy 19

2、40 年 6 月 18 日对二战中的法国来说,是个重要的日子。正是这一天,法国人民开始了新的斗争。5 月 10 日德国对西线进攻,使法国迅速溃败。贝当政府忙于向希特勒请求停战时,法国国防部副部长戴高乐于 6 月 17 日逃到伦敦。第二天,呼吁法国人民继续同纳粹敌人抗争,可以说从这时起自由法国运动兴起。在 8 月 29 日,戴高乐将其正式命名为“自由法国” 。自由法国为了维护法国的民族利益,在对外关系上尽管实力不足,但是在英美苏的夹缝中仍然顽强抗争以求得援助和承认,同时又积极发展自身的力量,最终赢得了各国的承认。 一、自由法国的对外政策及原因 自从法国败亡,维希政府就成为了法国的官方政府。维希政

3、府宣布所谓的“中立” ,实际上政策倾向于德国。因此戴高乐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力争否定维希政府,创立一个新法国。自由法国组建后,它的战斗目标是打败法西斯势力,恢复法国民族独立,恢复昔日的大国地位。但自由法国刚刚组建,本身没有力量,况且还是在英国帮助下组建的,因此它的对外政策是联合世界各国的力量,特别是英美苏三大国,争取到它们的承认和援助,扶植自由法国。其外交活动就是以此为宗旨展开的。 二战刚刚爆发不久,世界上的许多国家还没有真正投入战争,戴高乐也是一个不为大多数人认可的“冒险家” 。自由法国一没有壮大的队伍,二没有充足的资金,三没有先进的武器,可以说除了戴高乐的雄心壮志外一无所有。那么他靠什么来

4、赢得世界各国广泛的承认,凭什么恢复法国的独立和大国地位呢?这就是戴高乐的聪明之处。他充分利用了当时的国际形势,化不利为有利为己所用。具体来说,戴高乐奉行这样外交政策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法国的维希政府可以说是个独裁的专制王朝。其中一些重要职位被反动政客、大资本家和法西斯分子把持。战败的法国在经济上倍受剥削。 “每天法国为德国上缴的占领费用为 4 亿法郎,1940 年的全部占领费用即达 351.8 亿法郎,1941 年增至 1017.4 亿法郎,1942 年更高达 1574.4 亿法郎1 。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维希政府仍卖国求荣,百般讨好德国希特勒,甘做傀儡政权。但希特勒并不领情,结果法

5、国实际上被分割了,完整的国家不复存在。这也说明维希政府太软弱了,根本不能保护国家。维希政府的态度与行动破坏了传统的外交关系,直接或间接地损害了别国的利益,使其失去了盟友。通过自由法国与维希政府的对比,为戴高乐自由法国的努力提供了客观条件,使这些盟友纷纷转向支持自由2法国。 (二)自由法国的外交政策能够实行与戴高乐本人密不可分,可以说是他个人意志的体现。戴高乐是个对民族前途抱有崇高理想的人。他对法国的命运极为关心。他看到大国之中只有法国放下武器退出战争,法国将从此一蹶不振,他为此积极奔走。 “他为求得更多的英国援助曾两次去伦敦,并建议英属和法属殖民地联合2 。 ”“他是政府中的唯一积极的成员,在

6、 6 月初的战役后,他试图拯救仍能拯救的国家2 。 ”以天下为己任而自命不凡的心理,是他领导法国继续抗敌的重要因素。他虽然信心百倍,富有胆略,但是山河满目疮痍,经济衰败,军力不足,而敌人势盛力强,而且很快就可以利用业已沦陷的法国官方机构,使它俯首听命,为之效劳。法国人民中许多人毫无斗志3 ,如何恢复大国地位呢?所以他执行这样的外交政策。 (三)戴高乐奉行这样的外交政策,还有个重要原因是他利用了当时的国际形势。法国的败亡, “推动了英、美、苏对外政策的调整,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觉醒与逐步联合4 ”,各国态度的转变为自由法国争取外授提供了机会。英国在法国战败后,政策由绥靖变为抗战,首相张伯伦明确

7、主张“无论法国怎么样,英国都要继续战斗,决不讲和,决不投降,不战胜,毋宁死3 。 ”“1940年 7 月 22 日,英国外交大臣哈里法克斯正式声明:我们将不停止作战,直到自由得到保证为止5 。 ”英国的抗战决心使戴高乐看到了希望。美国这时虽未直接参加战争,但美国也有转变。就在英法向德国宣战的当天晚上,罗斯福就要求修改中立法,最终参议院和众议院先后于 1939 年 10 月 27 日、11 月 2 日通过新中立法法案,解除了武器禁运,实行现款自运。新中立法对于拥有海上强大运输能力的英法颇为有利。6 月 14 日,巴黎陷落的当日,罗斯福总统签署法案:将美国海军舰只增加 11%。6 月 15 日,又

8、下达开展制造原子弹的科学研究命令。6 月 30 日,美国制定出庞大的军备工作计划这些都清楚地透露出,美国准备进行长期的战争6 。美国在逐渐地从孤立主义中走出来,这有利于自由法国运动。世界上还有许多国家也遭受着侵略和沦陷,如捷克、波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它们十分同情自由法国,故而在舆论上支持着自由法国。 基于以上原因,自由法国实行这样的外交政策。戴高乐认为,大战后,美国要回西半球,英国要回英伦三岛,只有法兰西仍要在旧大陆上屹立,所以法兰西绝对不能失去往日威风。自由法国要完成此任务,需要盟国的协助。因此,这就决定了在自由法国与盟国的交往中,他既为寻求盟国的援助和承认而委曲求全,又要面对盟国的排挤而

9、进行顽强抗争。 二、自由法国与盟国的关系 (一)自由法国与英国的关系。英法两国为保一战的既得利益,对德意日法西斯的日益猖獗采取妥协退让的绥靖政策,结果导致法国的迅速败亡。这使英国的政策发生巨大改变,特征之一是“支持欧洲沦陷国家的反德力量4 ”但法国沦陷了,英国有可能陷入孤军奋战的境地,此时美国仍然是中立国。因此戴高乐认为英国还是需要法国力量的,他开始积极与英交好。 贝当政府在 6 月 22 日与德国签订停战协定,投身于希特勒一方。第二天,英国就撤回了驻法大使,不久与迁往维希的贝当政府断交。戴高乐曾于 6 月 16日主动向丘吉尔表态,法国将坚持战斗。但他清楚知道他个人的决心并不能使英国相信法国将

10、坚持战斗,而且逃亡后的戴高乐一无所有,他只能利用英国给他所代表的法国提供的继续战斗的机会。于是出现“六一八”演讲,宣布了奋斗目标,号召法国人民救亡图存,同时开展建设队伍工作。虽然募兵活动不顺利,但3是到 7 月底,自由法国已拥有一支七千人的队伍,不仅有陆军,还有空军和海军,空军部队还轰炸了德国鲁尔区。他们用实力征服了英国。 “8 月 24 日他们荣幸地接受了英王乔治六世的检阅3 。 ”实际上这就是一种承认的形式。其实早在 6月 28 日英国政府已承认戴高乐是自由法国的统帅。但是,这一切不表示英国承认自由法国代表法国主权。1941 年,戴高乐加紧建立自由法国的政权。如果没有英国的默许和支持,建立

11、政权是很难取得成功的。比如在建立支付机构上,戴高乐十分清楚,这必须依靠英国,因为他自己没有银行。于是在 1941 年 3 月 19日戴高乐与英国政府达成协议,一切支付在伦敦结算。后来在伦敦设立了一个“自由法国中央金库” 。还有自由法国在非洲开展争取活动时,有个达喀尔作战行动,当时英国伦敦正遭受德军轰炸,已是财力物力匮乏,但英国仍给予充分的支持,英国的大力支持“在法国人心中燃起了新的希望7 ”。 但是,自由法国依靠英国不等于一切都服从英国,特别是涉及民族利益时,戴高乐毫不让步。实际上英国政府的支持并非出于道义和同情,而是为了英国自身的利益。随着自由法国的发展壮大,由于民族利益的不同,双方的矛盾斗

12、争不断出现。1941 年 6 月,自由法国军队与英军共同进军叙利亚,打败在那里的维希军队。但英方无视自由法国,践踏其在叙利亚的利益,为此戴高乐亲自出面与英方交涉,直到英国确认法国在叙利亚的地位后,双方的关系才有所缓和。1942年 5 月英方甚至不通知自由法国,突然占领马达加斯加。戴高乐多次提出抗议,他还威胁要取消英美的合作,撤回自由法国单独作战。此时苏联声称随时帮助法国抗拒压力,并且承认法兰西全国委员会是战斗法国的领导机构,只有它有权组织法国公民及其领地参加战争3 。这也使丘吉尔怒火冲天,英国甚至停发自由法国的电报。双方关系几乎破裂。在对法国临时政府的承认上,英国也是看美国的态度,在美国承认的

13、前提下才敢承认它。 (二)自由法国与美国的关系。戴高乐在“六一八”演讲中提到“它可以像英国一样充分利用美国巨大的工业资源3 ”,表明戴高乐认为美国也会像英国一样支持自由法国运动。但是没想到,美国却以轻蔑的态度对待戴高乐。罗斯福看不上戴高乐,从来没有考虑为自由法国提供援助。相反美国继续承认维希政府,还派威廉李海担任驻维希政府大使,甚至在 1941 年向维希政府提供物资。 对此戴高乐有自己的看法。自由法国要光复法国,可谓任重而道远。自由法国虽有英国支持,但美国的援助是别国比不上的,所以必须争取到美国的援助和支持。而且“1940 年 6 月 10 日,眼看法国一步步落入纳粹侵略者手中,罗斯福放弃正式

14、中立,加入英国这一边8 。 ”1941 年 3 月 11 日,罗斯福签署了租界法案。于是,戴高乐趁此时机在 5 月 19 日派普利文去华盛顿。要他与美国国务院建立联系,建立自由法国所属非洲及大洋洲与美国之间的经济和财政联系,购买作战物资等3 。戴高乐授予普利文向美方主动提供在喀麦隆、乍得、刚果以及在太平洋一些岛屿为美国建立空军基地的方便。结果美国政府不久就要求利用自由法国在非洲的便利条件。同年 11 月,美国将租界法案的受惠范围扩大到自由法国。罗斯福总统写到:“保卫已经归附自由法国的那些领地,对于保卫美国极为重要3 。 ” 但此时美国与自由法国的关系仅限于军事范围。在政治上罗斯福仍认为自由法国

15、是个非法组织,在关系法国利益的问题上没有必要与他协商。戴高乐原认为1941 年 12 月 7 日的珍珠港事件会改善他们的关系。结果却是,12 月 13 日美国不屑与自由法国商量就征用了他们的 14 艘法国船只。接着又发生了严重损害自4由法国与美国建立友好关系的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事件,以及 1942 年 1 月 1 日在华盛顿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的 26 国中没有自由法国。为此戴高乐愤愤不平。 1942 年 7 月中旬,戴高乐把“自由法国”改为“战斗法国” ,这表示他不仅得到了海外的,而且也得到了国内抵抗者的忠诚。面对美国霸权的打压,戴高乐的应对也很有力。他曾针对美方做法说过“到时候他们必然要还这

16、笔帐9 ”。在 1943 年 1 月的卡萨布兰卡会议上,他明确反对外国干涉和控制统一法国抵抗运动。此会议后,战斗法国的实力进一步增强。英美企图在政治上消灭戴高乐势力的计划落空。1944 年 6 月 3 日戴高乐把法兰西民族委员会改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虽然美国极为不愿意,但此时惟有与战斗法国合作并承认它,才有利于美国在北非的利益。 (三)自由法国和其他国的关系。戴高乐不仅寻求英美等国的援助,他还要为自由法国寻找一条自由发展的道路。所以,他希望在法属殖民地增强力量,故1940 年 8 月底到 11 月,他亲自到非洲争取支持力量。但是非洲大部分地区的反应令人泄气,只有赤道非洲的乍得、喀麦隆、刚果等地局势有利于自由法国。于是戴高乐派了几名“说客” ,没有流一滴血,使乍得在 8 月 26 日宣布效忠法国,喀麦隆在 8 月 27 日、刚果在 8 月 28 日转向抵抗,还有乌班吉于 29 日举起抵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