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206412 上传时间:2019-03-2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新探究大一轮检测(含2019届新题):第九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单元过关检测 word版含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过关检测(九)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在实施“一五”计划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时,中国选择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虽然中共领导人此前曾考虑过首先发展轻工业效果是否会更好些,但在当时的情况下,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很快消失了。“当时的情况”是指()A不具备首先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B优先发展重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C计划经济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D冷战对峙格局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解析:选D。1952年,新中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已经具备发展轻工业的基本条件,故A项错误;首先发展轻工业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故B项错

2、误;计划经济体制是1956年才确立的,故C项错误;“一五”计划(19531957年)的出发点是世界处于冷战之下,国家安全面临威胁,故D项正确。2(2019郑州模拟)1953年12月,中央人民政府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然后对食用植物油也实行了统购和统销;1954年9月又对棉花实行统购,对棉布实行统购和统销。这一政策的实行()A表明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B有利于保障工业化战略实施C反映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D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B。19531957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当时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根据材料可知,中央政府在19531954年逐步实现了对粮食、

3、食用油、棉花、棉布的统购统销,此制度属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内容,这种体制对于推动工业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3(2019广安、眉山模拟)下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粮食产量增长率统计表(据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年度1950年1951年1952年1953年1954年1955年1956年1957年粮食产量增长率14.34%8.05%12.34%1.74%1.59%7.84%4.57%1.2%据此可知,当时()A国民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B工业化推动了农业迅速发展C个体经营方式阻碍农业发展D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解析:选D。材料反映了19501952年土地改革期间年粮食产量增长率都超过了8%,195

4、51956年农业合作化期间年粮食产量增长率都超过了4%,说明国家政策直接影响农业发展,故D项正确。4(2019济宁高三期末)下图为1953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的变化反映出我国()A人民生活已得到重大改善B国民经济的比例趋于协调C国家的战略决策富有成效D综合国力已接近发达国家解析:选C。1953年至1957年是我国“一五”计划时期,经济总量的逐年增长正说明了“一五”计划这一国家战略决策富有成效,故C项正确。5(2019晋中高三高考适应性调研测试题)1956年,毛泽东在谈到上海出现的地下工厂时指出:“要使它成为地上(工厂),合法化,可以雇工。现在做衣服要三个月,合作工厂做的

5、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很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工厂)做对手,还可以开夫妻店,请工也可以。这叫新经济政策。”这说明当时()A三大改造已经完成B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C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D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解析:选B。据材料中毛泽东的话可以得出其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故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主张不同经济成分进行竞争,没有说明三大改造已经完成、私营经济优于国营经济、利用资本主义恢复国民经济,故A、C、D项错误。6(2019湖北稳派教育高三联考)1958年10月,全国文化行政会议上提出“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

6、人人能创作”的目标。这一目标()A迅速地改变了教育落后状况B促成“文化大革命”运动的爆发C具有盲目冒进的“大跃进”倾向D表明苏联教育模式影响深远解析:选C。“人人能读书,人人能写诗,人人看电影,人人能唱歌,人人能画画,人人能舞蹈,人人能表演,人人能创作”这一目标与当时中国文化落后的情况是不相适应的,超过当时的水平,故C项正确。7(2019中原名校质评)1962年的关于几年来宣传口号的初步检查报告重点检査了 1958年、1959 年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包括“违犯客观规律,助长了主观主义发展的错误口号”“高指标、高任务,助长了浮夸风的错误口号”等。这反映出国家()A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B彻底

7、否定了人民公社化运动C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失败D开始纠正农村中的冒进倾向解析:选A。材料中“重点检查了1958年、1959年两年中的错误口号”,反映出国家认识到经济建设中“左”的错误,故A项正确。8(2019石家庄模拟)右图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作品欢腾的葬礼,据此可知当时()A人民欢庆“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B纠正了“大跃进”的“左”倾错误C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D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解析:选C。“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是在1976年,漫画的时间是1979年,故A项错误;纠正“大跃进”的“左”倾错误是在1960年,故B项错误;实现了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是在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

8、会上,故C项正确;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的中共十四大上,故D项错误。9(2019长春模拟)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说:“传统的农业对经济的发展是做不出很大贡献的,但是现代农业则可以,给予农业足够重视的国家都取得较大的成绩。”结合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说明这主要得益于()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C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解析:选A。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土地所有权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农民获得土地的经营权,从而使农民的生产自主权扩大,故A项正确

9、。10(2019济南模拟)下表是中国城市化水平变化表,这反映了()年份城镇人口(万人)城市化率(%)大中城市小城镇197918 49518.962162 361198626 36624.5234710 718199535 17429.0464017 532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B乡镇企业迅猛发展C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 D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解析:选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化率不断提高,契合表格的内容,故C项正确。11(2019重庆名校联盟联考)下面是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图中圈出的两个高峰出现的相同原

10、因是()A借鉴国外成熟经验B管理体制改革的推动C对外开放逐步深入 D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解析:选B。根据“19702010年中国价格指数总体运行趋势示意图”可知,出现价格高峰的时间分别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和20世纪90年代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20世纪90年代初着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故B项正确。12(2019皖南八校联考)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这说明此决策()A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B加快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D

11、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解析:选C。从材料中“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可知,此决策有利于促进当地工农业经济发展,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江西省红色七校高三联考)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对外开放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它对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也有力地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15世纪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人们需要越来越多的黄金、白银等可

12、以充当货币的贵重金属进行商品交易,但西欧本土的金银产量不能满足需求。马可波罗行纪使欧洲人相信东方遍地黄金,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从1487年迪亚士首先开始探索到东方的线路,新航路的开辟使得世界各地各个民族各种文明之间彼此隔绝的状态被打破,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成为统一的人类历史。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材料二顺应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商品互通有无,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丝绸之路概念基础上形成的一个新的经济发展

13、区域。涉及金融、投资、能源、科技、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10多个领域,地理上包括欧亚大陆和太平洋、印度洋沿岸的65个国家和地区;秉持开放包容精神,继承了古丝绸之路开放传统,今天的“一带一路”是在古代中国丝绸之路轴线基础上,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也是各国的利益共享地带。“一带一路”这一战略构想的建设,对于推进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和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稳定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摘编自人民日报2015年2月13日(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丝绸之路与新航路开辟的异同。(1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与古代丝绸之路相比较,“一带一路”的新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

14、论述其建设的重大意义。(9分)解析:(1)需要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的贸易方向、客观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二者的相同之处;然后再从二者所处的时代、目的、交往方式和影响等方面分析不同之处。(2)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从地域范围、合作范围、开放性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相同之处:都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不同之处:背景不同丝绸之路的背景是汉初封建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的背景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目的不同丝绸之路开辟的目的是汉初为解决匈奴威胁,更多出于军事需要和政治目的;新航路开辟是为了开拓市场,掠夺财富,更多出于经济目的。交往方式不同丝绸之路以

15、友好往来为主;新航路开辟则以暴力侵略掠夺占多。影响不同丝绸之路促进了沿线经济文化交流,实现了交往国家共同受益;新航路促进西欧资本原始积累,加速向近代社会转型,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化进程,但也给亚非拉带来民族灾难。(答对任意三点即可)(2)新发展:地域范围更广,开放性更强,合作范畴更大;联系更密切,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实现利益共享。意义: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建设“一带一路”是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有助于中国的经济发展;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进一步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当今世界区域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中国建设“一带一路”将加强该地区的经贸联系与合作,促进经济全球化进程。(答对任意两点即可)14(2019滨州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普通护照的演变19491958年护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