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87247315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1.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神卫生护理第14章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患儿的护理 第二节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 第三节 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其他儿童与少年期精神和行为障碍的护理,第14章 儿童与青少年精神障碍的护理,第一节 儿童多动综合征患儿的护理,一、概念,儿童多动综合征(hyperkinetic syndrome)又称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and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和脑功能轻微失调(minimal brain dysfunction,MBD),患儿表现出与年龄不相称的注意不集中、注意范围狭小、注意持续时间短暂,不分场合地过度活动,情绪冲动,常伴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

2、难等症候群。,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 家族调查发现本病有家族聚集现象,患儿双亲患病率20%,一级亲属患病率10.9%,二级亲属患病率4.5%。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1%64%,双卵双生子同病率33%;寄养子研究发现患儿血缘亲属中患病率高于寄养亲属的患病率。 (二)生物学因素 1.有研究表明该病可能与中枢神经递质代谢障碍有关。 2.脑电图、脑电图功率谱分析提示,本病儿童存在中枢神经系统成熟延迟或大脑皮质的觉醒不足。 3.母孕期、围产期及出生后各种原因所致的脑损伤、局限性脑功能障碍。 (三)社会心理因素 各种应激生活事件是本病的促发因素或症状持续存在的原因。 (四)其他因素 可能与血铅增高

3、,锌、铁缺乏有关。,三、临床表现,(一)注意障碍 注意障碍是本病最主要的症状。表现为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暂,注意力易分散。,三、临床表现,(二)活动过度 活动过度为另一种常见症状。患儿过分地不安宁,明显的活动增多,或小动作严重增多。大都起始于幼儿早期,如婴儿期就格外活泼,会从摇篮或小车里往外爬。稍大后爱撕书、翻箱倒柜。入学后,上课时小动作不停,屁股在椅子上扭来扭去,或多嘴多舌,过度喧闹。爱招惹别人,喜欢危险游戏。,三、临床表现,(三)认知障碍和学习困难 儿童可能存在空间知觉障碍、视听转换障碍等。如构图时,不能分析图形的组合,分不清主体与背景的关系,或将“6”读成“9”,将“b”读成“”等。,三、临

4、床表现,(四)情绪障碍 情绪不稳定,容易鲁莽冲动,常因一点小事而不耐烦、发脾气或哭闹,也容易因受挫折而情绪低沉或出现反抗或攻击性行为。,三、临床表现,(五)行为异常或品行障碍 患儿出现退缩行为、过度焦虑、暴怒发作、逃离家庭等异常行为,部分患儿出现说谎、逃学、好斗、打架等品行障碍。,四、诊断依据,(一)症状标准 1.注意障碍 至少有下列其中4项: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难以始终遵守

5、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拉四。,四、诊断依据,(一)症状标准 2.多动 至少有下列其中4项:需要静坐的场合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上课时常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干扰他人的活动;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四、诊断依据,(二)严重标准 对社会功能(

6、如学业成绩、人际关系等)产生不良影响。 (三)病程标准 起病于7岁前(多在3岁左右),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6个月。 (四)排除标准 排除精神发育迟滞、广泛发育障碍、情绪障碍。,五、治疗,1.药物治疗 首选中枢神经兴奋剂类,常用哌醋甲酯,一般1040mg/d,13次/d,最晚一次不晚于16时。匹莫林一般2060mg/d,早晨一次服用。常见不良反应有食欲减退、头痛、失眠、心悸、抽搐等。 2.心理治疗 可选用的治疗方法很多,如支持性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行为治疗等。 3.其他 可采用认知行为治疗、感觉综合治疗、脑电图生物反馈治疗等均可改善患儿症状。,护理评估,(一)主观资料 评估患儿发病情

7、况,有无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智力水平降低及学习困难,其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情况等。 (二)客观资料 重点评估患儿注意程度及活动情况。,护理诊断,1.有暴力行为的危险 情绪不稳、易冲动有关。 2.社交障碍 注意力不集中、活动过度、扰乱课堂秩序、受到老师与同学歧视有关。 3.知识缺乏 患儿和监护人缺乏疾病知识有关。,护理措施,1.培养注意力 2.锻炼自控力 3.稳定情绪 4.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5.提高学习能力,健康教育,1.根据父母知识水平,适当补充有关多动症的疾病知识。可举办父母学习班,使父母学会用和谐的方式和患儿沟通,采用良好的方式限制其不良行为,指导完成家务劳动,培养患儿人际交往与社会适应

8、能力。 2.提供安静、舒适、安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3.遵医嘱使用药物,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保证营养、睡眠。 4.注意保健预防,积极开展儿童心理卫生工作。,第二节 孤独症患儿的护理,一、概念,儿童孤独症是起始于婴幼儿时期的心理发育障碍性疾病,以社会交往障碍、言语和非言语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活动刻板、重复为基本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发育落后。,二、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很多学者从遗传、脑器质性疾病、神经生化因素、免疫因素等进行了研究,但迄今尚无定论。,三、临床表现,(一)社会交往障碍 (二)言语和非言语交往障碍 (三)兴趣范围狭窄,活动刻板、重复、单调 (四)其他,四、诊断依据

9、,起病于三岁以内; 以人际交往障碍、语言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主要表现;社会交往功能受损; 排除Asperger综合征、heller综合征、Rett综合征、特定感受性语言障碍、儿童精神分裂症等其他疾病。,五、治疗,抗精神病药进行对症治疗。 强调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运用教育训练、家庭治疗、游戏治疗、社会心理支持等综合治疗。,护理评估,(一)主观资料 1.患儿与父母及周围人的交往能力 2.语言和言语交往能力 3.有无重复刻板的行为 4.家庭状况及社会支持情况。 (二)客观资料 1. 有无语言、非语言交流能力 2.社会交往能力、智力水平、生活自理能力 3.评估其实验室及其他辅

10、助检查。,护理诊断,1.社交障碍 发育障碍有关。 2.言语沟通障碍 言语发育障碍有关。 3.生活自理缺陷 发育、行为障碍有关。,护理措施,1.基础护理 做好安全及生活护理,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 2.特殊护理 重在言语训练和社交训练。 言语障碍影响患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尽力帮助患儿训练反复练习吐气的动作,以使发声得以锻炼。 进行社会交往能力训练。,健康教育,给家长讲解孤独症疾病知识,提供指导及训练方法。 教导家长教育训练的方法,及时给予心理咨询和指导。 掌握基本药物知识,注意观察服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争取社会支持,不断加强沟通。,第三节 抽动障碍患儿的护理,一、概念,抽动障碍(tic dis

11、orders)是一组主要发表于儿童期,表现为运动肌肉和发声肌肉抽动的疾病。 根据发病年龄、病程、临床表现和是否伴有发声抽动分为: 短暂性抽动障碍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Tourette综合征,二、病因及发病机制,本病具体病因不清 Tourette综合征、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以生物学因素,尤其是遗传因素为主要病因。 短暂性抽动障碍可能以生物学因素或心理因素之一为主要发病原因,也可能两者皆有。,二、病因及发病机制,(一)遗传因素 (二)神经生化学 (三)心理因素 (四)其他:围生期并发症,如产伤、窒息、早产、低出生体重,有头部外伤史。,三、临床表现,(一)基本症状 抽动主要表现为运动抽动或发声

12、抽动,包括简单或复杂性抽动两种形式,可发生在单个部位或多个部位。 抽动症状的特点是不随意、突发、快速、重复和非节律性,可以受意志控制在短时间内暂时不发生,但却不能较长时间地控制自己不发生抽动症状。在受到心理刺激、情绪紧张、躯体疾病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发作较频繁,睡眠时症状减轻或消失。,(二)临床类型,1.短暂性抽动障碍(transient tic disorder):又称抽动症(tics),是抽动障碍的最常见亚型。 特点为急性单纯性抽动,常限于某一部位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群发生运动或发声的抽动。 多首发于头面部,如眨眼、皱额、张口、侧视、摇头、斜颈和耸肩等。 少数表现为简单的发声抽动症状,如清嗓、咳

13、嗽、吼叫、嗤鼻、犬叫或“啊”、“呀”等单调的声音。 起病于学龄早期,47岁儿童最常见,男性为多。,(二)临床类型,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chronic motor or vocal tic disorder):是以限于一组肌肉或两组肌肉群发生运动或发声抽动(但两者不并存)为特征的一种抽动障碍。 多数患儿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运动抽动,少数患儿表现为简单或复杂的发声抽动,一般不会同时存在运动抽动和发声抽动。 抽动的频度可能每日发生,也可能断续出现,但发作的间隙期不会超过2月。慢性抽动障碍病程持续,往往超过1年以上。,(二)临床类型,3.Tourette综合征(Tourettes syndrom

14、e):又称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或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以进行发展的多部位运动和发声抽动为特征的抽动障碍。 一般首发症状为简单运动抽动,以面部肌肉的抽动最多,呈间断性,少数患儿的首发症状为简单的发声抽动。随着病程进展,抽动的部位增多,逐渐累及肩部、颈部、四肢或躯干等部位,表现形式也由简单抽动发展为复杂抽动,由单一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发展成两者兼有,发生频度也增加。 多数患儿每日都有抽动发生,少数患者的抽动呈间断性,但发作间歇期不会超过2月。,(四)实验室检查,50%60%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为慢波和棘波增多,出现在额叶中部。 10%Tourette综合征患者的CT有非特异性异常,PET示脑基底

15、核部位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高。,(三)其它症状,部分患者伴有重复语言和重复动作,模仿语言和模仿动作。 40%60%合并强迫性格和强迫症状。 50%60%合并注意与多动障碍。,四、诊断依据,1.短暂性抽动障碍: 起病于18岁前,以47岁儿童最常见;有单个或多个运动抽动或发声抽动;抽动天天发生,一日多次,持续2周但不超过12个月;排除Tourette综合征、小舞蹈病、药物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 2.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起病于18岁前,至少已持续1年;不自主运动抽动或发声,可以不同时存在,常1日发生多次,可每日或间断出现;在1年中没有持续2个月以上的缓解期;排除Tourette综合征、小舞蹈病、药物

16、或神经系统其他疾病。 3.发声与多种运动联合抽动障碍: 表现为多种运动抽动和一种或多种发声抽动,多为复杂性抽动,二者多同时出现;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患儿感到痛苦和烦恼;起病于18岁前,症状可延续至成年,抽动几乎天天发生,1日多次,至少已持续1年以上,或间断发生,且1年中症状缓解不超过2个月;排除其他疾病。,五、治疗,(一)药物治疗 1.氟哌啶醇 有效率60%90%。常见不良反应为嗜睡、乏力、头昏、胃肠道不适、兴奋、失眠等。 2.硫必利 有效率76%87%。其特点为椎体外系副反应较少,适用于7岁以上患儿。常见副作用为嗜睡、乏力、头昏、胃肠道不适、兴奋、失眠等。 3.苯胺咪唑啉 (可乐定,clonidine):属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有效率50%86%。对合并注意缺陷与多动障,或因使用中枢兴奋剂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而诱发抽动症状者首选此药。 4.利培酮 药物主要有镇静和椎体外系副作用。 5.氯米帕明 为抗抑郁剂,适用于合并强迫症状的抽动障碍。,(二)心理治疗 家庭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神经病/精神病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