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1273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通市 2015 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我们在继承音乐传统的时候,应持 的态度。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交流从未间断,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中 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音乐也在各民族音乐融合的基础上 ,在世界音乐文化大舞台上绽放光彩。A. 开放 密不可分 百花齐放 B.开阔 亲密无间 百花齐放C. 开阔 亲密无间 渐臻佳境 D.开放 密不可分 渐臻佳境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华为智能手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三,不仅成功树立起中国智能手机的良好形象,而且改变了运营商和消费

2、者对华为手机的认识。B政府部门既要明确其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也要加强对慈善组织和慈善活动的管理,这样才能为慈善事业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C李娜在网球场上的坚韧表现以及所取得的成就,在为中国体育赢得全世界瞩目的同时,也有效传达了关于力与美的正能量。D汉赋虽然呈现出堆砌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锤炼语言辞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突破。3下列标语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3 分)A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 青”。(草坪标语)B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图书馆标语)C扬起希望的风帆,走上新生的坦途。(医院标语)D司机一杯酒,亲人几多愁。 (公路标语)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

3、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这时节,我感到了寂寞。在这寂寞中我意识到了我自己的存在片刻的孤立的存在。这种境界并不易得,与环境有关,更与心境有关。 ,只要内心清净,随便在市廛里,陋巷里,都可以感觉到一种空灵悠逸的境界, 。在这种境界中,我们可以在想象中翱翔,跳出尘世的渣滓,与古人同游。所以我说, 。寂寞是一种清福所谓“心远地自偏”是也寂寞不一定要到深山大泽里去寻求A B C D5对下列材料主旨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对写作有形象的比喻:“基址初平,间架未定,先筹何处建厅,2何处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 ” A写文章应先安排结构,选定材料。B写

4、文章必须注意衔接,前后勾连。C写文章需要打好基础,注重积累。D写文章应当围绕中心,收放自如。二、文言文阅读(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9 题。寄答京友李贽“才难,不其然乎!” 今人尽知才难,尽能言才难,然竟不知才之难,才到面前竟不知爱,幸而知爱,竟不见有若己有者,不见有称喜赞扬不啻若自其口出者,如孔北海之荐祢正平,跣足救杨彪也。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虽惜才,亦以惜才之名好,以名好故而惜之耳。则又安望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呜呼!吾无望之矣! 举春秋之天下,无有一人能惜圣人之才者,故圣人特发此叹,而深羡于唐、虞之隆也。然则才固难矣,犹时时有之;而惜才者则千古未见其人焉。孔子

5、惜才矣,又知人之才矣,而不当其位。入齐而知晏平仲,居郑而知公孙子产,闻吴有季子,直往观其葬,其惜才也如此,使其得志,肯使之湮灭而不见哉!然则孔子之叹“才难”,非直叹才难也,直叹惜才者之难也。夫才有巨细,巨才方可称才也。有巨才矣,而肯任事者尤难。既有大才,又能不避祸害,身当其任,勇以行之,而不得一第,则无凭,虽惜才,其如之何!幸而登上第,有凭据,可藉手以荐之矣,而年已过时,则虽才如张襄阳,亦安知听者不以过时而遂弃,其受荐者又安知不以既老而自懈乎?夫凡有大才者,其可以小知处必寡,其瑕疵处必多,非真具眼者与之言必不信。当此数者,则虽有大才,又安所施乎?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

6、使人信而用之也。然非委曲竭忠,真若自己有,真不啻若口出,纵人信我,亦未必能信我所信之人,憾不得与之并时,朝闻而夕用之也。呜呼!可叹也夫! (选自李贽李温陵集卷四焚书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 分)举春秋之天下 举: 直叹惜才者之难也 直: 可藉手以荐之矣 藉: 则虽有大才,又安所施乎 施:7文中 “何也?以其非真惜才也”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A.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B. 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C.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 以贻之 3D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则又安望

7、其能若己有、不啻若口出如孔北海然也?故非自己德望过人,才学冠世,为当事者所倚信,未易使人信而用之也。9本文谈论人才问题,作者在文末发出“可以叹也”的感叹,请简要概括“叹”的原因。(4 分)三、古诗词鉴赏(10 分)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问题。西塞山怀古刘禹锡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金陵怀古许浑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石燕 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石燕:传说中的一种有灵性的燕子,遇风雨则飞,风雨停则为石。洛

8、中:指古都洛阳。2 第 一 首 诗 中 “山 形 依 旧 枕 寒 流 ”句 运 用 了 哪 种 修 辞 手 法? 寄 寓 了 诗 人 怎 样 的 感 慨 ?( 3 分 )请概括第二首诗中颔联的内容。 (2 分)这两首诗同属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尾联简要分析。 (5 分)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民为贵, ,君为轻。( 孟子)教也者, 。(礼记学记) 朝搴阰之木兰兮, 。(屈原离骚)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 ,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舞幽壑之潜蛟, 。 (苏轼赤壁赋) 予独爱莲之出淤

9、泥而不染, 。 (周敦颐爱莲说 )五、现代文阅读(一) (20 分)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彼 岸杨烽女作家 S 君久居都市。虽然在家有香喷喷的牛奶喝,可总不觉新鲜;出门有汽车坐,可挤挤嚷嚷的;去商店买东西,柜台里都是一张张陌生又冷漠的脸人海茫茫的都市是人性的蛮荒之地,她想。她相信蛮荒之地倒是人性的源头。这天,她风尘仆仆地从都市赶到一处风景地参加笔会。午后到达下榻宾馆,浑身汗黏黏的,于是舒舒服服地洗着澡。猛然发觉腕上还戴着“劳力士” ,便摘下来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她瞥了一眼表针:三点十分。她一边洗澡,一边构思小说美的原野 。她想,这原野应该设在一条河溪的彼岸。热度适宜的浴水轻抚着

10、她的肌肤,使她舒服、酥软和慵倦,她几乎要打盹了猛地,目光透过窗口,望见了窗外远处的翡翠色山谷。一条溪流闪着银光轻柔而浅浅地从山谷里流淌出来。小溪彼岸有一排柳树,如条葱郁的带子向远处逶迤。她顺着柳树朝前走,路狭窄起来,两旁出现山崖,中间一道口子。穿过口子,迎面便是平坦的原野,房舍躲在树木后面,阵阵鸡鸣亮亮传来 竟有一个村落在这里!她又喜又惊:这真有点像武陵人发现“桃花源”似的。她走向最近的一户人家。那家的母女俩正在门前浇园、喂鸡,见她过来,便极客气地请她到屋里歇歇脚。姑娘端茶上来时,她的注意力又落到窗下的一只纺线车上。她起身过去,弓腰入神地看着。她攥着纺车的手把轻轻地摇转,心里感受到一种远逝的时

11、光又回来了的兴奋。有同村的人进屋来看她。 “一家的客就是大家的客呐!”听这话,她心头直热。同村人来了好几茬。想起自己在城里住的那幢楼,各户门一关,互不相干,谁知道谁呀!母女俩把饭菜做好端上来了。饭是新米在鼎锅里焖的,菜是从门前菜园现摘来的,主人还杀了鸡。母女一再催促她:“吃呀,吃呀!”她便不再客气,美美地吃起来。饭后,姑娘端起一箕谷子到屋外去,她也跟着出来,便看见了那个舂米的石碓。青灰色的臼,发黑的木杠。她兴奋地上去踩那木杠的端头,石杵便在石臼里发出咚咚的声音,比城里碾米机的轰轰声优雅得多!踩的时候她伸手摸出收音机。姑娘问:“那是啥?” “半导体收音机。 ”见姑娘不懂,她便拧开了:“下次的医药

12、与卫生节目介绍小孩拉肚子的防治方法。请在明天的这个时候收听。 ”姑娘忽地走向墙边,捡块石子在墙上刻下了此时的日影。又对她说:“明天等太阳快照到这印子的时候,你再把它打开好吗?俺小弟拉肚子,睡在床上好几天了。俺想听听有什么法子治。 ”她看着姑娘刻在墙上的印子,心里想:假如明天是阴天,没有太阳呢?她想到该把手表带出来,可手表还放在浴缸旁的搁架上。她忽看见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进了屋子。“我来赶那鬼,快摆香案!”那五十多岁的男人向母女俩吩咐着,声调里透出不容违抗的威严。这位族里辈分最大的“伯爷”是来给姑娘的小弟“下马”驱鬼的。伯爷转脸发现了她,如鹰的目光便在她的脸上身上飞快地扫视。他拿起张黄裱纸在上面画

13、了符,用刀尖将符钉在大门上,又画了张符焚烧成纸灰后拌5着香灰包了一个小包。 “吃下去,就会好了。 ”那男人道。那母亲唯唯诺诺地接过纸包,畏畏缩缩地走进里屋去。伯爷跟进去。门砰地关上了这情景使她的脸呼地热辣起来。她拼命地沿着来路往回跑。跑啊,跑啊,终于跑到了溪边。她心头一松,哗地掉进水里,水一下没及腰身。天哪!这是那条窄窄浅浅、一迈腿就过来的小溪么?横在面前的是一条又宽又深的大河!她站在水里急愣着她一声惊惧地喊叫,眼前豁然敞亮。她从迷蒙中睁大眼睛,眼前是一汪温暖的清水,她那被现代文明滋养得丰满白皙的肢体浸泡在雪白的浴缸里。浴缸旁边的搁架上,那只“劳力士”表指着三点二十分。下午的太阳在窗外微微发笑

14、!(有删改)12请简要概括梦中乡村的主要特点。(4 分)13请赏析文中画线语句的艺术魅力。(4 分)14 “劳力士”手表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简要分析其作用。(6 分)15请结合全文,探究小说标题“彼岸”的丰富意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8 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丁国强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飘荡。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尘世种种外

15、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寻找心灵的寄托。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庄子列御寇云:“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 ”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飘荡来比喻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人与物同化,失去了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展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强烈的呼唤本性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