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78275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4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2)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7.4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2)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4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4 马说 教案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 (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说教学详案一、导入新课(1)解题:说,是古代一种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近。“马说”即说说千里马,谈谈千里马的问题。设疑:作者是不是要向我们介绍关于千里马的知识呢?这一课我们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请大家根据课文的特点设定学习目标。二、定向(1)学生根据文本特点确定学习目标,教师归纳展示:1. 了解作者相关知识;2. 翻译课文,积累文言字词;3. 理解文章的寓意,把握作者思想感情;4. 了解古代的人才观,力争做新时代的有用之才;5. 背诵课文。确定学习目标后,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完成学习目标。三、导学(28)第一环节:知名作者我来说(3)学生说说

2、自己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知识。教师归纳,出示材料。下面进入第二环节。第二环节:经典作品我来读(5)听范读,提示:正字音,听节奏,悟语速。请一生列出在朗读中需注意的字音,如:祗、骈、槽枥、食、石、外见男生朗读,并提出朗读要求:字字准确,读出节奏。全班齐读。评价:字音、节奏,缺少了一点:情感。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合作,翻译课文,了解内容。第三环节:经典作品我来译(10)出示课文重点字词,生生合作,翻译课文,要求:字字落实,译出美感(完整、通顺、符合语境)。全班共同解释重点词语,请生分段翻译,归纳段意。第一段: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发现,千里马就会被埋没。第二段:分析千里

3、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就无法施展才华。第三段:强调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千里马。了解文章内容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的品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第四环节:经典作品我来析(10)生小组合作,思考探究:1. 文中哪句话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悲惨命运?2. 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3. 文中流露出作者的什么情感?4. 最能概括作者观点的是哪句话?作者只是就马写马吗?分析问题:(1)原因:根本原因伯乐不常有 直接原因食马者无知(2)作者情感:惋惜(千里马的命运)愤怒(反问)嘲讽(食马者无知、狂妄的形象)生分组朗读,比比看,哪一组读得最好。(3)作者的写作意图:(最能概括作者观点的句子

4、?作者只是就马写马吗?)材料链接:韩愈的坎坷仕途韩愈幼年早孤,由兄嫂抚养。他25岁中进士后,长期得不到任用。最初在长安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四十余日。后来不得不到汴州依附宣武节度使董晋。董晋死后又去依附武宁节度使张建封。仕途如此坎坷,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之士不受重用,这些都使他痛感明主难遇。在这种悲愤心情下,他写下了马说。分析:千里马人才伯乐赏识人才的人托物寓意食马者不识人才的人(统治者)归纳:作者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的悲惨命运,揭露当时的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四、小结(3)通过本文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提示:可从

5、字词、朗读、文学常识、作品内容、作者思想感情等方面任选一点来谈五、课堂检测(5)1. 文学常识:韩愈2. 文章中心:文章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通过写千里马被埋没的悲剧命运,暗讽了当朝统治者的不识人才、摧残人才的现象,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3. 翻译句子六、拓展迁移(7)从我们所学过的很多古诗文中,我们都多多少少地了解到,在古代封建社会,由于统治者的昏庸无道,或政治利益的冲突,很多有志之士有才而不得施展,他们或者被贬谪,或者干脆弃官隐居,如:李白、柳宗元、苏轼、陶渊明等。而今天,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各行各业各类的人才脱颖而出。(出示图片)联系我们的所见所闻,思考:在社会主义新时期,人才应具备哪些素质?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提示:新时代的人才拥有丰富的知识、美好的品德、娴熟的技能、健康的身心、宽广的胸怀、顽强的意志、远大的志向、敬业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小结: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德才兼备,我们要从各方面锻炼自己,有了过强过硬的本领,经得住各种考验,我们才能驰骋于生活的舞台。最后,祝愿同学们早日成材,如“千里马”般一跃冲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