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78280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障儿童的感知、认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ppt(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障儿童感知能力训练的设计与组织,王姣艳,一、智障儿童感知觉能力训练的内容,感知觉刺激训练: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方面的刺激训练 感觉统合训练:本体觉、平衡觉、触觉等方面的统合训练,二、智障儿童感知觉能力训练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感知觉刺激训练 1. 视觉刺激活动 捂眼;躲迷藏;照镜子;玩陀螺;看清楚并触摸物体边缘;鼓着脸应怒视;用放大镜看东西;暗室内看手电筒的照射并追踪;戴太阳眼睛;吹气泡;看彩色球转动并做鬼脸;夜晚/暗室与明亮处的区别以及用荧光笔作画;暗室内开关灯泡;暗室内有色灯泡的观看游戏;装饰圣诞树;观看彩色旋转球;暗室中照。,二、智障儿童感知觉能力训练活动的设计与组织,2. 听觉

2、刺激活动 耳语;掩耳游戏;拿塑胶锤追打物体;听音乐盒,闹钟等有声音物品并找寻;打电话;玩各种乐器;用耳机听音乐或自己说话的录音带;敲打置于头上的脸盆或铁盒;坐在会放气的物体上;听儿歌入眠;听口哨声;听音乐盒;浴缸内唱歌沐浴;玩竹枪;用对讲机说话;用听诊器听心跳声。,二、智障儿童感知觉能力训练活动的设计与组织,3.触觉刺激活动 轻轻拥抱;摩擦身体各处;对着脸耳手脚吹气;身体各处贴胶带;自己摩擦手脚等处;利用毛巾等布料摩擦手脚等处;利用各种刷子摩擦;柔软刷子之摩擦;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玩沙;冲澡;泡沫澡;靠着手心手腕说话;用水管冲水;电动刷的摩擦。,二、智障儿童感知觉能力训练活动的设计与组织,4.

3、 本体觉、平衡觉的刺激活动 摇船;追跑;骑在肩上走路;背着跑跳;骑马;走在成人背上;抬高;空中飞人;从高处往下跳;翻转;坐轿子(父母双手搭成链状方形);拉臂举高;翻筋斗;手推车(用手走路);翻筋斗:在成人腹部用脚力翻身);直立回转;横抱回转;摇摇船(父母分别抓住双手和双脚);倒立;倒立摇晃;扔到沙发或弹簧床上;乘坐旋转马;旋转列车;乘坐工公车/汽车/火车;乘坐电梯;云霄飞车。,二、智障儿童感知觉能力训练活动的设计与组织,5.其他各类感觉刺激活动 压觉活动:背后有坐垫或棉被轻轻挤压孩子,拧手脚等处;紧抱。 痛觉刺激活动:轻拍打身体各处;拧手脚部位;用指尖弹打;捏皮肤;轻碰(撞)头;用塑胶锤轻敲头

4、;掷球打身体;丢小球打身体各处;用刷子敲打;有节奏地敲(拍)打肩,胸部;配合童谣拍打腹部,臀部,头部和脸颊。 振动感觉活动:利用电动按摩器;痒感觉活动;呵痒 温觉刺激活动:;吹气在脸,手,脚上;热毛巾擦脸和手;体验各种大容器内不同温差的水;接触冰快;手握冰快;洗澡时交换冲水。 水中感觉活动:;浮在水面上(浴缸);在海及有浪潮泳池中戏水。,二、智障儿童感知觉能力训练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二) 感觉统合训练 感统训练全称是感觉统合训练,其本质是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参加,以丰富孩子的本体觉、平衡觉、触觉等感觉刺激,且需要经过特定环境项目的选择和设计,让孩子与特定的环境相互作用,从而刺激其感觉统合能力的发

5、展,而这种特殊环境在家庭或学校里很少见。 感觉统合训练的关键是同时给予儿童前庭、肌肉、关节、皮肤触压、视、听、嗅等多种刺激,并将这些刺激与运动相结合。这种训练对改善儿童运动协调能力、稳定情绪、注意力集中程度和提高学习成绩等具有明显的效果。尤其以触觉、平衡觉、本体觉三种感觉的训练为主。,感统训练活动: 走平衡木;弹簧床上跳跃;半圆球上转动;滚动彩色隧道;玩大龙球;滑滑梯;荡秋千;躺在毛毯上摇动(父母抓四个角);坐在吊笼内回转/摇动;绳索固定脚部回转/摇动,注意事项: 并不是所有的智障儿童都感统失调,应根据需要来选择。 感统训练可在生活中应时而开展,并不一定需要各类感统器材。,智障儿童认知能力训练

6、的设计与组织,认知和认知发展,1. 认知的涵义: 认知是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活动,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角度看,认知过程是人脑接受外界输入的信息,经过头脑的加工处理,转换成内在的心理活动,再进而支配人的行为,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和语言等。 “认知”和“认识”是同同义词,为了和哲学等学科区分开来,心理学称为认知。有人把认知等同于智能,智力开发即认知能力的开发。,认知和认知发展,2. 认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对物理世界的认知:也叫自然认知,即认知自然界各种现象、事物和他们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对数的认知,对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的认知,对类别、序列关系的认知。 社会认知:包括

7、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制约关系的准则、道德规范的认知。 在这些认知活动中,需要运用到感觉、知觉、注意、思维、想象、创造、问题解决等认知心理机能,还包括学习、记忆、语言、动作活动等。,一、智障儿童认知能力训练的内容,(一)自然认知 即对物理世界的认知,认知自然界各种现象、事物和他们之间关系的认知,包括对数的认知,对时间、空间、因果关系的认知,对类别、序列关系的认知。 具体内容:数、运算、分类、排序、空间、测量、时间、速度、因果、言语、阅读。,认知能力训练内容-自然认知,数:数的概念、数的序列、数的组成等,可以通过唱数、点数、数手指等活动练习。 运算:数的运算、数的守恒等。例如,一个盒子中放5颗糖

8、果,变换排列方式,让儿童数出总数。之后拿出、添加糖果数量,让儿童理解数的守恒概念。 分类:花、桌子、颜色等分类。例如:对所给图片中的事物进行分类。 排序:春夏秋冬,白兔、黑兔、白兔、黑兔。例如:给出5根长短不一的小棒,要求按长短序列排列。 空间:形状、大小、距离、方位、几何概念。例如:指路练习。,认知能力训练内容-自然认知,测量:守恒概念(数、长度、液量、固体量、面积、重量、容积)、识图、制图。例如:用手的迁移策略比高矮、测量长度、称重量等。 时间:时距、时序、年龄、钟表。例如:时间的唱数,报时训练。 速度:兔比乌龟跑得快、隧道实验。例如:画出一个小球在桌面滚动的印象画。跑步练习。 因果:风吹

9、灭蜡烛的实验,人为什么能想,石头为什么不能想。例如:对因果关系的图片进行排序。a小孩推了一个大雪人。b大雪人化了,变成一滩水。c太阳照射雪人,雪人变小。 言语:语音、词汇、语法等。例如:读故事、讲故事。,一、智障儿童认知能力训练的内容,(二)社会认知 包括对人、对人与人的关系及制约关系的准则、道德规范的认知。 具体内容:对人和物的区分、对他人的认知、自我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道德认知、情绪认知、心理理论。,认知能力训练内容-社会认知,对人和物的区分:人能吃东西吗?石头能吃东西吗?动物能长大吗?布娃娃能长大吗? 对他人的认知:三山模型实验。对他人的情绪认知。 自我认知:自我概念,我是谁,我是一

10、个什么样的人,自我概念。 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同伴关系,他是我的朋友;亲子关系,妈妈不准我吃糖果。 道德认知:不能拿别人东西,不能撒谎,好人坏人。 心理理论:表情、愿望、信念、意图、意外转移、意外内容、象征游戏等。,三山模型实验,一、智障儿童认知能力训练的内容,(三)信息加工能力 对信息的获得、贮存、加工和使用,包括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元认知等。 具体内容:知觉、注意、记忆、问题解决、元认知。 元认知:认识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智障儿童认知能力训练的内容,(四)自控能力 有意识的抑制不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需求。 具体内容:自我控制、延迟满足、抗拒诱惑 自我控制:按照成人的要求行

11、为,饭前洗手,别人的玩具不能抢过来玩。 抗拒诱惑和延迟满足:现在要能得到1颗糖果,如果能等2个小时,则能得到2颗糖果。,一、智障儿童认知能力训练的内容,(五)读写能力 是认知训练的基础。 具体内容:阅读、写字 读:识字、理解、表达、复述、归纳、延伸等。例如:乌鸦的肉被狐狸叼走之后。 写:手的精细运动、握笔、运笔。书面语写作。,二、智障儿童认知能力训练的方法,1.课程学习:个训课或集体教学。 2.游戏和活动:如模拟购物活动。 3.生活中的指导学习:参与生活,丰富认知经验,在生活中直接进行指导。 4.科学活动:设计科学活动,如测量、守恒等方面的活动。,三、智障儿童自然认知能力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

12、(一)数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1.理解数的含义 即对事物数量关系进行抽象化。儿童对数概念的认识来源于计数活动。 数概念活动设计的程序: 一般规律: 从口头数数到按物计数,再到说出总数,是一个从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完成数概念的抽象化过程。最后是按数取物,是数概念的再次具体化,是从一般回到个别的过程。,(一)数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口头数数:3岁幼儿能口头数10以内的数。不要求一定理解数的含义。 按物计数:最开始选用于点数的对象要从大的,直线分布的,可用手拨动的,静止状态的慢慢过渡到较小的,不规则排列的,不可用手拨动的,动态变化的对象。 说出总数:教学时在按物点数之后要求儿童说出总数,形成数

13、群概念。 4岁儿童已能教其10以内的说出总数练习。 按数取物:即对数概念的应用,4岁儿童已能教其5以内的按数取物练习。,(一)数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2.认识数序 对数序的认识指懂得一个数相对于其他数来说所处的顺序位置。 儿童对序数的认识落后于对基数的认识,因为序数具有相对固定性和相对可变性,它与儿童的序列能力有关。 在数概念教学活动中应加强儿童对序数的理解,多问一些最高、最快、最早的是谁,其次是谁,下一个又是谁这类问题,让儿童理解第一、第二、第三等序数的涵义。,(一)数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3.认识数的组成 包括数的分解与数的组合。当儿童学会按数取物时,实际已理解数是有若干个1组成的

14、。以此由认识较小的数扩展到较大的数,也知道后一个数是前一个加上1组成的。 教学时需采用具体形象化的教具,如各类物体的卡片。 形式多样,如用实物演示,结构图教学,儿歌教学,玩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有5颗豆子,分两只手拿着,右手有1颗,那猜猜左手有多少颗。为什么?),口头练习等。,(一)数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4.数字的形与书写 从描红开始。,(二)数运算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运算:若干个客体(数群)加减等数量变化的关系。 儿童运算能力的发展是从逐一计数到按群计数的方向发展的。 三个水平:实物运算、表象运算、抽象数字运算。,(二)数运算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一) 实物运算 为儿童提供各种实物,如

15、小木块、扣子等,要求儿童操作实物,对一定数量的客体做加减运算。 4-5岁:提供实物,让儿童用动作或直观思维对5以内或10以内的客体作加减运算。缺乏数群概念,逐一加减。 4-6岁:学会按群计数,几个几个的数,练习默数。 6岁后:练习抽象数字的运算。,(二)数运算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二)表象运算 为4岁儿童提供3以内的口头描述的应用题,为5-6岁儿童提供10以内的口头描述的应用题,辅助图片效果更好。6岁后,大多数儿童能进行10以内的表象运算。 (三)抽象数字运算 为4-5岁儿童提供3以内或5以内,为6岁儿童提供10以内的数字加减运算题,让他们利用口头或书面作出回答。,注意事项: 1. 遵循儿童

16、数的认知发展规律,即从直观、表象概念发展到抽象概念。注重实物教学,给予动手操作的机会。 2.激发儿童的表象、想象运算活动,促进内化,尽量帮助他们尽早脱离直接感知和逐一点数。 3.在教学中,综合培养儿童对数数、数序、数的组成、实物运算、抽象数字运算、数的守恒等概念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4.结合生活经验,在掌握数概念的基础上,帮助儿童认识和运用测量概念、钱币概念、速度概念、时间概念等。,(三)测量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测量概念:将客观事物的性质、属性等数量化,以便于相互比较。,(三)测量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一)测量概念教学的内容 认识测量工具的用途:皮亚杰的模型塔测量实验。 认识和了解测量单位:数量、长度、面积、容积、重量、距离。 理解测量的守恒概念。皮亚杰的玩具树距离守恒实验(7岁出现守恒)。 将测量结果用简单图表的方式表现出来,包括识图和制图。,(三)测量概念训练的活动设计与组织,(二)测量概念教学的顺序 1.3-4岁时促进儿童理解大小、多少等概念的涵义,以动作感知进行直接比较。理解图形所表达的数量关系,4岁时能建立数词和图形的联系。 2.5-6岁教其运用简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