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

上传人:xuz****an 文档编号:8708227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单元检测新人教版必修220180524225(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时间10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1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中。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海上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正确的是()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民主共和观念传播文明开化之风流行新旧观念激烈碰撞A B C D2婚礼上新娘子身穿新式旗袍,头遮喜庆红盖头,新郎一身长袍马褂的装扮。关于这种场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西文明交融的产物 B体现了近代生活习俗的变迁C最早出现于20世

2、纪初之后 D这种婚礼观在20世纪初的城乡普及3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较为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生命力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4晚清重臣翁同龢在日记中描述著名买办徐润的花园时说:“园小而曲折,然楼阁几案皆有夷气。”这里的“夷气”主要是指()A陈设带有西洋风格 B全部供外国富商居住 C园中皆为日式家具 D招聘欧洲建筑师施工5上海外滩曾经是西方列强在上海的政治、金融、文化中心。这里聚集着当年各国的领事馆,各大金融机构,这些建筑构成了著名的“万国建筑

3、博物馆”。这种现象反映了()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西方文明对中国的影响C上海是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 D中西文化交流频繁6“清朝末年,妇女服饰,以上海为最入时,流风所被,几及全国。富贵之家,莫不尤而效之,其人辄顾影自怜,私心窃喜,贫贱者亦步亦趋恐后。”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女性审美观念发生变化 B外来文化被广泛接受C近代社会发生剧烈变革 D上海开近代风气之先7男人拖着大辫子、穿着宽大的褂袍,女人裹着小脚,这是清代中国人的基本装束。然而这一习俗在民国初年就有了很大变化,变化的原因有()新式教育的出现西学东渐的影响中国人现代化意识发生了变化南京临时政府的推动A B C D8在近代,中国的婚礼发

4、生了重大变化。那么推动中国近代新式婚礼发展的因素有()旧式婚礼情况新式婚礼情况1.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1.自由恋爱2.订婚3.婚礼:证婚人、介绍人、主婚人依次入席;证婚人宣读婚书;证婚人、介绍人与新人各盖印章,新郎、新娘交换饰物;行三鞠躬礼;来宾贺词,各种答谢2.问名(互问庚贴子之)3.会亲(即订婚)4.请期(男家备糕点、请柬,说明迎娶日期及各种注意事项)5.纳采(男家备礼纳之女家,俗称“过大礼”“恭迎娶”)6.过妆(送嫁妆)7.娶亲8.回门西方文明的影响维新派主张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的推动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新一代知识分子的倡导和身先士卒A B C D9被称为“有学问的革命家”的章太炎,在报刊上

5、登载征婚广告,所列三条“特征”条件,包括: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这说明()A人们的婚姻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B章太炎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旧有的婚姻观念并没有完全改变 D章太炎属于封建顽固派10.河北无极(无极,地名)有歌谣唱道:“大脚好,大脚乐,去操作,多快活,又不裹来又不缠,又不疼痛又省钱。”中国政府曾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最早是在()A太平天国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后 D解放后11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列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物质生活新变化的是()A生活必需品要凭票证计划供应 B温饱问题获得解决C政府发起“菜篮

6、子工程” D城镇启动“安居工程”12六十五岁的奶奶经常对小孙子唠叨起自己儿时的生活境况,奶奶的唠叨中不可能有()A“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B“人人一身蓝,购布认票不认人”C“服装广告艺术表演班招生” D“宁可不吃肉也不去排队”13.青藏铁路右图是著名歌唱家韩红天路中的“一条神奇的天路”,它“把人间的温暖送到边疆,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各族儿女欢聚一堂”下列有关我国铁路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有()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西北、西南与内地之间基本没有铁路交通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成了宝成、兰新等铁路,加强了内地与西北、西南地区的沟通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营运总里程已经跃居亚洲第一、世界

7、第四2006年,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西藏的土特产开始走进内地人们的生活A B C D14有资料说:“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自唐代起,中国就有了邸报。但邸报的作用仅限于传达朝政信息,所载内容无非是皇帝诏令、诸臣奏议与宫廷动态而已,且只供官吏士大夫阅览。及至晚清,欧美传教士和商人来华办报,将西方报纸模式输入中土,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绪。从上述资料中可以获取有关中国报纸起源的信息是()唐代“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晚清时中国有了近代报纸“邸报”是官吏士大夫创办的中国近代报业是欧美传教士和商人开创的A B C D15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

8、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开阔视野关注国事启迪民众传播新知A B C D16.右图是1936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从中你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这是姜曦为她的诗词集做的广告1936年以前中国已出现电影和影星报纸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体名称的西化成为一种潮流A B C D17右图是某一时期使用的国文教科书的一页,从中我们可以获取的正确信息是()中国当时受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这一时期应为前的清朝晚期当时的教学已开始讲授近代科学知识当时电话已走进中国千家万户A B C D181896年8月11日,上海著名游乐场所之一徐园在杂耍节目中穿插放映了“西洋影戏”大受观众欢迎。这是电影

9、在中国公众娱乐场所的第一次公开放映。由此可见电影发明后很快传入中国的原因不包括()A电影作为艺术形式的新颖性 B清政府笼络民心的需要C公众娱乐活动的进行 D电影放映带来丰厚利润19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 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广播传媒的普及 D电视机的成功发明20“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高度地概括了它对人类社会生活及人类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活动的重大作用和影响。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B在现代社会中,电子信息技

10、术发展迅速,影响深远C电子计算机技术由个人电脑时代进入整个网络时代D数字网络技术已经普及到千家万户,深入生活领域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二、非选择题(第21题20分,第22题14分,第23题16分,共50分)21服饰是一种文化现象,浓缩着历史的、民族的、时代的精华。其发展变化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近代中国人们的衣着服饰 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30年代旗袍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衣着服饰50年代列宁装最时髦60、70年代绿色军装最流行80年代初的结婚照90年代的结婚照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近代人们服饰着装的特点,并阐释

11、其原因。(5分)(2)为什么建国初期,列宁装最时髦,而六七十年代绿色军装最流行?(5分)(3)90年代的结婚照和80年代的结婚照相比,服装和人物表情上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6分)(4)综合以上认识,分析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哪些因素的影响?(4分)22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是一份清末衙门堂审记录(节录):“女子严阿苏,现年十六,与梁海相识月之初十日,梁遇阿苏于路,因邀同行,为巡士盘获(抓获)。官:何时与梁相识?严阿苏:在途中相识,我中意他!官:此事汝母知否?严阿苏:此不干母亲事,且母亲亦任我自由择配。官(斥梁海):阿苏纵向汝求婚,汝何不告其母?不凭媒妁之言,居然携少女同游,有伤风化。判将分别

12、收押,听候核办。”1908年12月图画新闻请回答:(1)当时人们的婚姻观如何?请结合所学知识并利用上述材料进行论证。(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上述婚姻观念出现的原因。(6分)23交通工具的改进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材料一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材料二2010年1月,工信部网站正式发布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关于签订2010年汽车下乡生产企业协议的通知,标志着2010年汽车下乡工作正式启动。材料三2010年南非世界杯更成为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力点。据了解

13、,腾讯网、新浪、搜狐等网络媒体都与CNTV展开合作,获得南非世界杯视频权益,为了拿到更加及时和独家的报道,国内的网络媒体之间展开了激烈的竞争,利用更快速的行动争夺优先权。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交通工具是在哪一时期出现的?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2)材料二中的交通工具最早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举例说明当时的科技成就还有哪些表现?(列举两例)(4分)(3)材料三反映了人类进入什么时代?其标志是什么?(5分)(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的影响。(2分)【答案解析】1A从作者将旗袍改称为“暖袍”的动机看,作者并非不能接受该服装,所不能接受的是其名与“满清”关联的字样,因此没有新旧观念的碰撞,故排除,其余符合题意。2D学生易区分不清C、D项,新式旗袍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