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79969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3 海水制碱 每课一练1(鲁教版九年级下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达标训练【基础达标】1.实验室的药品和仪器要分类摆放,下列是四个药品橱内存放的药品。实验室新进了一瓶碳酸钠,应存放在()2.下列有关物质的化学式、名称、俗名不完全对应的是()A.CaCO3碳酸钙生石灰B.NaHCO3碳酸氢钠小苏打C.Na2CO3碳酸钠纯碱D.NaCl氯化钠食盐3.(2011大连中考)下列盐的用途中,错误的是()A.用含亚硝酸钠的工业用盐烹调食物B.用碳酸钙作补钙剂C.用氯化钠配制生理盐水D.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4.检验碳酸盐的正确方法是()A.滴加盐酸,产生使木条火焰熄灭的气体B.滴加BaCl2 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加热,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D.滴加稀盐酸产生使

2、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5.(2012恩施中考)蒸馒头、炸油条时常用到一种白色物质,它既能中和面粉发酵过程产生的酸,又能起发泡作用,这种白色物质是()A.NaOHB.Ca(OH)2C.NaHCO3D.NaCl6.下列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A.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 B.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C.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 D.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7.食盐、食醋、纯碱等均为家庭厨房中的常用物质,利用这些物质,你能做成功的家庭小实验是()检验自来水中的氯离子鉴别食盐和纯碱探究鸡蛋壳是否含有碳酸盐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A.B.C.D.8.“NaClCO2NH3H2O=NaHCO3NH4Cl”

3、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过程中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9.(2012上海中考改编)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最终只存在无色液体的是()A.BaCl2溶液、NaOH溶液B.Na2CO3溶液、KOH溶液C.Fe2(SO4)3溶液、NaNO3溶液D.铁片、Na2SO4溶液10.为验证物质间化学反应的规律,小红同学用甲、乙、丙三种溶液分别进行了下面的实验:甲K2SO4溶液乙KCl溶液丙KOH溶液经分析发现,三个反应中都有KNO3生成,由此推断:甲、乙、丙三种溶液所对应的物质分别是()A.HNO3、AgNO3、NaNO3B.Ba(OH

4、)2、NaNO3、HNO3C.Ba(NO3)2、HNO3、AgNO3D.Ba(NO3)2、 AgNO3、HNO311.(2011广安中考)身边处处有化学。请从下列六种物质中选择合适物质的序号填空:小苏打石灰石盐酸酒精水银食醋 (1)医用体温计里的物质通常是_;(2)生活中常用_来除去热水瓶内壁的水垢;(3)能用作建筑材料的是_;(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12.为了证明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溶液已经部分变质,请分别选用两种不同物质类别的试剂完成证明,按要求填写:(1)选用的试剂为_,实验现象为_。(2)选用的试剂为_,实验现象为_。13.由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探索发明的“侯氏制碱法”,其

5、生产过程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NH3CO2X=NH4HCO3NH4HCO3NaCl=NH4ClNaHCO3 2NaHCO3Na2CO3H2OCO2请回答:(1)反应中X的化学式为_;(2)NH4Cl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3)除去混在Na2CO3粉末中少量的NaHCO3的方法是_。14.(2011福州中考)A、B、C是三种不同类别的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物质间相互反应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在溶液中发生反应)。若B为纯碱,A、C间的反应为复分解反应。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A、C的化学式分别是_、_。(2)物质A和C在溶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纯碱的一种用途是_。【

6、知能提升】1.小明、小刚等四位同学,对生活中的化学现象进行了探究,以下是他们对探究结果的表述,其中不正确的是()2.下列有关氨碱法与侯氏制碱法的说法错误的是()A.这两种方法都利用了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进行分离B.侯氏制碱法比氨碱法制碱的工艺更绿色环保C.所用盐水都是除去杂质后的精盐水D.其产品纯碱是一种用途广泛的碱3.除去氯化钠中的杂质碳酸钠,下列方法不能实现的是()A.加适量盐酸,蒸发结晶 B.加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后蒸发结晶C.加适量氯化钡溶液,过滤后蒸发结晶 D.加适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后蒸发结晶4.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NaClOHB.KCa2CO32C.H

7、ClCO32D.NaFe3OH5.(2011湛江中考)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到足量的水中,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NaNO3NaClH2SO4B.CaCO3NaOHNa2SO4C.BaCl2NaNO3CuSO4D.AgNO3Na2SO4NaCl6.(2011江西中考)为测定氯化钠和碳酸钠固体混合物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有以下两个实验方案:(1)方案1:请问:操作的名称是_。要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实验中必须测量的数据是:碳酸钡的质量和_;若过滤所得固体未经洗涤即烘干称量,测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将_。(填“偏大”“偏低”或“不变”)(2)方案2:通过测定样品和足量硫酸溶液反应产生

8、气体的质量来计算样品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若测得各物质的质量(g):样品质量为a,所用硫酸溶液质量为b,完全反应后混合溶液质量为c,则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g。(用a、b、c表示)7.(2012烟台中考)某化学小组参观制碱厂后,绘制了该厂生产纯碱的工艺流程图如下,据图回答:(1)流程是依次向粗盐水中加入Ca(OH)2和Na2CO3,二者加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_。(2)用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表示出流程中发生的总反应_。(3)如果不将氯化铵作为目标产品,即加入氨气不是为了生产出氯化铵,那么,氨气在制碱过程中的作用是_。(4)工业生产纯碱的流程中,碳酸化时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而没有析出氯化铵的原因是_。

9、【探究创新】某学习小组在整理化学试剂时,发现一瓶盛有白色固体的试剂瓶,标签破损(如图)。【提出问题】该白色固体的成分是什么?【搜集资料】经老师回忆,该试剂的酸根离子可能是CO32、SO32、SO42、NO3中的一种SO2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也能使品红溶液褪色,而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猜想假设】该试剂一定不是_,可能是Na2CO3,也可能是_或_。【实验探究】实验操作现象结论取少量白色固体加入适量盐酸产生气泡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该白色固体不可能是_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溶液褪色【获得结论】该白色固

10、体是_。【交流反思】(1)SO2和CO2均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某些性质相似。请写出下列化学反应方程式:SO2通入澄清石灰水_;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红色_。(2)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能生成SO2,实验室中收集SO2的方法为_,检验SO2的试剂为_。答案解析【基础达标】1.【解析】选C。碳酸钠属于盐,应与氯化钠、硫酸钠放在一起。故C正确。2.【解析】选A。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名,化学式为CaO。3.【解析】选A。亚硝酸钠有毒,不能用于烹调食物,A错误;碳酸钙中含钙元素,能作补钙剂,B正确;氯化钠的用途之一是配制生理盐水,C正确;碳酸氢钠能与胃液中过多的盐酸发生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正确。

11、4.【解析】选D。碳酸盐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该气体为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利用该方法可检验碳酸盐。5.【解析】选C。本题内容非常贴近实际生活。关键是要明确各选项物质的性质。能和酸反应的为A、B、C选项物质,但前两项物质具有腐蚀性,故选C。6.【解析】选C。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氢氧化钠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中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A错误;稀盐酸滴入硫酸钠溶液中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B错误;硝酸银溶液滴入氯化钠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C正确;硫酸钠溶液滴入碳酸钡中不反应,没有明显现象,D错误。7.【解析】选D。由于没有AgNO3溶液,故实验无法做成功;食盐和纯碱分别加入食醋时产生的现象不同,因此可用食醋对两者进行鉴别;碳酸盐遇食醋可产生气体,可根据鸡蛋壳和食醋混合后的现象,对鸡蛋壳的成分进行探究;水垢的主要成分是不溶性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可加入食醋使其转化为可溶性的物质除去,故选D。8.【解析】选C。分析制碱原理可知确定A、D选项正确;依据溶液结晶知识可知析出固体后的溶液为饱和溶液,由此确定C错误。9.【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两物质能否发生反应及溶液颜色的辨别能力,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1)物质间的反应能否发生;(2)在溶液中显颜色的几种常见离子。稀硫酸与氯化钡反应能得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