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87216023 上传时间:2019-03-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唐山市五校联考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精校解析Word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2019学年河北省唐山五校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卷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 1873年,法国某报纸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写到:“我们是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需要秩序,并不喜欢共和政体。但是,如果联合派(属于君主派)获得胜利,那些现在还留在我们方面的大部分人将投入极端共和派的怀抱去了。”这段话反映出当时在法国A. 政治局面错综复杂 B. 无产阶级建立了共和政体C. “联合派”能带来社会安定 D. 共和派已获得政治上的绝对优势【答案】A【解析】从题目中至少看出三个派别:读者所代表的工业家和土地所有者、共和派、君主派。

2、我们知道1875年共和制的最终确立,仅仅是一票的胜出。工业派不希望君主派胜利,也不希望共和派获得更多的选票,可见当时的错综复杂。(评:这道题对学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符合高考的选拔功能)2.研究邓小平的外国学者,根据邓小平在当代扮演的重要角色,从四个方面对邓小平的历史地位做出了积极评价。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其四,“社会主义思想(即社会主义事业)的救星”。以下能体现“社会主义思想的救星”的是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阐述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两大主题C. 恢复高考制度D.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属于农村经济体

3、制改革的表现,体现“其一,最成功的改革家”;B属于对外关系的认识,体现“其三,世界和平的维护者”;C属于文革后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表现,推动了中国现代化,体现“其二,中国现代化之父”;因此选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主张是对传统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创新。考点: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3.罗马法在罗马帝国时代臻于成熟,其没有触及的可能是A. 限制皇权B. 贵族的权利C. 平民利益D. 财产权【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罗马法保护私有财产,缓和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故BCD三项正确,排除;罗马帝国时代是帝制,法律是维护君主统治的工

4、具,不可能限制皇权,因此答案为A项。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罗马法的内容4.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可见,美国A. 丢掉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B. 认识到与世界合作的重要C. 认可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D. 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外交政策的转变并不能说明美国放弃了单极世界格局的梦想,故A项错误;“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并不是其认为合作不重要,而是其单极格局思想的反映,故B项错误

5、;其放弃“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思想是其认可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的反映,故C项正确;霸权主义是指强国、大国不尊重弱小国家的主权和独立,蛮横地对别国进行干涉、控制和统治,推行侵略扩张政策,谋求一个地区或世界霸主地位的行径。材料与此无关,故D项错误。考点:多极化趋势的加强5.“几日行云何处去?忘却归来,不道春将暮。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该文体的流行时代与下列哪项相同A. 天下第一行书的问世B.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说法的流传C. 宫廷画院最为活跃D. “徽汉合流”局面的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题干中的文体

6、是词,词是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宋代时期,宫廷画派最为活跃,故选C;东晋的王羲之的兰亭序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时间不符,排除A;B项是对唐朝的科举制的说法,时间不符,排除;D反映的是清朝京剧的形成,时间不符,排除。6.世贸组织的建立对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影响。这是由于其在决策中采取A. “求同存异”方式B. 自愿自主方式C. “完全协商一致”方式D. 完全统一方式【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世贸组织抑制强权政治”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以分析出,世贸组织在决策过程中采取了“完全协商一致”方式,故C项正确;A、B 两项所表述的方式都不可能抑制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

7、治,排除;D 项的表述不符合不同国家不同发展程度的现状,排除。7.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了。”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A. 抑制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B. 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衡的比例关系C. 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D.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继承和创新【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1921年列宁实行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恢

8、复和发展,这说明新经济政策适应了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故C项正确;A项包含在C项之中,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到国民经济比例的调整,故B项排除;新经济政策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承和创新,故D项错误。【点睛】“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平息了,城市恢复了生机,市场上商店又开始有了产品供应,物价也随之下降了。”是关键信息。8.1920年瞿秋白到苏俄考察,其后在饿乡纪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俄罗斯现在是“共产主义实验室”在“苏维埃的玻璃管里”颠之倒之实验两下,就即刻可以显出“社会主义的化合物”。下列关于这一做法的表述,符合史实的是“化合物”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当时苏俄实施的政策符合国情苏俄实行普遍义务劳

9、动制和按劳分配政策后来出现的经济问题与此政策有关系A.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1920年是在俄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了打败国内外敌人,在物资奇缺的情况下实行配给制的分配原则,故应排除。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期探索战时共产主义政策9.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

10、的是A. 雅典的直接民主制面临体制性的危机B. 民主和人权思想在当时已经深入人心C. 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D. 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答案】A【解析】抓住题干中“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和“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的信息可知,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出现了危机,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错误。10.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 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B. 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C. 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 “省”奠定了后代地方行政区划的基础【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行省制度,其影

11、响不包括C,因为这不是在解决皇权和相权的问题BDA正确。11.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A. 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 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 罗马法对近代欧洲影响深远D. 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C与材料无关,所以排除;B项“唯一”与材料中的“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相矛盾,所以B错;“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可以看出法律是治国的手段之一,故D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12.周灭商后,推行分封制,如封神农

12、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封黄帝之后于祝(今江苏丹阳),封帝尧之后于蓟(今天津蓟县),封帝舜之后于陈(今河南淮阳),封大禹之后于杞(今河南杞县)。分封制A. 改变了中原地区的落后面貌B. 有利于树立周王的贤明形象C. 使最高统治者权力高度集中D. 确立了王室贵族的特权政治【答案】B【解析】从周王分封的对象来看,不仅仅有自身的家族成员,还有古代先贤的后代,这体现出了周王的贤明的形象,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错误,无法从材料中得出这一结论;C选项错误,这一做法并没有体现出权力集中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分封对象是古代先贤的后代,不是自身的王室成员。13.据统计,九一八事变时,外国人投资有42.8%

13、集中于上海七七事变前,外国人的银行业投资有79.2%集中于上海,进出口和商业有80%,工业有67.1%。造成以上变化的原因是A. 东部沿海受外国经济渗透最早B. 国民政府忙于内战而忽视建设C. 内地民族工业力量薄弱D. 日本帝国主义不断扩大侵华战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中的两大事变以及外商投资区域分布的变化可知和日本的侵华有关,随着列强在中国东北华北的侵略不断加深,外商投资区域也逐渐转移至中国东南,选择D项。A项并非这一时期的发展的情况,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了;B项错误,材料主要说的是外国资本;C项错误,明显可以看出C项并不是说的外资企业集中于上海的原因。考点:日军侵略与外国资本的转

14、移点评:日本帝国主义对华的侵略不断的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外国在华的投资也从日战区向国统区转移。与此相关的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和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都是需要掌握。14.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16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B. 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C. 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巿场经济为基础【答案】A【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15. 英

15、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 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 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 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故排除A项;棉纺织厂发展如此快是因为动力革命蒸汽机的改进,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项;铁路的修建是在1825年,故排除C项;D项不符合当时史实。考点:工业革命点评:工业革命是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标志,因此也是考试的重点,它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技术的逐步的积累而发展起来的。蒸汽机的使用是重要的标志,从此人类的生产摆脱了自然条件的限制,推动欧洲首次普及使用机器、轮船和铁路等交通工具,工厂纷纷建立。常考的地方有工业革命的原因、成果、特点等,此外和工业革命有关的生产关系的变化和世界市场的问题也需要掌握。16.明末清初,出现了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来源于A. 儒家思想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