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104127 上传时间:2019-03-27 格式:PPTX 页数:78 大小:3.8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课件:必修3 第十二单元 第33讲 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 (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3,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与科技文艺,第33讲,汉代儒学与宋明理学,命题时空坐标,内容索引,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高考感悟 押题演练,课时作业,主干梳理 断点弥补,一、西汉初年:黄老之学 1.背景 (1)西汉建立之初,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汉初的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 (3)道家“ ”适应了汉初“与民休息”政策的需要。 2.内容 黄老之学是指道家学说中的两派,“黄”指黄帝的学说,“老”指老子的学说,包括“治身”和“治国”两个方面,强调“无为而无不为”“因时制宜”,既要尊重自然规律,又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一种

2、“积极的无为”。,无为而治,3.评价 (1)积极影响:从汉初到武帝即位约70年的时间,黄老之学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对恢复经济和巩固西汉政权起到积极作用,为汉武帝时期国家的强盛奠定了良好基础。 (2)消极影响:黄老之学的清静无为,使中央权威被削弱。,二、汉代儒学 1.董仲舒的新儒学 (1)背景,(2)内容 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为加强君权,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 ”和“天人感应”学说。 为维护统治秩序提出“ ”和提倡孝道。 (3)特点 把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新的儒学体系。,春秋大一

3、统,天人合一,三纲五常,【易错辨析】 (1)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仅仅意味着儒家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董仲舒的新儒学还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了“大一统”社会发展的需要。 (2)汉武帝之所以接受董仲舒的新儒学,根本原因在于它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大一统的需要,而不是因为它宣扬的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2.儒家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1)汉武帝的举措,儒学家,太学,(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三、宋明理学 (一)程朱理学 1.背景:儒学危机 (1)客观上:儒学受到冲击,三教合一,(2)主观上:儒学的自身

4、缺陷 儒学自孔子以来主要探求人间的道德和秩序,注重人间世界,而忽视了对天地万物本原和宇宙规律的探讨。,2.内容,天理,格物致知,伦理道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3.影响 (1)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 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2)朱熹编著的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3)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四书章句集注,南宋,【教材补缺】 理学的世俗化 朱熹重视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他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用理学思想重新解释“四书”,使理学透过“四书”而深入人心。他编著小

5、学集注,旨在教育青少年遵循“三纲五常”的道德规范。他编著论语训蒙口义童蒙须知,对儿童的衣着、语言、行为、读书、写字、饮食等方面的习惯,都提出了道德性的行为规范。在朱熹等人的影响下,南宋有相当多的通俗教育读本,如劝孝文劝学文劝农文谕俗文等。这些读物都是将理学思想世俗化,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三字经更为典型,几乎家喻户晓。,(二)陆王心学 1.人物 (1)心学的开创者陆九渊 核心思想:“心即理也”:“理”就是内在的“心”,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 求“理”的方法(方法论):“发明本心”。穷理不必向身心以外的事物探究

6、,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反对“格物致知”。,(2)心学的集大成者王阳明,良知,心外无物,2.影响 (1)陆王心学重视个体的主动作用,肯定普通人生活欲求的正当性,具有一定的思想解放作用。 (2)陆王心学强调人的自觉精神,否定古代经典的绝对权威,客观上冲击了正统儒学的影响,冲破了理学的思想禁锢,对晚明思想界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刺激作用。 (3)陆王心学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对客观知识的学习,造成了之后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概念理解 重点深化,考点一 “王道、帝道、霸道”的糅合董仲舒新儒学,概念解读,法律儒家化 自汉代春秋决狱开始,中国法律走上了儒家化的道路。所谓法律的儒家化,是指将儒家

7、的道德精神注入法律、法令,使封建法律具有了伦理法的性质,即以儒家思想为立法、注律,以及司法实践中定罪、量刑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中国法律的儒家化,形成了礼法合一的特色,影响深远。,针对练1 (2019济宁一中月考)东汉章帝初年,“有人侮辱人父者而子杀之,肃宗贳(赦免)其死刑而降宥之”,这种做法此后便作为司法断案可以比附的典型案例决事比,直到汉和帝时被整理成“轻侮法”,对类似复仇规定了从轻处罚的条款。在以后的复仇判决时,地方官吏往往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减免其死刑。汉代的做法从本质上反映出 A.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 B.中央集权在不断加强 C.君主专制影响政治生活 D.司法程序已日渐完备,解析 因父

8、亲被侮辱而犯罪可以从轻处罚,体现了法律对儒家思想的肯定,其本质上反映出儒家伦理已渗入法律中,故选A项。 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故B、C两项排除; 材料信息并未提及司法程序,故D项排除。,1.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受到统治者重视,迅速成为封建社会正统思想。 (5)具有神学色彩,其哲学思想的本质是唯心主义。 (6)承认现实政治秩序

9、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维护现实统治。,认知深化,2.汉代的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思想内涵:汉代的新儒学将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具有“杂家”色彩,发展与改造了先秦儒学,不是简单地重复先秦儒学的内容。 与当政者的关系:先秦儒学批判暴政而致力于建立理想化的社会秩序;汉代儒学则退而求其次,承认现实社会政治秩序的合理性(如皇权专制),即从批判时政转为维护现实统治。 地位:先秦儒学虽然也是为统治者提供统治方法的政治和伦理学说,但毕竟是在野的、带有相当理想色彩和批评成分的学说;而董仲舒建立的新儒学,则完全是一套官方统治思想,它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被确

10、立为中央王朝的统治思想。,(2)联系 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为新儒学所继承。 新儒学正是在对先秦儒学继承和发展的基础上,使儒学从先秦的民间学说上升为汉武帝时期的官方学说。,考点二 儒学的世俗化宋明理学,概念解读,1.魏晋玄学 魏晋时期出现的一种崇尚老庄的思潮。此时期,一些士人面对严酷的社会现实,转而重视对老子庄子和周易 “三玄”的研究。玄学是把儒家的政治伦理和道家哲学结合起来,形成的新道家学说,是披着道家思想外衣来宣传儒家纲常名教的主观唯心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何晏、王弼、阮籍、嵇康、向秀、郭象等。,2.致良知 致良知是中国明代王阳明的心学主旨。他认为,良知人人具有,个个自足

11、,是一种不假外力的内在力量。“致良知”就是将良知推广扩充到事事物物。“致”本身即是兼知兼行的过程,因而也就是自觉之知与推致知行合一的过程,“致良知”也就是知行合一。“良知”是“知是知非”的“知”,“致”是在事上磨炼,见诸客观实际。“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的本体论与修养论直接统一的表现。,认知深化,1.理学的特点 (1)儒学进一步思辨化。与先秦、汉唐儒学不同,宋明理学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思辨性。传统儒学经由理学家们的改造,道德信条式的理论体系终于变成哲学理论体系。 (2)更加强调伦理道德为思想核心。理学所强调的义理,实质上也就是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无论

12、是理学哲学的本体论、人性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均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3)更多吸收了佛、道思想。宋明理学带有明显的佛道化的特点。宋明理学的佛道化更多地吸收借鉴佛教与道教的形而上学,把佛道的禁欲主义思想吸收进来,把它作为理学的核心思想,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主张。 2.宋明理学对孔孟思想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强调儒家伦理道德、性善,追求圣贤、气节、德操等。 (2)发展 高:把儒家伦理提高为天理。 深:把道德良知深植于内心。 广:把追求圣贤推广到民众。 世俗化。 程朱理学:格物致知(他律);陆王

13、心学:致良知(自律)。,针对练2 (2018衡阳一模)黄仁宇把中国古代晚期社会结构比作一个庞大的美国“潜水艇夹肉面包”,上面是大而无当的文官集团,下面是缺乏组织的农民。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这种社会构成特征,反映出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A.君主专制在特定背景下削弱 B.官僚体制失去对社会的控制 C.儒家伦理观念深入民间社会 D.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畅通,解析 根据材料中“文官和农民两层面包的融合着重于尊卑男女长幼”可知,“尊卑男女长幼”等儒家伦理观念已经深深融入民间社会,故C项符合题意。 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君主专制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 官僚体制运用“尊卑男女长幼”观念加强对社

14、会的控制,故B项表述错误; 古代中国社会各阶层间流通渠道并不畅通,故D项与史实不符。,3.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家国情怀理学家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 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志士最推崇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一种典型的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是比“修身齐家”更大程度的价值实现。将个人的才华、学识贡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价值追求。也是一种使国家民族纵然处于苦难境况而终能屹立不败的精神凝聚力。,素养感悟,史料考法 定向突破,材料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 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 兄弟叔侄,须分多润寡;长幼内外,宜法肃辞严。 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 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 国课早完(完粮纳税),即囊橐(粮仓)无余,自得至乐。 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节选自明朱柏庐朱子家训,获取材料信息,要求:阅读朱子家训节选,找出理学的价值观在中国古代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信息:_ _,理学对中国社会影响深远,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理学的价值观在朱子家训中体现在:强调勤俭教育(“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纲常伦理色彩鲜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