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78603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5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上 (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一、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食、石、见、祗”的音与形,理解文中“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的意义,重点学习加点的多义词。2.掌握文中倒装句的定语后置句与介宾短语的用法,掌握省略句。3.理解文中“伯乐”“千里马”与“食马者”的比喻义。4.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与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5.结合已知的文言知识,加以区别比较,来巩固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二、课堂设计思路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将文言文的语法与句式加以综合掌握,学会区别比较,并能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所以本文的教学重点应落在字、词、句的教学和理解本文中心思想与作者托物寓意的写法上。字:本文中有如下多音字与通假字:(可制

2、成幻灯片出示给学生看,加深印象)食(sh)石(sh/dn)见(xin)衹祗(zh)词:(加点词可制成幻灯片,用于“一词多义”的教学,从而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辱、骈、虽、等、安、策、临、其、之、尽”。句:(1)倒装句定语后置:“马之千里者”即“千里马”。联系以前学的:“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即“富僧者”。副语前置:“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即“欲与常马等且不可得”。且该句的句读也非常重要。(2)介宾短语的用法:策之此处介宾短语作动词骈死的补语,在动词之前祗辱或之后翻译均可今以蒋氏观之作动词的状语(3)省略句:(人)策之不以其道(人)食之不能尽其材(马)鸣之而(人)不能通其意此练习也可以作一词多

3、义“之”的练习。第句的“之”是语气助词,无义。可联系旧知识,出示幻灯做课堂练习。如“久之,蛇竟死”,“公将驰之”,“填然鼓之”,都是“之”做语助词,无义。中心:本文中心是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抒发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进一步指出伯乐对于千里马命运的重要作用。(1)进述统治者的罪行,可出示“板书2”辅助进行。由“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的“不知”来引导出千里马之悲惨命运。(被埋没在马夫手里,与普通马老死在马厩之中)。板书“埋没”。在分析第三节时“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引导学生明白食马者不让它吃饱却又要让它日行千里,学生自然而然会得出食马者摧残(虐待)千里马的结论。另外在分析最

4、后“呜呼”一句作者感慨时,可在原板书“不知”之前加一个大的鲜红的“真”字,加以强调食马者是真不知千里马也。(2)在分析韩愈的创作意图,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如教师是填鸭式直接告知学生,将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板书需事先有安排。在书写“韩愈”时,在其正下方空两行再板书“千里马”,在归纳出千里马被“埋没”时,引导学生用成语来表达。学生会说“怀才不遇”或“报国无门”,再择一写在“千里马”的下一行。再引导学生看板书,“韩愈”、“人才”、“千里马”成一条直线,可得出“千里马”是喻“人才”的。接着引导学生看板书去归纳作者创作此文的意图,那么作者怀才不遇的愤之情便水到渠成。(3)同时在分析第一部分时将如

5、下词语板书在“千里马”与“食马者”之间:(真)不知埋没虐待(或摧残)。箭头则从“食马者”指向“千里马”,再引导学生得出“食马者”有何三大罪行?这样学生便可轻而易举完成本课所要达到的教学任务。教师应重点讲述“埋没人才”这一罪行。二、上课步骤:1、导语设计:大家是否记得第五册学过沙叶新的话剧?(陈毅市长)大家都来说的陈毅市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具有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极富个性的人)他尊重齐仰之这个人才,那么齐先生在未遇陈市长之前,他的遭遇如何?(国民党政府腐败无能,毫不重视齐仰之,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幸亏他遇到了陈毅,终于英雄有了用武之地。这使老师想起了伯乐相马的故事,陈

6、毅市长就好比是善相马的伯乐,他发现并重用了齐仰之这个人才。而古代的人才可没有齐仰之那般幸运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马说,看看韩愈是怎样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罪行。注解:采用了导语导入法,这可以进行知识的迁移,温故而知新。这册书中刚刚学过沙叶新的戏剧陈毅市长。其中的齐仰之的遭遇就与千里马的遭遇相同,在旧社会里他报国无门,受尽冷遇,也是怀才不遇。而陈毅就好比是伯乐,发现了这匹“千里马”,重用他,使英雄有了用武之地。此种导入法与板书导入法有异曲同工之妙。二者可以结合来使用,也可有选择地来使用。2.板书课题:齐读注释,明确文体。(1)可以用另外种“板书导入法”导入新课。可以先出示作者的简介画面,让学生

7、对韩愈有一个初步印象,教师可同步进行作者简介,强调作者25岁已高中进士,但一直得不到重用。可直接点明他的怀才不遇。提示学生想其中的原因,是因为他所遇到的是个昏君,昏君根本就不知他是个人才。所以,要让学生明白明君对人才的重要性。没有明君,人才只能空有一身的才华,却无处施展。这样学生便很容易在后面的教学过程中找到本文的中心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在此同时播放板书,加深学生印象。再点明本文讲的是“千里马”与“食马者”、“伯乐”的关系。此时可出现板书的画面,让学生知道文中的“千里马”其实就是“人才”,即是韩愈这样的人才。昏君就是文中所说的“食马者”,而明君就是文中的“伯乐”。找到了这样的语句对应

8、关系,学生就不难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自然学生对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悲愤之情“怀才不遇”的理解的困难就迎刃而解了。3.请同学推荐三位声音宏亮的同学来朗读第123节,其它同学看屏幕上的“字的教学”的内容,注意这三位同学有无将这些词念错。同时来掌握其读音与意义,以及其中的通假字。附“字的教学”一食(sh)或尽粟(s)一石(sh或dn)食(sh)不饱,力不足食:sh,吃。食(s)马者不知其能干里而食(s)食:s,通“饲”,喂养。食(s)之不能尽其材(ca)材:通“才”,才能。才美不外见(xin)见:通“现”,显现。注释:屏幕上是没有参考答案的,只需用鼠标点击带划线或带波浪线的红色

9、字体,便可以弹出参考答案,秒钟会自动消失。教师可以任意根据需要来选择进行教学。4放范文录音,加深巩固这些多音字与通假字的读音。5、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准备,将自己上课前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字、词、句)在小组内互相讨论。再将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此部分只可随机应变,而且教师要有备而来,要能顺手拈来,帮助学生回答问题)6、完成翻译之后,马上提问分析后再板书。7、在分析完第三节时要出示“省略句的分析”,将“策之”、“食之”、“鸣之”这三句让学生做课堂练习,完成省略填空,并重点落实“之”。在出示“词的教学”,让学生复习“之”的其他用法,带出本文的“一词多义”的练习。附“省略句的分析”(人

10、)策之。(人)食之不能尽其材。(马)鸣之而(人)不能通其意。(括号内文字由学生完成)注释:点击括号中的红色波浪线可弹出参考答案。说明“人”即“食马者”,“马”即“千里马”。前两个“之”指代“千里马”,而后一个是语气词,无义。“食”与“材”是通假字。附“词的教学”与“词的教学”策之不以其道久之,蛇竟死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填然鼓之子将安之公将驰之人之为学君将哀而生之乎策之不以其道安求其能千里也执策而临之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其真无马邪一食或尽粟一石其真不知马也食之不能尽其材8、分析讨论出“伯乐”“千里马”“食马者”三者的比喻义,揭露“食马者”的三大罪行。在此时再次强调介绍作者身平经历(他25岁中进士,此后一

11、直不得志,得不到重用,他所生活的唐德宗时期,奸臣受重用,忠臣被贬谪,而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才往往被埋没),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慨之情。注释:此处再出示“总体板书”,让学生先对文章的创作意图有一个大致的印象。9、出示练习,做当堂练习。请在第三节文字中找出能表现“食马者不知马”的语句,这说明了食马者是怎样的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文章末尾作者发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感慨,请结合对本文的理解,谈谈自己对此句的看法。注解:在讲述第题时,可出示“板书2”,分析第题可同时进行全文总结。可以弹出“省略句的分析”,点击“赏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中心教学。明确:(策之不以其道,食

12、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这说明了食马者在千里马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实在是有眼无珠,或称之“有眼不识泰山”,是个愚蠢无知者。全文充盈着作者的满腔悲愤。对食马者的罪行表示愤怒,对马之悲惨遭遇深表同情。明确:世上缺的不是千里马,而是缺少善于相马的伯乐,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10、出示“题目”,做古文句式复习练习。请选出与例句“马之千里者”句式完全相同的一项()A、莲,花之君子者也。B、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C、何陋之有?D、苛政猛于虎。请选出下列句子中介宾短语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C.今以蒋氏观之D.骈死于

13、槽枥之间请在括号内填出省略的成份a、()触草木,()尽死。b、再()而衰,三()而竭。c、可以()一战。明确:选B。因为A是判断句,B与例句一样是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C是倒装句中的提宾句;D是倒装句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明确:选C。因为A、B、D都是介宾短语作补语,而C是介宾短语作状语。明确a蛇,草木b鼓,鼓c之,即“忠之属也”,也即“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全文总结:作者在文中用“其真无马也?”这一反问句,再正面提出与食马者完全相反的结论“其真不知马也”。指出世上并非没有千里马,而是这些食马者不知马,不识马也!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作者也正试图告诉我们生活中并不是没有千里马(人才),而是缺少善识人才的伯乐!末句与首句实则遥相呼应的。可见伯乐的重要性。只有“伯乐”那样的人,才能发现“千里马”式的人才,使他们得到重用,发挥重要作用。这便是本文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