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

上传人:【**** 文档编号:87303607 上传时间:2019-04-01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34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高2019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解析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重庆市南开中学高重庆市南开中学高 2019 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届高三数学(理)测试题(2019.03.1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共 60.0 分) 1.已知全集,则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是 = = |1 8 1 1 = , 0 1 1 本题主要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判断,根据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定义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3.已知,则 a,b,c 的大小关系为 = 21 3 = 5 3 = 2 1 2 () A. B. C. D. 1 1 考查对数函数、指数函数的单调性,指数函数的值域,以及增函数的定义 4.函数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 = + 2 6() A. B. C

2、. D. (1,2)(2,3)(3,4)(4,5) 【答案】B 【解析】解:, (1) = 2 6 0 , (4) = 8 + 4 6 0 , (2)(3) = 3 + 52 + 2 3 2 13 = 55 + 4 39 55 + 4 39 55 + 4 39 = 52 + 2 2 13 3 + 3 = (2 13 + 3)2 则的最大值为 | | 2 13 + 3 故选:D 本题可根据题意把要求的向量重新组合成已知向量的表达,这样就能方便于计算,切记不要直接计算 本题主要考查根据已知向量的模求未知向量的模的方法技巧,把要求的向量重新组合成已知向量的表达是本 题的关键点 本题属中档题 . 10

3、. 某人在微信群中发了一个 8 元“拼手气”红包,被甲、乙、丙三人抢完,若三人均领到整数元,且每人 至少领到 1 元,则甲领到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概率为 () A. B. C. D. 1 3 8 21 3 7 5 18 【答案】B 【解析】解:如下图,利用隔板法, 得到共计有种领法, = 2 7= 21 甲领 3 元“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情况有 2 种, 甲领 4 元“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情况有 3 种, 6 甲领 5 元“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情况有 2 种, 甲领 6 元“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情况有 1 种, “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

4、”的情况总数, = 2 + 3 + 2 + 1 = 8 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概率 = 8 21 故选:B 利用隔板法求出共计有种领法,由此能求出“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情况总数,由 = 2 7= 21 此能求出甲领取的钱数不少于其他任何人的概率 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隔板法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求解能力,考查函数与方程思想,是基础题 11. 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 l 过交椭圆 C 于 A,B 两点,交 y 12 : 2 2 + 2 2 = 1( 0) 1 轴于 C 点,若满足且,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1 = 3 2 1 12= 30 () A. B. C. D. 3

5、 3 3 6 1 3 1 6 【答案】A 【解析】解:设,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 12 : 2 2 + 2 2 = 1( 0) 1 ( ,0) 直线 l 过交椭圆 C 于 A,B 两点,交 y 轴于 C 点,若满足且, 1 1 = 3 2 1 12= 30 可得,则,解得 (0, 3 3) (, 3 3) = 3 2( , ) ( 5 3, 2 3 9 ). 可得: 252 92 + 122 812 = 1 即:, 25 9 2 + 42 27(1 2) = 1 (0,1) 解得 = 3 3 故选:A 利用已知条件求出 C 与 A 的坐标,把 A 点的坐标代入椭圆方程即可求出椭圆的离心率 本

6、题考查椭圆的简单性质的应用,是基本知识的考查 12. 若对于任意的实数 t,函数在 R 上都是增函数,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 ( )3+ ( )3 3( ) A. B. C. D. ( ,1 2 ( ,1 2) ( , 2 2 ( , 2 2) 【答案】A 【解析】解:在 R 上都是增函数, () = ( )3+ ( )3 3 在 R 上恒成立, () = 3( )2+ 3( )2 3 0 , ( )2+ ( )2 , ( )2+ ( )2= 2( + 2 )2+ ( )2 2 ( )2 2 7 令,则, = = 1 上,上, ( ,0) 0(0, + ) 0) 1 2 长为半径的

7、圆与直线相切 + 6 = 0 11 求椭圆 C 的方程; () 过椭圆的右焦点 F 的直线 与椭圆交于 A、B,过 F 与直线 垂直的直线 与椭圆交于 C、D,与直 () 112 线 :交于 P 2 = 4 求四边形 ABCD 面积的最小值; 求证:直线 PA,PF,PB 的斜率,成等差数列 【答案】解: 椭圆 C:的离心率为 , () 2 2 + 2 2 = 1( 0) 1 2 , 2 2 2 = 1 4 2= 4 3 2 椭圆的短半轴为半径的圆与直线相切 + 6 = 0 , = 6 12+ ( 1)2 = 3 , 2= 42= 3 椭圆的方程为; 2 4 + 2 3 = 1 斜率不存在时,

8、方程为, () = 1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 = 3 2 , | = 3| = 2 = 4 四边形 ABCD 面积为; 1 2 3 4 = 6 斜率不为 0 时,方程为, = ( 1) 代入椭圆方程可得(42+ 3)2 82 + 42 12 = 0 设,则, (1,1)(2,2) 1+ 2= 82 42+ 3 12= 42 12 42+ 3 , | = 1 + 2|1 2| = 12(1 + 2) 3 + 42 同理, | = 12(1 + 2) 4 + 32 , 1 | + 1 | = 3 + 42 12(1 + 2) + 4 + 32 12(1 + 2) = 7 12 2 1 | , | 1

9、22 4 49 , = 1 2| 1 2 122 4 49 = 288 49 , 288 49 0) 1 2 2= 4 3 2 线相切,求出 b,即可求椭圆 C 的方程; + 6 = 0 分类讨论,设出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四边形 ABCD 面积的最小值; () 分类讨论,设出方程,证明,即可证明直线 PA,PF,PB 的斜率,成等差 + = 2 数列 本题考查椭圆方程,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难题 21.设函数, () = 2+ ( 1)() = 当时,函数有两个极值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1) = 0() 若在点处的切线与 x 轴平行,且

10、函数在时,其图象上 (2) = ()(1,(1)() = () + () (1, + ) 每一点处切线的倾斜角均为锐角,求实数 a 的取值范围 【答案】解:当时, (1) = 0() = 2+ ( 0) () = + 1 2 1 = 2 令, () = 2 () = 1 2 = 1 2 时,在单调递增,不符合题意 ( ,0)() 0 ()(0, + ) 时,令,在上单调递增 (0, + )() 0 (0, 1 2) () (0, 1 2) 令,在上单调递减 () 0 (0, 1 2) 又,且 (1) = 2 1() = 1 + 2 + 1 + = 2 + 2 + 0 令, () = 2 + 2

11、 + , () = 1 + 2 设, () = 1 + 2 13 , () = 1 2 , 1 2 0 在上单调递增, ()(1, + ) 即在上单调递增, ()(1, + ) , () (1) = 1 + 2 当时,且时, 1 + 2 1() 0 在上单调递增, ()(1, + ) 成立, () (1) = 0 当, 1 + 2 在单调递增, ()(1, + ) , (1) = 1 + 2 0 存在有, 0 (1,2)(0) = 0 当时,单调递减, (1,0) () 0 实数 a 的取值范围为 ( ,1) (1,1 + 2 【解析】先求导,再分类讨论,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即可求出判断函数的极值点的情况,即可 (1) 求出 a 的范围; 先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出,再根据函数在时,其图象上每一点处 (2) = 2() = () + () (1, + ) 切线的倾斜角均为锐角,可得恒成立,构造函数,利用导数,即可求出 a () = 2 + 2 + 0 的范围 本题考查了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的切线方程,考查了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训练了利用分离 变量求参数的取值范围,考查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在分类讨论时,此题对细节的分类要求较高,属难度较大 的题目 22.在直角坐标系 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