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四环节).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707285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拿来主义(四环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拿来主义(四环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拿来主义(四环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拿来主义(四环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拿来主义(四环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拿来主义(四环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拿来主义(四环节).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3通过诵读、讨论,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4树立正确对待外国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掌握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2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以及本篇文章的写作背景

2、。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3. 理清文章思路,正确理解本文的主旨,准确把握本文的中心论点。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学习本篇课文,解决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1.预习课文,解决文中字词障碍,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分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协助。3. 各小组间相互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二:通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自主学习三:了解议论文的特点,有哪些论证方法。二、 目标深化,交流探究交流探究一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介绍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作品主要有短篇小

3、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写作背景拿来主义最初发表于1934年6月7日中华日报副刊动向,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对外实行屈膝投降的卖国政策,对内采取高压政策,进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文化界反动文人的复古主义逆流,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的“全盘西化”思想甚嚣尘上。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许多人在如何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认识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

4、识,鲁迅先生提出了“拿来主义”的主张。“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创造的通俗形象的新名词,它反映了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交流探究二(快速朗读课文)1.思考:“拿来”的观点是在哪一个自然段提出来的,是从哪一个自然段开始阐述的?(听完录音后回答)明确:第2自然段点到“拿来”后,第5、6自然段再次点到,直到第7自然段,才开始正面阐述“拿来主义”这一主张。2.思考:课文前半部分主要论述什么?和“拿来主义”有什么关系?明确:课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义”,为正面提出“拿来主义”作铺垫。交流探究三初步体会文章主旨1文章总的论题是什么?提示:这实际上涉及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内涵。明确:笼统

5、地说,本文谈的是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2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义”,为什么要从“闭关主义”谈起?提示:我们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闭关主义”。当时清政府以“国情特别”等为借口,盲目排外,与世隔绝,“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结果使古老的中国处于腐败落后的境地,最终在别人的枪炮面前,不堪一击,“碰了一串钉子”。明确:国民党的“送去主义”与清王朝的“闭关主义”有着内在的历史的联系,而且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闭关自守”的“大门”没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就会由“闭关主义”走向极端“送去主义”。作者从历史上的“闭关主义”起笔,意在说明:(1)二者是衣钵相传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动的

6、本质的反映。3作者在哪一自然段提出拿来主义的内涵?提示:作者是在批判“闭关主义”、“送去主义”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对“拿来主义”的确立和论证的。明确:这是文章第7自然段提出来的。关于拿来主义,说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脑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鉴别,用自己的双手去拿来。4作者为什么要提倡“拿来主义”?提示:第7自然段劈头一个关联词语“所以”,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属于“我们自己来拿”的原因。明确:(1)第1、2自然段所论,是“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送去主义”乃是一种“有往而无来”的行径,它与“礼尚往来”的交往原则不符。(2)第3、4自然段所论,是“送去主义”必然造成严重后果,“我们的子孙讨

7、一点残羹冷炙”,按照历史的发展,长此下去,必然让我们的子孙沦为乞丐,让我们的民族亡国灭种,让我们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惨境地。用“友邦”惊诧论中的话说,就是“长此以往,国将不国”。因此,我们要正视历史发展的逻辑,采取与“送去主义”针锋相对的“拿来主义”。(3)第6自然段是揭示“送来”的危害性。一味地听凭“送来”,必然招致帝国主义的进一步侵略,“鸦片”、“香粉”等已经充斥我们的市场,使中国更加殖民地化。这样的现实教训,我们应该吸取,铭记在心。5文章第8、9自然段的内容是什么?提示:联系上下文,对第8、9两个自然段归纳总结。明确:文章第8自然段批判对待外国文化的错误态度,第9自然段阐明正

8、确对待外国文化的态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总结全文,阐述实行“拿来主义”的要求和重大意义。三、目标展示,反馈评价1.分组展示自主、 学习内容。2.各组评价打分。四、目标达成,拓展提升运用“拿来主义”观点,就“上网对中学生的成长是否有益”,谈谈自己的想法,做好辩论的准备。第二课时一、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一) 学习目标:1.抓住关键词句,品味本文幽默犀利的语言风格,正确理解运用反证、具有讽刺意味的语句。2通过诵读、讨论,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一: 学习本节课,重点是品味本文的语言风格,了解本文的论证

9、方法。 学法:1.预习课文,勾画出自己认为印象深刻的语句,并做批注。找出文中运用反证的语句。 2.分小组,小组成员相互协助。3. 各小组间相互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自主学习二:通过诵读、讨论,正确理解文章中各个比喻的含义。 自主学习三:学习本文综合运用类比、对比、举例、比喻等进行论证的方法。三、 目标深化,交流探究交流探究一研讨第9自然段的比喻论证背景中已介绍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8、9两个自然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子”之类的问题。先研讨第9自然段的比喻论证,学生易于接受。1同学阅读讨论第9自然段,想想“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

10、太太”分别指什么?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本段运用比喻论证。“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鱼翅”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部分;“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与糟互见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2明确了“大宅子”、“鱼翅”等所指内容后,再进一步明确拿来主义者对待这些事物的态度。学生齐答:“鱼翅”“只要有营养,也和朋友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吸收“鸦片”“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的玄虚”批判地吸收“烟枪和烟灯”“除了送一些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

11、其余清除“姨太太”“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坚决抛弃第八自然段内容,学生可能不易理解,需教师多启发。3用一句话概括“拿来主义”的做法明确:“他占有、挑选。”或“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4.研讨第8自然段“得了一所大宅子”自比喻面对文化遗产,其余内容如何理解?(同学讨论、交流)教师归纳:第10自然段是全文总结,学生讨论、归纳会起到反馈全篇的作用。“孱头”:“怕被污染徘徊不敢走进门”,指害怕继承,拒绝借鉴的逃避主义者。“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烧光”,指盲目排斥的虚无主义者。“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指崇洋媚外,主张“全盘西化”的投降主义者。5.小结:以上两个自然段阐述了

12、对待拿来主义的两种不同态度,批判了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并阐明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交流探究二研讨第10自然段学生讨论第10自然段,这一个自然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设计出五个相应的问题。1.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2.拿来之后我们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会成为新宅子。4.怎样才能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5.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小结:本自然段是全文

13、小结,显示了鲁迅在改造民族素质和创造民族新文化上的真知灼见。交流探究三讨论活动有报刊载文洋节入侵,圣诞节将成“第二春节”?,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洋节入侵与传统节日的不断淡化?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洋节盛行、传统节日淡化现象出现的深层原因以及我们如何运用“拿来主义”思想对待洋节,传承并发展传统节日。对待洋节:不拒绝,不崇尚,了解洋节背后的文化内涵,探究洋节受青睐的原因以及对于振兴传统节日的可资借鉴之处,接纳而不代替传统节日。对待传统节日:认识并理解传统节日的精神与文化内涵以及它对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的意义,意识到传统节日淡化的根源在于我们对于自己的节日缺乏真正的“热爱之情”,认识到与传统节

14、日相伴的民俗如踩高跷、耍龙灯、舞狮子、荡秋千、划龙舟、放风筝等,既有益于身心健康,同时也有与当代社会生活不相适应之处。对于传统节日,我们首先应“拿来”,然后“挑选”、“区别”,在继承的前提下有所创新。交流探究四体会本文语言特色(一)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回答:这一自然段中区别了哪两个词?为何这样区别?对“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应怎样理解?明确:特地区别“抛来”与“抛给”,讽刺国民党反动派不过像叭儿狗得到主人“抛给”的骨头一样。“抛给”,隐含着用鄙视的目光看待的意味。洋大人不会发慈悲心,他们以主子自居,把从中国人民身上榨取的血汗、掠夺去的财富,吃剩下来,抛一点儿给走狗,以作为进一步榨取的诱饵。

15、“我在这里不想举出实例”,是因为“抛给”、“送来”的实例比比皆是,举不胜举;是因为国民党政府对这一点讳莫如深。这样写既对卖国政策进行含蓄锐利的批判,又抒发了作者的愤慨之情。这种用极少的词语深刻揭露事物的本质的语言,反映了鲁迅先生语言的犀利的特点。(二)课堂练一练:请同学们说说下面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1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明确:使用老百姓口语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动,把“闭关主义”必然演化为“送去主义”的深刻道理一语道破,暗含对“闭关主义”者的揶揄。2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明确:使用民间俗语,“拿来”态度之鲜明跃然纸上。3近来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明确:引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话本或旧小说中的套话,后文的“出售存膏,售完为止”化用商店广告,都含有强烈的讽刺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