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16140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大名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文科体育班)---精校解析Word版(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体育班第一次月考试题历 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1.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起兵反叛侄儿朱允炆,攻占都城南京,赶跑了当时明朝建文帝朱允炆,登上皇帝宝座,史称明成祖。他虽然成功开创了中国封建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但后来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A. 是以武力夺取皇位的B. 违背了嫡长子继承制C. 违背封建道德规范D. 不符合封建史家的利益【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朱棣是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他不是嫡长子,按照宗法制度他无权继承皇位,所以答案选择B项。朱允炆是朱元璋嫡长子朱标的嫡长子,他有继承权。A项符合材料内容,但不是主要原因,所以

2、排除A项。C项是无关项。D项说法本身不正确,史家修史并不是为其自身利益服务,他应该是服务于他所生存的封建王朝利益的。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度2.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B. 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C.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D.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以看出,由于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高低为标准来选拔官吏,导致寒门子弟入仕的比例逐渐下降;隋唐时期开始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导致寒门子弟入仕比例上升,故C项正确;寒门子弟入仕比例的高

3、低与选官制度的变化有关,与社会环境关系不大,故A项排除;BD项是科举制实行的影响,排除。3.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的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 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 强化君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 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 缓和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答案】B【解析】【详解】制度的完善在于是否适合当时的实际,而非不断地改革,排除A;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君主权力的不断加强,丞相权力在不断削弱,直至废除,可见加强皇权是改革的核心,故选B;古代

4、中央机构改革的核心是加强皇权,而非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排除C;君权与相权是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一对基本矛盾,这一制度稳定的基础依赖于皇权,排除D。4.惠帝三年(前192年),部分地恢复了秦的御史监郡制度,文帝十三年(前167年)遣史分刺各地,督查监郡御史。元封五年(前106年),汉武帝把全国分为十三个州部,各设部刺史,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 鉴于秦朝灭亡的教训B. 州郡县三级体系的出现C. 强枝弱干的决策需要D. 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答案】D【解析】御史监郡制度和形成刺史制度,均是加强朝廷对地方官员的监督,反映出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故答案为D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此时的

5、州还没有成为地方上最高一级行政单位,排除B项;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强枝弱干相悖,排除C项。5.下列有关辛丑条约有别于以往的不平等条约最突出的、最能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确立的是A. 签约国之多超过以往任何一个不平等条约B.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 京津军事要地为外国派兵驻守,清政府被解除武装D. 清政府必须严厉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D正确;签约国多、划定使馆界、京津军事要

6、地为外国派兵驻守不能体现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能体现“最突出的、最能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确立”的特点,故ABC错误。6.义和团揭帖中有以下诗句:“沿河一带建楼房,扯旗放炮逞刚强;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这反映出义和团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 盲目排外性,对清政府缺乏警惕B. 利用迷信,具有浓厚的封建落后性C. 缺乏正确斗争目标和正确理论指导D. 组织过于松散,没有统一的领导【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了义和团运动。根据“有朝西北真主来,一炬火光化无常”可知义和团的斗争局限于打击破坏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斗争目标和方向,最终导致义和团运动的失败。盲目的排

7、外性、利用迷信以及没有统一领导在题意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A、B、D项;故选C。【点睛】义和团作为农民自发组织起来的运动,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且义和团本身也具有巨大的破坏性。义和团没有严密的组织形式,没有先进的政党领导,没有科学理论指导,在清政府和外国势力的联合镇压失败。这些都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表现。 7.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A. 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 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

8、利【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是强调,反对帝国主义干涉中国内政,体现了民族意识;“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强调,主权属于人民,人人有权利来管理自己的国家,体现了民主意识。可知A项最正确,BCD项说法正确,但比较片面,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影响8.三字经自宋代问世以来,随时代发展而增改,以下为节录部分:道咸间,变乱起。始英法,扰都鄙。同光后,宣统弱。传九帝,满清段。革命兴,废帝制。立宪法,建民国其中“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是指A. 太平天国运动、天朝田亩制度B. 维新变法运动、钦定宪法大纲C. 义和团运动、中华

9、民国宪法D.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答案】D【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革命兴”、“立宪法”分别指的是辛亥革命的爆发以及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ABC都不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这里所说的革命是指辛亥革命而非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均非革命活动。9.美国一位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A.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B. 进行工农武装割据C. 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D.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

10、战线【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认识与理解。依据所学,大革命失败,中共召开了八七会议,举行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的起义。毛泽东领导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挺进井冈山,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即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分析选项,B项符合题意;A项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做出的决议;C是1935年瓦窑堡会议的内容;D是1937年的洛川会议上做出的决议。所以应选B。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国共十年的对峙工农武装割据10.中共扩大的六中全会政治决议案曾对近代中国某一时期的反侵略斗争作出如下评价:“造成了我中华民族空前未有的团结和进步”,“增加了敌

11、寇内外的困难,博得了全世界先进人类的对敌谴责和对我同情”。其评价的是A. 义和团运动中民众对八国联军的抵抗B. 国共两党联合领导的北伐战争C.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D. 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的胜利【答案】C【解析】“中华民族空前未有的团结”指的是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中国人民的顽强抗争,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而非义和团运动、北伐战争,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当时正在抗战,民主革命尚未取得彻底的胜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11.抗战时期国民党军队在沦陷区进行了敌后游击战,据统计到1940年前后,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

12、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这一现象说明A. 国民政府坚持全面抗战路线B. 国民党的敌后抗战牵制了日军力量C. 国共两党亲密合作共同抗战D. 国民党军队坚持抗战成为中流砥柱【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反映了国民党敌后游击战的历史地位,因此B项说法正确;A项说法与材料所示信息无关,可以排除;材料只是说国民党敌后抗战,没有说国共关系,故C错误;D项说法错在“共产党的军队”,材料信息为国民党的相关史实,可以排除。【名师点睛】抓住关键

13、信息“国民党敌后游击战达到鼎盛时期,人数达100万人左右,一度成为日军重点进攻的对象”即可。12.“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 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 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等信息可知,该制度与少数民族有关,观察选项可知B项正确;ACD项与题

14、干信息不符,故排除。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3.2015年全国政协会议召开的时间为3月3日至13日,全国人大召开的时间为3月5日至15日,以往每年的政协和人大会议召开的时间也具有上述特点。这种时间安排最主要是基于A. 政协通过的决议须经过人大审核B. 照顾双重身份代表的需耍C. 人大代表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D. 避免重大决策失误的需要【答案】D【解析】政协的职能是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作用,政协的建言献策有利于科学、民主决策。人大的职能是立法、决策。政协先于人大召开,有利于避免重大决策失误,故D正确;政协通过的决议经过人大审核,其主要目的仍然是避免

15、重大决策失误,故A排除;双重身份代表不利于民主政治的推行,一般在全国政协和全国人大中很少有双重身份代表,故B错误;人大代表并不是由政协会议选举产生,故C错误。故选D。14.据人民网报道:1974年,为打击侵入我西沙群岛的南越当局,中国政府决定东海舰队“直接通过台湾海峡”驰援南海。台湾蒋介石海军不仅没有阻拦,还友好地亮起“请通过”信号。2008年马英九就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后,很快促成两岸直接“三通”。这说明台湾民党当局A. 拥护“和平统一、一国两制”B. 希望与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C. 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D. 与共产党和民族根本利益一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在民族利益上是一致的,说明国民党当局认同和坚持“一个中国”原则,C项正确;“一国两制”是大陆所拥护的,台湾并没有;实事上,是中共希望与国民党结合统一战线,B项说法错误;与共产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说法是错误,两个政党是不同的阶级政党,D项说法错误。考点:现代中国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一个中国原则15.菲律宾前外长卡洛斯罗慕洛在谈到“万隆会议”时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