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237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十一单元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第三讲生态环境的保护精选教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讲 生态环境的保护知识体系定内容核心素养定能力生命观念通过分析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和保护,建立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理性思维通过分析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培养运用逻辑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责任通过分析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关注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形成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的意识基础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识点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知识点三保护生物多样性基本技能问题化1据梅托斯的“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环境污染”模型图分析下面中人口激增可能导致的是。(填序号)土地资源利用过度,不能继续加以利用,导致粮食产量下降自然资源因世界人口激增而

2、发生严重枯竭,工业产品的产量也随之下降环境污染严重,进一步加速了作物的减产,人口大量死亡乃至停止增长人口膨胀、自然资源耗竭和环境污染呈现恶性循环,最后导致地球毁灭2连线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3据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及其关系图解,回答相关问题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含义:遗传(基因)DNA染色体变异物种生态系统4连线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及实例考点一人口增长与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1熟记我国人口增长的“一、三、五”2正确区分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主要原因环境问题主要成因全球气候变化CO2等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水资源短缺人口多;污染严重臭氧层破坏氟利昂等物质的大量排放酸雨化石燃料的大量燃烧土地荒漠化植被的破坏海洋

3、污染污染物通过河流和空气进入海洋;石油泄漏和倾倒污染物等生物多样性锐减生物生存的环境被破坏对点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由于实行计划生育,我国人口已开始缓慢下降()(2)人类的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力,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3)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南极冰川融化()(4)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2(2018成都模拟)下列有关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人口数量已经超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D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人口过度增长有密切联系解析

4、:选D目前人口数量还没有超出地球环境容纳量;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并不完全适用于人口增长情况;科技进步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因人口增长过快导致的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完全解决;人口过度增长造成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由于资源短缺,就会盲目地开发和破坏自然环境,进而使自然灾害频繁发生。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造成臭氧层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氟氯烃制冷剂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ABCD解析:选C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污染大气的二氧化硫等气体排放过多

5、而使雨水的酸性增强。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水体中N、P等矿质元素增多造成的。近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再加上“人定胜天”、“人类中心论”等观念的推动,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已经引起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对点落实4下列有关环境保护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氮、磷化合物的生活污水大量排放可使水体富营养化B各国工业大量排放二氧化硫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C劣质装修材料中的甲醛、苯、氡气等对人体有害D废旧电池中的汞、镉、铅等重金属盐对土壤和水源会造成污染解析:选B化石燃料大量燃烧导致CO2排放过量

6、,打破了生物圈的碳平衡,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量排放SO2会形成酸雨。5(2017北京高考)酸雨指pH小于5.6的大气降水。在实验室中模拟酸雨喷淋樟树和楝树的树苗。结果发现,楝树的高度比对照组低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结合生态学知识所作的合理推测是()A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B酸雨对樟树种群密度的影响比对楝树的大C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不受酸雨影响D楝树生长的群落中,其他树种都不耐酸雨解析:选A楝树在酸雨喷淋环境下比对照组高度低了约40%,而樟树的高度没有明显差异,因此酸雨对楝树种群中个体的株高影响较明显。题干信息没有给出酸雨对两个树种的种群密度、物种丰富度

7、的影响及其他树种对酸雨的耐受性的相关信息,不能得出B、C、D项所述推测。6“赤潮”被喻为“红色幽灵”,国际上也称其为“有害藻华”,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一种异常现象。随着环境污染的日益加剧,我国海域发生赤潮的次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下列关于“赤潮”的表述错误的是()A赤潮发生时水体多变为红色,进而会导致鱼、虾、贝类的死亡B生活中减少含磷洗涤剂的使用可以降低赤潮发生的概率C赤潮发生时水中的溶解氧降低D化肥的使用、生活污水的排放不会引起赤潮解析:选D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的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的增殖或高度聚集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大量赤潮生物聚集于鱼类的鳃部,使鱼类因缺

8、氧而窒息死亡。赤潮发生后,藻体在分解过程中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鱼类及其他海洋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大量含氮有机物和其他生活污水排入海洋,是引发海水富营养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引发赤潮的主要因素。归纳拓展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保护考点二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1熟记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三”(1)三个层次:基因多样性:所有生物所拥有的全部基因。物种多样性:所有动、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三种价值:直接价值:食用、药用、文学艺术创作等。间接价值: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潜在价值:目前尚不清楚的价值。(3)三种保护措施: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以及风景名胜区等。易地保护:把待保

9、护物种迁至异地进行专门保护。利用生物技术对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2明辨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的四个易误点(1)保护生物多样性只是反对盲目的、掠夺式的开发利用,而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2)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两种方法中保护的对象不同:就地保护除了保护区域内的物种,还应保护相应的生态环境,而在物种生存的环境遭到破坏,不再适于物种生存后,就只能施行易地保护。(3)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一定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的增加。如果入侵的物种对当地生物的生存是不利的,则会引起本地物种数目锐减。(4)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对点落实1判断下列叙述的正误(1)盲鱼作为进化研究的材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

10、值()(2)丹顶鹤在我国东北等地繁殖,迁徙到江苏沿海滩涂越冬,在盐城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易地保护()(3)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4)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要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和利用()2生物多样性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上所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共同组成生物多样性B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措施D生物圈内生物多样性间接价值明显大于它的直接价值解析:选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森林对水土的保持作用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对生物多样性

11、最有效的保护措施是就地保护,如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等属于易地保护。从分子水平及进化角度分析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分子水平进化角度 对点落实3据研究,从来源于不同区域的12头大熊猫体内提取36种蛋白质进行对比,发现其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这说明()A大熊猫的物种多样性较低B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C大熊猫的蛋白质功能比较单一D大熊猫的蛋白质表达水平较低解析:选B蛋白质是由基因控制合成的,36种蛋白质中只有一种蛋白质具有多态性,说明大熊猫的遗传多样性较低。4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C基因突变是形成生物多样

12、性的根本原因D生物多样性只是生物与生物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的结果解析:选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共同进化的结果;基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基因突变是变异的根本来源,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入侵我国的外来物种有400多种,其中危害较大的有100余种,每年造成的经济和环境损失达2 000多亿元。因此,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对点落实5生物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它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后,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域稳定扩展的现象。例如,紫茎泽兰原产于墨西哥

13、,解放前由缅甸、越南进入我国云南,并由此扩展到广西、贵州等地区,连接成片,成为当地的“害草”。紫茎泽兰“入侵”到一个新环境的初期,可能会()其种群数量在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其种群数量增长不受天敌制约其种群可能会威胁到新环境内的物种多样性其种群会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复杂ABCD解析:选C外来物种入侵到新环境的初期,由于没有天敌,环境条件适宜,一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与所在环境中同一营养级生物进行竞争,而导致侵入地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从而减少侵入地的物种,破坏侵入地的生物多样性,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趋于简单。6自然界中,有些新植物或动物物种的出现会打破原来固有的生态循环系统,有时

14、甚至给当地环境带来压力和灾难,造成生态系统退化。下列关于生物入侵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入侵会使原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B生物入侵会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生物入侵会打破生态系统中生物间的制约关系,破坏生态系统的稳态D适当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使当地的生态平衡更加稳定解析:选B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如引入我国的水葫芦、食人鱼等),则首先会减少当地的物种,从而破坏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主要通过食物链的方式造成其他物种消失或者濒危),使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归纳拓展外来物种入侵及其危害(1)含义:外来物种入侵就是某物种从它的原产地,通过自然或人为的途径迁移到新的生态环境的过程。(2)外来物种入侵的危害:破坏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或生态平衡;使迁入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即引发生态危机。(3)侵入种引发生态危机的原因:占据生态位。如果迁入地环境条件适宜,侵入种由于缺少天敌的控制,一旦传入,能迅速传播蔓延开来,在短时间内呈现种群的“J”型曲线增长。真题集训验能力1(2017江苏高考)江苏省徐州市多年来围绕“一城青山半城湖”理念,实施了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