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3892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启东市2018届高考化学专项复习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淀粉是如何消化的1练习苏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1 甲、乙两位学生分别做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实验,操作如下: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45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试回答: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 根据甲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 A完全水解

2、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2)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 根据乙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2 崇明米酒既有酒味又有甜味,其中甜味来源的途径是() A淀粉蔗糖葡萄糖 B淀粉麦芽糖葡萄糖 C淀粉麦芽糖果糖 D淀粉蔗糖果糖 3 下列关于淀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淀粉是由葡萄糖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B淀粉是纯净物 C淀粉惟一的作用就是为人体提供热能 D人体所需要的热能全部来自葡萄糖的氧化 4 下面是某化学活动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探索葡萄糖分子的组成和结构时设计并完成的一组实验:将下列四种液体分别取2 mL加到2 m

3、L的新制Cu(OH)2悬浊液中,充分振荡。实验现象记录如下表: 液体 葡萄糖溶液 乙醇 甘油(丙三醇) 水 实验现象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氢氧化铜溶解,溶液呈绛蓝色 氢氧化铜不溶,混合物蓝色变浅 根据上述实验及现象能够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醛基 B葡萄糖分子中可能含有多个羟基 C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 D葡萄糖分子碳链呈锯齿形 5 维生素C是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易溶于水的有机物,能够和碘水反应。淀粉遇碘变蓝色。不同的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不同。下面是小明测定橙汁、某果味饮料维生素C含量的过程和记录。 实

4、验用试剂碘水、淀粉溶液、已知浓度的维生素C标准溶液、蒸馏水。 实验过程 步骤1:在4支试管中分别盛有3.0 mL下列物质:蒸馏水、标准维生素C溶液、橙汁、果味饮料。分别向4支试管中滴加2滴淀粉溶液。 步骤2: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1滴碘水,试管中物质变蓝色; 步骤3:按相同的操作方法向试管中滴加1滴碘水,震荡试管,试管中物质未变色。重复上述操作至试管中物质刚好变成蓝色为止。记录向试管中加入碘水的滴数。 步骤4:对试管中样品,重复步骤3的操作。 实验记录 测定物质 蒸馏水 标准维生素C 橙汁 果味饮料 滴入碘水的数量/滴 1 8 15 5 试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小明测定的两种饮料中,_的

5、维生素C含量较高。 (2)有人认为测定物质是多余的,你认为呢?并说明理由。 (3)化学实验需要控制变量。下列情况中会影响到该实验测定结果的是_。 A实验中使用了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 B量取的被测物质的体积不同 C没有使用同一规格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碘水 D试管的大小规格不同 6 淀粉水解的实验步骤如下: (1)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4 mL淀粉溶液。 (2)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碘水,观察到的现象是_ _。 (3)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45 min,然后用NaOH溶液中和稀硫酸。把得到的溶液分装在两支试管a和b中,a试管中加入碘水未出现明显现象,b试管中加入新制的含NaOH溶液的Cu(OH

6、)2悬浊液,并加热至沸腾出现砖红色沉淀。由以上实验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 (4)在实验步骤(3)中,稀硫酸在淀粉水解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_; (5)为什么在检验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之前要先用NaOH溶液中和水解后的混合液?_。 (6)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_。 7 当我们吃馒头时,常常感觉到越嚼越甜。在这种变化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舌的搅拌 B牙齿的粉碎 C唾液中淀粉酶的催化 D水的润湿 8 糖原(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比淀粉更大的多糖,主要存在于肝脏的肌肉中,所以又叫动物淀粉和肝糖原。下列关于糖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糖原与淀粉、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B糖原与

7、淀粉、纤维素属于同系物 C糖原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D糖原具有还原性,能发生银镜反应 9 下列有关物质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将无色溶液喷向酒精喷灯,发现酒精喷灯的火焰变成黄色,说明该无色溶液为钠的盐溶液 B将少量玉米糊滴入试管中,再滴入几滴碘水,发现溶液变蓝色,说明玉米糊中含有淀粉 C向某KSCN无色溶液中滴几滴FeCl2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D取一小片未知动物的皮革,滴几滴浓硝酸后,发现皮革没有变黄色,说明该皮革中不含蛋白质 10 甲、乙两位学生分别做淀粉水解产物检验的实验,操作如下: 学生甲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加热10 min后,再

8、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无银镜出现,另一份溶液加入碘水,结果无蓝色出现; 学生乙在一支试管中放入0.5 g淀粉后,再加入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少许,加热10 min后,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中和硫酸,再将溶液一分为二,其中一份溶液做银镜反应实验,结果有银镜产生,另一份溶液中加入少量碘水,未出现蓝色。 试回答: (1)学生甲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 根据甲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_。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不能准确判断 (2)学生乙的实验操作不正确的地方是_。 根据乙的实验现象,淀粉的水解情况是 。 A完全水解 B.部分水解 C没有水解 D

9、.不能准确判断 参考答案: 1 答案: (1)未加碱来中和硫酸 A (2)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 D 解析: (1)学生甲的错误是未加碱来中和硫酸,因为银氨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故不能与葡萄糖作用。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故选A项。 (2)学生乙的错误是水解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碘水之后不变色,有可能是I2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淀粉有可能水解完全也有可能未完全水解,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发生,故选D项。 2 答案: B 解析: 用米酿酒,米中含有大量淀粉,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首先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然后再分解为人的味觉敏感的葡萄糖,从而产生甜味;A、C、D三

10、项不符合微生物的分解的实际状况,所以不正确。 3 答案: A 解析: 淀粉是由很多葡萄糖单元经分子间脱水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表示为(C6H10O5)n,故A项正确。由于n值的不同,高分子化合物为混合物,故B项错误。淀粉水解生成的葡萄糖一部分经氧化为人体提供热能,还有一部分转化为糖元,以能源的形式储备起来,故C项错误。人体所需要的热能60%70%来自葡萄糖的氧化,20%25%来自油脂的氧化,还有10%15%来自蛋白质的氧化,故D错误。 4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一定要根据实验得出结论,四个选项对葡萄糖分子的叙述均正确,但所做的实验只有推断B是正确的。 5 答案: (1)橙汁 (2)不是多余

11、的。通过的实验对比,可以获得维生素C和单质碘反应时的数量比,根据该数量比和实验测得的数据计算出橙汁和该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 (3)ABC 解析: (1)本题以淀粉遇到碘单质变成的蓝色为指示颜色,通过所加碘水的多少来测定待测溶液中维生素C的含量多少,现象直观,灵敏度高。显然,滴加的碘水越多,则溶液中所含的维生素C就越多。据此判断出橙汁含维生素C较多。(2)实验步骤相当于选择了一个参照体系,通过参照实验就可容易地计算出橙汁、果味饮料中维生素C的含量,所以这两个步骤不是多余的。(3)淀粉溶液的浓度不同,使反应的灵敏程度不同;而量取的待测物质的体积不同和胶头滴管的不同都会导致标准改变,没有可比性

12、,所以A、B、C都会影响到测定结果。 6 答案: (2)变蓝色 (3)淀粉已完全水解 (4)催化剂 (5)淀粉水解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检验葡萄糖应在碱性条件下进行 (6)(C6H10O5)n(淀粉)+nH2OnC6H12O6(葡萄糖) 解析: 碘与淀粉作用显蓝色,据此二者之间可相互检验;淀粉在稀硫酸的催化下可水解为葡萄糖,葡萄糖可使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还原为砖红色氧化亚铜,这是检验葡萄糖的特效反应;在用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检验淀粉酸性条件下的水解产物时需先用碱中和其中的酸。 7 答案: C 解析: 试题分析:馒头中的淀粉在一定条件下水解,从而产生这种现象的发生,选C。 考点:考查淀粉水解的判断

13、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试题贴近生活,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 答案: C 解析: 由(C6H10O5)n可知,糖原分子由若干个葡萄糖结构单元组成,在这一点上与淀粉、纤维素相同,在水解的最终产物和还原性上也与淀粉、纤维素相同。但是,糖原、淀粉、纤维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同(至少可以说不一定相同),分子组成之差是C6H10O5的倍数而不是CH2的倍数。 9 答案: B 解析: A项能说明溶液中含有钠元素,但不一定是钠盐,也可以是碱(NaOH);C项中二价铁与KSCN不能反应生成红色物质;浓硝酸只能使含有苯环的蛋白质变黄色,不变黄色的原因可能是不含蛋白质或所含蛋白质中不含苯环,D错。 10 答案: (1)做银镜实验前未加碱来中和硫酸 A (2)加入了过量的NaOH溶液然后再加入碘水 D 解析: (1)学生甲的错误是做银镜实验前未加碱来中和硫酸,因为银氨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不能存在,故不能与葡萄糖作用。水解液中滴加碘水无蓝色现象,说明淀粉已完全水解。 (2)学生乙的错误是水解液中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加入碘水之后不变色,有可能是I2与NaOH溶液反应,所以淀粉有可能水解完全也有可能未完全水解,只能说明已经有水解发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