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77548 上传时间:2019-03-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7.2静电现象 每课一练(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9)(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探索更小的微粒励志名言To live remains an art which everyone must learn,and which no one call teachHEllis生活是一种人人须学而无人能教的艺术。埃利斯目标导航1知识与技能(1)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2)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并认识到这种探索将不断深入。2过程与方法继续追逐着前人的猜想与发展历程,感悟物质的微观组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认识人类的探索是不断深入的,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和世界观。重点与难点重点是知道物质微观的组成。难点是固、液、气三种物态的微观模型。星级提速1物

2、质是由 组成的,分子由 组成。2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称为 分子。3原子由 和原子核组成,原子核由和 组成,在原子中,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通常情况下,原子对外 (选填“不显”或“显示”)带电性。4在探索物质结构的历程中, 首先发现了电子。5化合物的分子是 ( ) A由不同原子组成的分子 B由相同原子组成的分子 C不同原子组成的新原子 D由单个原子直接组成分子6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其中组成原子核的微粒是 ( ) A质子和电子 B中子和电子 C质子和中子 D质子、中子和电子7下列微粒中,显示带正电荷的是 ( ) A分子和原子 B分子和电子 C质子和电子

3、 D质子8在人类探索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发现中子的年代及科学家是 ( ) A1897年 汤姆逊 B1919年 卢瑟福 C1932年 查德威克 D1961年 盖尔曼9水分子的组成是 ( ) A同种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 B一个氢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组成的 C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组成 D全部由质子组成的分子10在物理学中,用“电子伏”来表示物理量单位的是 ( ) A质量 B密度 C温度 D能量11 在小学的自然常识课中,我们已经学过了摩擦起电,两个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就能带电,这说明了什么?星级提速15我们平时所说的“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通过摩擦的方法,使 ,得到电子的物体带 电,失去

4、电子的物体带 电。16 是探索微小粒子的有力武器,1988年我国在北京建成了正负电子对撞机。在高能物理中,人们通常用 来表示能量的单位。17在探索微小粒子的历程中,人们首先发现了 ,进而认识到原子是由 和 组成的,卢瑟福建立了 模型。18造船工业、国防工业需要强度高、韧性好的特种钢板,因此需要用万吨水压机压制钢板。需要如此大的压力来压制钢板的原因是 。19原子的行星模型是:原子中心是一个带 电的 ,核外是带 电的电子,电子绕核 ,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和核外电子带的负电荷数 ,整个原子呈 性。20关于微观粒子,从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 A. 分子 原子 电子 质子 B. 电子 质子 原子

5、分子 C. 分子 原子 质子 电子 D. 分子 质子 电子 原子21关于粒子的带电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分子不带电是因为内部没有电荷 B原子核中,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 C. 原子中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所以通常情况原子既显示正电又显示负电 D原子本身不显示电性,但在原子中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22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化合物分子组成的是 ( ) A. 酒精 B食盐 C. 氢气 D二氧化碳23一个物体没有带电,是因为 ( ) A物体内部没有电荷 B物体内部原子个数与电子个数相等 C物体内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总数与电子所带负电荷的总数相等 D物体内原子核带的正电荷与一个电子所带负电荷

6、数相等24有两个不同的原子,一种核内质子数为6个,中子数为6个,另一种核内质子数为6个,中子数为7个,则它们的 ( ) A核外电子数相等 B原子的质量相等 C原子核的质量相等 D所带的电性相同,都带负电25 关于分子和原子的主要不同之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分子大,原子小 B分子重,原子轻 C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变化而原子不变化26质子、中子和电子是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有关它们的不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B电子带正电,质子带负电,中子不带电 C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子带负电 D电子带负电,质子带正电,中

7、子带正电星级提速27如图,为电子的发现者英国的汤姆逊建立的“原子葡萄干蛋糕模型”和汤姆逊的学生卢瑟福在实验基础上建立的“原子行星模型”。(1)查资料,说说这两种模型的具体内容。(2)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行星模型”更接近原子的真实结构,学生“打败”了老师对此你有何评价?(3)通过上两个故事,你觉得学习物理时应注意什么?28阅读下述材料,并回答问题。 证明液体、气体分子做杂乱无幸运动的最著名的实验,是英国植物学家布朗发现的布朗运动。1827年,布朗把花粉放入水中,然后取出一滴这种悬浮液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花粉小颗粒在水中像着了魔似的不停运动,而且每个小颗粒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改变得很快,不会停下

8、来。这些小颗粒实际上是由上万个分子组成的分子团,由于受液体分子的撞击而不平衡和无规则运动,从而表现出无规则运动。(1)布朗运动是 运动。A分子 B原子 C物体(2)布朗运动实质上反映了 分子的运动。(3)如何使布朗运动加快?(至少两种方法)【趣味物理】关于原子模型的认识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在发现原子内存在电子(负电荷)后,为说明正、负电荷能在通常的原子状态中平衡而不湮灭,他指出了正负电荷相互间隔而又均匀分布的原子模型(被称为枣糕式原子模型)但在1909年卢瑟福发现并研究了“散射”这一现象后发现汤姆逊的原子模型猜想是错误的,因此卢瑟福根据新的实验结果,分析推理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也叫行星轨道式

9、原子模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建立,不但很好地解释了散射现象,而且也解释了摩擦起电现象,同时给今后的原予物理和原子核物理的研究和发展打下了有益的基础,目前物理学界一致公认原子模型为核式结构。电子的发现对人类认识原予结构的重要性汤姆逊首先根据阴极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会发生偏转的现象并根据偏转的方向,确认了阴极射线的实质是带负电荷的粒子流,然后精确实验测定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是相同的,说明它们是同一种微粒,而这种微粒就是构成物质的共同成份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予并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本身还具有结构。由于物质呈电中性,可推导原子中还具有带正电荷的部分,这就为进一步探究原子姑构,建立原子模型打开了大门。基本粒子和种类基本粒子的概念随着人们的认识深入而不断发展。最初将质子、中子、电子叫基本粒子,后来又将正电子、介子、介子等称为基本粒子。目前物理学将电子、正电子称为轻子;质子、中子称为重子;介于质子和电子之间的粒子叫介子;将质量大于质子的粒子叫超子。也可按粒子间相互作用分为强子(参与强相互作用)、轻子(不参与强相互作用)、媒介子(传递粒子间的相互作用)。要特别指出的是基本粒子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基本、最小的单元;它们还有复杂的结构,如夸克模型,因此基本粒子的名称已名不符实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