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16114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一历史必修一1.2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精校解析Word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4分,共8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政治是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后的郡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手段。这反映了秦朝后A. 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B. 由古代人治到现代法治C. 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 由君主专制到君民共治【答案】C【解析】据材料“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后的郡县制、官僚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本质上属于血缘贵族政治,郡县制、官僚制本质上属于官僚政治,故材料反映了秦朝后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故C项正确;“郡县制度取代分封制度”属于政治制

2、度演变的现象,不是本质,故A项错误;秦朝法律控制手段仍然属于古代人治,不是现代法治,故B项错误;秦朝政治制度仍然属于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君民共治,故D项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解题的前提条件是熟练掌握“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含义和表现,再扣住材料“从西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到秦朝后的郡县制、官僚制”即可对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判断,得出正确答案。2.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秦始皇此举意在A. 维护皇权尊严B. 弘扬三纲五常C. 废除宗法制度D. 取消分封制度【答案】A【解析】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以皇权至上来显示皇帝地

3、位的不可僭越,谥法制度是由皇帝之子与其臣下根据皇帝生前的行为事迹,给予其一个含有褒贬之意的称号,这一行为在秦始皇眼中正是有着僭越之意的,是侵犯了皇权的尊严的,应该予以废除,故D项正确。秦始皇建立的一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并没有废除宗法制一项,排除A;三纲五常最早为西汉董仲舒于春秋繁露一书中所提出,在秦始皇时代是没有的,排除B;分封制是指将土地分给宗族、臣下等人进行治理的政治制度,此制度与谥法制度并无直接联系,不能从题干中看出秦始皇意在取消分封制,排除C。3.“罪己诏”是古代的帝王在朝廷出现问题、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处于安危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发生的一种口谕或文书。据统计,下罪己诏的皇

4、帝数量,唐朝八位、宋代七位、元朝四位、明朝三位、清朝八位。罪己诏颁布的真实意图是A. 强化君主专制统治B. 神话皇帝的权威C. 暴露皇帝的过失D. 挽回不良的影响【答案】A【解析】从罪己诏的目的来看,实际上是君主对自己统治中出现的问题的一种解决方式,实质上是皇帝为自身集权的一种手段,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没有说到本质;C选项错误,罪己诏的目的根本不是为了暴露皇帝的过失;D选项是直接目的,不是真实意图。点睛:本题的关键是“真实意图”四个字,所谓的真实意图指的是罪己诏颁布的实质。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封建社会中君主的一切政治行为都是有利于自身权力的集中的,故本题可以直接选出正确答案。4.据史书记

5、载,秦汉王朝的诸卿中,宗正掌皇族姻戚之名簿,太仆为皇帝管车马,少府是宫廷总管,将行掌皇后事务等,执掌这些职位的人皆列于朝廷大臣。政府“有几处只是一个家庭规模之扩大”。这一现象表明:A. 君主专制得以确立B. “家天下”的局面形成C. 朝臣分工明确细致D. 官僚政治处于初创阶段【答案】D【解析】从材料看出管理皇帝家族事务的人员皆列于朝廷大臣,体现出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点,说明秦朝虽然废除了血缘贵族政治,开始向官僚政治转变,但仍然遗留有贵族政治的特点,官僚政治仍处于初创阶段,故D正确;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君主专制得以确立,A材料无体现,排除;夏朝建立,“家天下”的局面形成,B错误

6、;材料指说明了部分官员职责,并非全部,无法体现朝臣分工明确细致,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5. 2014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倡导“正能量”成为当下搜索热词。中国自秦汉开始,就已经确立官员监察制度。下列哪一官职(或官员)不具备监察官员的职权A. 中正B. 刺史C. 御史大夫D. 通判【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古代监察制度的内容。中正官是魏晋时期主持官吏选拔的官员,并不具有监察职能,故答案为A。C项是负责监察中央百官;BD项都是监察地方的官员,题干所问为不具备监察官员职权的官职,因此ABD项不符合要求,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监察制度6.秦

7、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B. 中央设三公等官职C. 地方实行郡县制D. 确立皇权至高无上【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D都是秦始皇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内容,D符合基本特征,皇帝总揽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皇位世袭、皇权至上和皇帝独裁。考点: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点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集中体现。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衰亡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即:秦汉至隋唐为第一阶段,历史进步性居主流;北宋至明清为第二阶段,其消极影响日趋突出。历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

8、施都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共性和特殊性。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上层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7.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A.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B.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 颁布细密严苛的律法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旨在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及至始皇”、“吞二周而亡诸侯”,本题实际上考查秦朝加强对地方行政管理相关制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属

9、于中央权力分配,D项属于经济措施,C项属于法律,三项均与题干要求不相符合,排除。C项。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形成与发展在全国推广郡县制8.学者林甘泉发现古籍中没有秦朝授予某人“太尉”之职的记载,他认为:“应当相信,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并因此而达到削弱丞相军权的目的但实际上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这说明A. 秦设“太尉”官职只是后人的猜测B. 秦朝为提高行政效率废除“太尉”C. “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D. 秦统一六国后已无设“太尉”必要【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秦代官制是有太尉一职的”“但实际上

10、太尉一职并未委派给任何人”可以看出,“太尉”设与不授服务于皇权需要,故C项正确,AB项错误;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C。9.秦朝的郡县制管理链不长,即便是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上级对下级也可以进行有效管理,不会出现顾此失彼之弊,郡县政府成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掌然”。这表明A. 各郡县机构仿中央而设置B. 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C. 各郡县由下到上层层负责D. 郡县制消除了割据隐患【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郡县政府就具有中央性,是中央机构的延长之手,中央指挥郡县如“身之使臂”,“治天下如运诸

11、掌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郡县制可有效治理国家,故B项正确。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10.秦汉以后,中国存在一种“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的政治现象。它指的是官员和胥吏的职位均不得世袭,但胥吏却常常利用办事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地。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A. 分封制的长期存在 B. 郡县制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C. 中央集权制度的削弱 D. 不重视对官员的选拔与考核【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但胥吏却常常利用日常工作程序繁琐、官员不熟悉政务之机,使其职位实际成为自家的封建领

12、地”,说明郡县制也不能完全解决地方行政的弊端。故答案为B项。A项不符合史实,分封制已经瓦解;C项是带来的结果,不是原因;D项材料不能反映。11.秦始皇每天要批阅重达一百二十斤的奏章,有时甚至深夜才能休息,这主要是因为A.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B. “以至万世而为君”C.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D. “功过五帝,地广三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反映的是秦始皇每天要批阅很多的奏章,很晚才休息,这是因为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下,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事无大小,都由皇帝决策,故选A。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皇权至上12.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写到:“这

13、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划时代的突破”指的是A. 分封制的实行B. 郡县制的推行C. 科举制的创立D. 行省制度的创立【答案】B【解析】由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划时代的突破在这里是指分封制已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郡县制。故B项正确,A项错误;元朝的行省制度也是按地域划分的,但它不是划时代的制度,故D项错误;C项是选官制度,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择B项。点睛:解题的关键就是材料“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材料内容表明的是秦始

14、皇废除分封制而推行郡县制后的相关现象。13.绅士是大一统的专制皇权确立之后,中国传统社会中所特具的一种人物。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度下绅权和皇权是共存的。宋代官爵恩泽出于皇帝,共存谈不上,共治也将就一下了。元明清三代连共治也说不上,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这说明A. 绅士社会地位的衰弱B.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C. 绅权是皇权的重要补充D. 绅权与皇权相互依存【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绅权和皇权关系的演变,不能说明绅士权威的衰弱,排除A。绅权和皇权关系从共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皇权不断突出,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故B项正确。由材料“绅权成为皇权的奴役了”可知绅权不是皇权的重要补充,排除C。绅权和皇权

15、关系从共存到共治再到奴役说明绅权与皇权并不是相互依存,排除D。14.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将“皇帝”定为自己的帝号,这就是皇帝称谓的由来。其主观目的是A. 炫耀文治武功B. 宣扬君权神授C. 树立专制权威D. 制造暴政依据【答案】C【解析】本题以“皇帝”的称谓为切入点,考查材料信息的分析与解读能力。题干反映秦始皇认为“皇”“帝”都不能彰显自己,故将两者合二为一作为君主的专用称谓,其主观目的应是树立专制权威,C项正确;A项易误选,从表现上有炫耀文治武功的意思,但不符合题意;B是西汉董仲舒提出的,排除;D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光明”“兴益”不符,排除。15.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这个“制”是指A. 分封制B. 郡县制C. 宗法制D. 世袭制【答案】B【解析】略16.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是A. 皇权至高无上B. 中央设三公九卿C. 地方推行郡县制D. 实施严刑峻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BCD都属于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但是从统治者的角度出发,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