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2176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4.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一轮复习哲学生活 谚语典故 哲理总结(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谚语典故话哲理:唯物论部分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2.望梅止渴;心灵手巧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3.掩耳盗铃;画饼充饥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否认事物的客观存在。4.画蛇添足人们应如实反映客观事物,不能主观、任意地加以歪曲。5.闭门造车做事主观,不从实际出发。6.听天由命;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主观决定客观的唯心主义世界观。7.郑人买履;按图索骥;邯郸学步;对牛弹琴;生吞活剥;削足适履;照本宣科做事情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生搬硬套。8.抱薪救火;扬汤止沸;饮鸩止渴不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与对待,必然事与愿违。9.知彼知已,百战不殆深入调查实际,全面分析情况,才

2、能获胜。10.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1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物质的运动有其客观规律12.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片面地看问题。13.刻舟求剑否认物质的绝对运动,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14.方生方死;朝令夕改 否认事物的相对稳定和静止。15.因风吹火;顺藤摸瓜;顺水推舟;疱丁解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事半功倍,收到好的效果。16.揠苗助长;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违背客观规律,必将受到规律的惩罚。17.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科学地结合起来。18.人定胜天;愚公移山;精卫填海;

3、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自强不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认识规律,利用规律,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谚语典故话哲理:认识论部分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凡事要好,须问“三老”;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出真知。2.放之四海而皆准真理的客观性;科学认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3.学以致用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屠龙妙术;纸上谈兵割裂实践和认识、理论和实际的辩证关系,不把理论运用于实践。5.真金不怕火来炼;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谚语典故话哲理:辩证法部分一、联系的观点1.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唇齿想依

4、;唇亡齿寒事物联系的普遍性。2.竭泽而渔;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3.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4.高瞻远瞩;高屋建瓴要善于从整体上看问题。5.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从整体和长远方面看问题,局部关系也很难处理好。6.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坐井观天只见部分,不见整体,用形而上学的观点看问题。7.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从事物的整体和大局出发,才能看清事物本身。8.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牵一发而动全身部分对整体有时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二、发展的观点1.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物竞天择;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

5、观点看问题。2.除旧布新;推陈出新;吐故纳新;弃旧图新;新陈代谢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我们要支持和促进新生事物的发展。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4.好事多磨;一波三折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5.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水滴石穿;防微杜渐;循序渐进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重视量的变化和积累6.田忌赛马事物的构成成分及其排列组合的变化,会引起事物的质变。7.瓜熟蒂落;水到渠成量变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必定会引起质变。8.当机立断;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事物的量变超过临界点,就要抓

6、住机会,促成其质变。三、矛盾的观点1.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乐极生悲;因祸得福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2.吃一堑,长一智;失败是成功之母;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居安思危要从矛盾双方相互转化方面来看问题,要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3.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化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4.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5.白马非马割裂事物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以矛盾特殊性来否认矛盾的普遍性。6.见微知著;一叶知秋;一滴水可以反映出太阳的光辉;万变不离其宗矛盾的特殊性不能离开矛盾的普遍性。7.人与人不同,花有百样红;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兵来

7、将挡,水来土掩矛盾的特殊性。8.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坚持两分法,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反对一点论。9.画龙点睛;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牵牛要牵牛鼻子 看问题、做事情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10.统筹兼顾;好花还需绿叶扶;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既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又不能忽略事物的次要矛盾。11.舍本求末;本末倒置;丢了西瓜捡芝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颠倒了主次矛盾的关系。12.十个指头按跳蚤;隔靴搔痒没有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没有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13.白璧微瑕;瑕不掩玉 看问题要分清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4.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看问题如果不分清

8、主流和支流,就不能认清事物的性质,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谚语典故话哲理:历史唯物主义部分1.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2.一方有难,八方支援集体主义是我国人民新时期正确的价值取向。3.大公无私;舍生取义我们应该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4.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相互储存、相互转化的,我们应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5.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人不为已,天诛地灭自私自利的极端个人主义。6.卧薪尝胆人生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八字成语中蕴含的哲理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些成

9、语、俗语都是古典文化的精华,其都包含着古人深刻的哲学思考、对于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都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政治学习、考试中有着很重要的考察比重,本文集中归纳常见八字成语、俗语中的哲学意义,望对学习有所帮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既要遵重客观规律,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行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喜鹊叫喜,乌鸦叫丧:否认事物联系的客观性。量体裁衣,对症下药:从客观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任何事情都在一定条件互相联系着,整个世界

10、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质变,矛盾就会转化为它的对立面。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全面地看问题。又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等同属此类。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由一点一滴的量的变化开始量变引起质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说明新事物虽然开始比较弱小,但它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所以最终必然战胜旧事物。

11、又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等,也是比喻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竭泽而鱼,杀鸡取卵: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只顾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利益。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能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关键性部分有时能影响联系的成败。这是说全局与局部不可分割,既要顾全大局,也不可忽视局部联系对整体的影响作用。否则,往往因局部的失败而酿成全局的失败。又如,“木桶原理”,“一只老鼠害了一锅粥“也是这个意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普遍联系的观点是我们任何时侯都不能忘记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同

12、一事物,由于个人的知识结构不同,看法也就不同。例如,一张清明上河图,画家是从美学角度看的,经济学家是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史学家则是从社会历史角度看的。相反相成,相辅相成: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又如,我们常听到的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是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说明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13、,必须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样才能在规律的指导下,克服困难,赢得胜利。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思想是指客观事物不断地变化,发展,要适应变化了的情况,就必须破除旧观念,破除迷信盲从;实事求是就是说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从中引出规律性,按规律办事。这两者是统一的,没有实事求是的精神,思想就不可能解放;反之,思想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情况,也就谈不上实事求是了。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体现了矛盾同一性原理。即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又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满招损,谦受益”,“居安思危”等都包含着矛盾同一性原理。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违背了矛盾普遍性的原理,是用一种片面观点看

14、问题,搞一点论,否定两分法。又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同属此类。抓好典型,兼顾一般:符合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要求我们实际工作中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重点和关键。又如,“统筹兼顾,适当安排“,”学会弹钢琴“等都是这一道理。举一反三,闻一知十:是说人们要想获得新的知识,就必须掌握推理的思维方法。因为,只有学会推理(包括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才能掌握事物的规律性,从而使人的知识不断地扩展和深化。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比喻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人的认识是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而获得的,离开了实践,认识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又如,“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不打不相识”等,都是讲的这个道理。入山问樵,入水问渔。 樵夫熟悉山中的情况,渔民了解水的习性,故要“入山问樵,入水问渔”。这句俗语说明人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