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87207951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浙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海完小2018年至2019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年级三年级教师字连丛学期下学期学科道德与法治一、课程标准理念依 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与法制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二、教材分析(1) 三年级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他们不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形成。本册教材安排的四个单元不是四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而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四个领域,分别是:第一单

2、元,关于“安全伴我行”的探索。虽然安全这个话题在各类教育中都会涉及,但是在这门课程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专门设单元进行教育可见起重要性。低年级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年级强调了生命高度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保护生命的安全机能学习和人际安全的教育。本册在第一单元按照“珍爱生命,安全记心中,文明守法,平安出行的编排,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会爱护自己的生命,学会自护自救(交通、溺水、防火)人际安全(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的逻辑结构进行教学,分别开展“生命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命”的探索。渗透了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道路交通法等,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生命不可重

3、来,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第二单元,关于快乐学习的探索。 全套教材关于学习教育安排在低中段年级。总体讲三年级强调对学习意义的认识,树立新的学习观和学习自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按照“明确学习意义体验学习快乐掌握学习方法”逻辑结构,分别开展“学习与自身成长的关系”“学习的乐趣何在”“怎样做学习的主人”探索。课程以做时间的主人,我能独立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快乐的课余生活顺序进行编排,可以说体现出了教材的渗透性和合理性,无意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要搞好学习,得先学会把握时间,掌握了这一点后,最后才提到了课余生活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关于生我养我的地方探索。本单元总体来讲培养的是孩子们对

4、自己故乡的认知意识,其次是激发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情。课文首先以我的家乡在哪里为突破口,其实是唤起孩们对自己家乡的方位认知;第二课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题,这里的“俺”字其实就带有家乡的情的意思,课文不用我们而是用“俺”可以让孩子以文字的形式走进自己的家乡,最后一课是家乡人,家乡情,有表入里。最后一课给孩子们诠释了,认知家乡、赞美家乡,其实这就是家乡情。本单元着重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及提高他们对家乡的认知。第四单元,关于“喜看家乡新变化”的探索。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地方,关于这个话题本套教材各年段都有,而本单元以城乡巨变交通连四方美丽家乡三个主题分别开展“如何认知现代城乡发展变化”“

5、了解交通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学着感受家乡的美丽”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尝试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激发为家乡做贡献的理想。这四个领域的主题探索学习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探索,获得感悟并内化于心。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明晰,逐步成为珍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爱学习、会学习、爱家乡的新时代少年。(二)法治教育以融合式方式体现在三年级教材中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全套教材法治教育方式主要体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前法律教育。在中低段设计了许多关于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基础性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些可称之为“前法律教育”,但这些教育有法律教育意义,能够为后续进行的严格意义上的

6、法律教育内容奠定基础。二是融合式法律教育。教材中很多法治教育点是融合到各个年段相关的主题教育之中的,采用分散嵌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三是直接的法律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专门按法治教育的体系集中安排法治教育内容。三年级下册体现融合式法治教育的共四课,第一单元第二课在法治墙专题部分渗透了关于如何报火警的详细知识,第三课第17页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八条内容,第19页同样在法治墙专题部分以一页的篇幅占据了交通发的相关内容;第43页则涉及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单元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三、学科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及法治意识的提

7、高2.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3.学会学习4.爱护并树立建设家乡祖国的意识5.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四、教学重点(一)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把教材中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生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正确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二)注意联系我校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实现班本化教学。1.以教学目标为先导,重组教材,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由课程执行者转化为课程开发者。2.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尽量从儿童熟悉的生活、能感知的生活出发设

8、计教学,引入新课学习。(三)注重引导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1.教师要关注学生,尽量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故事和感受;留给学生充足的说、写、画、演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和学习总结。2.教师转变角色,从一个独白者变成导演,甚至对话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体验,及时地对学生言行进行有效评价,使学生得到提升。(四)注意法治教育内容的准确性与适切性的统一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该遵循“法理”和“教理”的统一。既要体现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力求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和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避免过于生硬和僵化。五、教

9、学难点(一)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探究中学。把教材中静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动态的学生活动,通过活动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正确观念和行为的形成。(二)注意联系我校学生实际,灵活使用教材,实现班本化教学。1.以教学目标为先导,重组教材,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使教师由课程执行者转化为课程开发者。2.注重开发学生身边的、熟悉的课程资源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尽量从儿童熟悉的生活、能感知的生活出发设计教学,引入新课学习。(三)注重引导学生道德的自主建构1.教师要关注学生,尽量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比如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故事和感受;留给学生充足的说、写、画、演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进行

10、评价和学习总结。2.教师转变角色,从一个独白者变成导演,甚至对话者,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分享自己的经验、体验,及时地对学生言行进行有效评价,使学生得到提升。(四)注意法治教育内容的准确性与适切性的统一在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时,应该遵循“法理”和“教理”的统一。既要体现法治精神、理念、原则,力求法律知识的准确性,又要充分考虑并体现学生年龄特点,尽量采用情景和案例教学,学生可以理解的语言,避免过于生硬和僵化。六、教材内容结构(一)三年级教材的学习对象是刚刚升入中年级的学生,他们不再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形成。本册教材安排的四个单元不是四个领域的知识体系,而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的四个领域,分别是:

11、第一单元,关于“安全伴我行”的探索。虽然安全这个话题在各类教育中都会涉及,但是在这门课程里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专门设单元进行教育可见起重要性。低年级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具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中年级强调了生命高度的安全教育,主要有保护生命的安全机能学习和人际安全的教育。本册在第一单元按照“珍爱生命,安全记心中,文明守法,平安出行的编排,树立孩子的安全意识学会爱护自己的生命,学会自护自救(交通、溺水、防火)人际安全(防盗、防骗、防拐、防性侵)”的逻辑结构进行教学,分别开展“生命怎么来的?”“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生命”的探索。渗透了法律知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道路交通法等,引导学生体会生命来之不易,生命

12、不可重来,树立珍爱生命的意识。第二单元,关于快乐学习的探索。 全套教材关于学习教育安排在低中段年级。总体讲三年级强调对学习意义的认识,树立新的学习观和学习自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按照“明确学习意义体验学习快乐掌握学习方法”逻辑结构,分别开展“学习与自身成长的关系”“学习的乐趣何在”“怎样做学习的主人”探索。课程以做时间的主人,我能独立完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健康快乐的课余生活顺序进行编排,可以说体现出了教材的渗透性和合理性,无意中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而要搞好学习,得先学会把握时间,掌握了这一点后,最后才提到了课余生活的重要性。第三单元,关于生我养我的地方探索。本单元总体来讲培养的是孩

13、子们对自己故乡的认知意识,其次是激发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热爱情。课文首先以我的家乡在哪里为突破口,其实是唤起孩们对自己家乡的方位认知;第二课以谁不说俺家乡好为题,这里的“俺”字其实就带有家乡的情的意思,课文不用我们而是用“俺”可以让孩子以文字的形式走进自己的家乡,最后一课是家乡人,家乡情,有表入里。最后一课给孩子们诠释了,认知家乡、赞美家乡,其实这就是家乡情。本单元着重培养孩子们对家乡的热爱情感及提高他们对家乡的认知。第四单元,关于“喜看家乡新变化”的探索。家乡是一个人成长生活的重要地方,关于这个话题本套教材各年段都有,而本单元以城乡巨变交通连四方美丽家乡三个主题分别开展“如何认知现代城乡发展变

14、化”“了解交通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学着感受家乡的美丽”进行探索。引导学生尝试走进家乡,了解家乡,激发为家乡做贡献的理想。这四个领域的主题探索学习围绕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有层次的探索,获得感悟并内化于心。从而达到对问题的明晰,逐步成为珍爱生命、提高安全意识、爱学习、会学习、爱家乡的新时代少年。(二)法治教育以融合式方式体现在三年级教材中法治教育是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全套教材法治教育方式主要体现为三种类型:一是前法律教育。在中低段设计了许多关于规则和规范的教育、基本文明素养的培养、基础性的道德教育的内容。这些可称之为“前法律教育”,但这些教育有法律教育意义,能够为后续进行的严格意义上的法律教育内容奠定基础。二是融合式法律教育。教材中很多法治教育点是融合到各个年段相关的主题教育之中的,采用分散嵌入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三是直接的法律教育。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材专门按法治教育的体系集中安排法治教育内容。三年级下册体现融合式法治教育的共四课,第一单元第二课在法治墙专题部分渗透了关于如何报火警的详细知识,第三课第17页渗透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二十八条内容,第19页同样在法治墙专题部分以一页的篇幅占据了交通发的相关内容;第43页则涉及到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单元涉及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