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巩固训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2339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巩固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巩固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巩固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巩固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柳州专版2018年中考语文教材梳理七上第五单元复习巩固训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妥协(tu) 倔强(ju)对称(chn) 缀行(zhu)B脉搏(mi) 鸟喙(hu)炫目(xun) 苫蔽(shn)C粗糙(zo) 机械(xi)灼热(zhu) 顷刻(qn)D卷帙(zh) 狡黠(xi)闪烁(shu) 大穰(rn)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种非凡的灵感,往往产生于这样的过程:观注极其普通甚至一闪念的想法,并对它反复推敲,逐渐充实。B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知有效的方法,到现在往往不灵了。C星云浮游在星星和星星之间,浮游在宇宙空间里,咀碍星光的通过。D近日,河北平乡县的滏阳河内发现了一艘沉船,专家初步推测该文化遗

2、存为一艘元代沉船。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通过几十年锲而不舍的练习,终于达到了无人能及的书法艺术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B王老师从小就养成了勤学好问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总是不耻下问,及时向自己的同事,甚至学生请教。C各部门、各区县要深刻汲取事故教训,痛定思痛,举一反三,以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高度重视安全生产。D持卡人只需购买交易终端与电脑相连,并登录公共交通卡网站,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交通卡和沪通卡的充值、移资、查询等相关业务。阅读梦溪笔谈二则,回答问题。以虫治虫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

3、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梵天寺木塔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4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方为秋田之害A问塔动之因B土人谓之“傍不肯”C则以钳搏之D便实钉之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方为秋田之害

4、方两三级B如土中狗蝎 匠师如其言C旬日子方皆尽 人皆伏其精练D其虫旧曾有之 匠师如其言6翻译句子。(1)匠师如其言,塔遂定。_(2)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_7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忽有一虫生”“忽”字表明事出意外。说明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现象,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存在。B“岁以大穰”的“以”是“因为”之意。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C“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无可奈何”表明匠师无计可施,“密使”“贻以金钗”写匠师为解决“塔动”问题费尽心机,反衬喻皓技术之高。D“皓笑曰:此易耳,

5、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中“笑”表现出喻皓为自己能解决“塔动”问题而由衷的高兴,得意地笑。阅读论语八则,回答问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8下列各句中

6、“而”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思而不学则殆A学而时习之B人不知而不愠C温故而知新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是吾剑之所从坠是知也B学而时习之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C有朋自远方来 自非亭午夜分D不知为不知 二虫尽为所吞10下面对课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都是学习的方法。B“学而不厌”,讲的是好学精神,学无止境,从不感到满足。“诲人不倦”,讲的是教学态度,要热情地教导学生。C“只要有三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就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这里说的是只要虚心求教,到处都有老师。D孔于教给子路的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11翻译: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_参考答案1B2D解析 A项,观关。B项,知之。C项,咀阻。3B4A5C6(1)工匠师傅遵照他的话(去办),塔身就稳定了。(2)十天后,子方虫全被杀尽,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7D8B9A解析 B项,经常/季节。C项,从/如果。D项,就是/被。10C解析 “三人”并不是指确定数量的三个人,而是指几个人。11口里不说而心里记住它,学习知识不满足,教导别人不厌倦,对我来说,哪一样做到了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