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7001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6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宜宾市2018年中考语文第2编ⅱ卷考点复习考点1古诗词鉴赏复习精练(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点一古诗词鉴赏,真题回放【真题1】(2015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什么意思?_【解析】本题为诗意理解题。考察考生结合全诗对诗句的感受、理解、表达能力。【答案】作者是以魏尚自喻,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2“狂”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简要概括作者“狂”在哪些方面。_【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意的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能力。答题的时候要紧扣“狂”字思

2、考归纳,力求全面。【答案】狂在外表(狂形),如牵黄擎苍、锦帽貂裘;狂在动作(狂举),如卷平冈、亲射虎、挽雕弓、射天狼;狂在神态(狂态),如酒酣、胸胆开张;狂在壮志(狂志),如何日遣冯唐、西北望射天狼为国御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题2】(2016宜宾中考)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1“帘旌不动”“夕阳迟”各是什么意思?请简要回答。_【解析】考查考生对诗句中的意向、意境的感受、理解、表达能力。【答案】帘旌不动:酒店或茶馆的招子静止不动(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3、(“帘旌”解释为“招牌或旗子”,也可。)夕阳迟:夕阳缓慢下沉(提示着傍晚的安宁)。2“白头吊古风霜里”一句中“风霜”一语双关,请分析双关的具体内容。_【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表现手法、诗意理解。认真揣摩“题解”中的答案,注意表达语言的规范。【答案】“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互相映衬;又暗喻政治局势之严峻,一语双关。,命题规律通过对宜宾市近三年诗歌鉴赏考题的分析,不难发现以下几个特点:1所选材料出自教材,以课内阅读篇目为主。2命题为2个,分值为5分。3命题以对诗歌手法的把握、诗意的理解为考查重点。【知识举要】一、炼字型1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2提问变体:某字历

4、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3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4答题模式: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和语里义;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句中描摹景象;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二、分析意境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

5、想象的境界。分析诗歌意境,一要注意物象的特点,二要注意作者在描摹的事物中所寄托的情感,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4答题模式: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能用两个双音节形容词概括出来,如:雄浑壮阔、恬静优美、孤寂冷清、萧瑟凄怆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三、分析句意型1提问方式:这句诗好在哪里?2提问变体:这句诗有什么含义和作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3解答分析:一句诗可能是写景的,可能是抒情的,可能是写人的。写人的方法包括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等。理解一句诗一定要联系上下句并结合全诗进

6、行。4答题模式:阐明表语义,有时要发掘它的深层意思;分析诗句在写景或抒情或写人方面的表达作用;简要说明艺术效果。四、分析语言特色型1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3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这类题要求学生最好能知人论事,因为不同的作者语言风格不一样,如李白雄浑飘逸而杜甫则是沉郁顿挫。但有时候我们不熟悉作者也可以从诗中读出语言风格,有的晓畅明快,有的民歌风味十足等等。4答题模式:用一两个词或一两句话,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简练传神、凝练沉郁、入木三分、炼字精巧、一字传神、对仗工整、

7、语近情遥、庄谐俱见);结合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阐述诗中用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五、分析主旨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主旨?2提问变体:请分析某句诗蕴含了作者当时何种心情。3解答分析:分析主旨往往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涉及的文化常识、生活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和自然现象;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生活经历;时代背景、社会现实。4答题模式:分析具体诗句写了什么;抒发了什么情感,暗寓了什么。六、分析技巧型题1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

8、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首先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其次,要对诗句进行全面多角度分析。4答题模式: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正反对比、巧用比喻、妙用比拟、夸张得体等。表现手法:衬托、对比、虚实、大小等);结合诗句分析,何以见得是用了这种手法;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或旨意。七、分析构思(结构思路)型1提问方法:这首诗是怎样构思的?2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构思之妙。3解答分析:诗歌思有路,一首诗的句与句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分析诗的结构思路,必须把握诗句的关系。有的诗先写景后抒情,有的先叙事后抒情,还有铺垫、过

9、渡、烘托、起承转合之说。4答题模式:概述诗句的内容;揭示诗句之间的联系;指出这种构思传达出什么思想感情。,课内古诗词梳理七年级(上)(一)观沧海东汉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是一首著名的乐府诗。【译文】东行登上碣石山,来观赏那苍茫的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丛生,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涌着巨大的海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

10、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发出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我很高兴,就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内容分析】1.诗的正文可分三层: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2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3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4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主题思想】这首

11、诗以“观”字总领,全诗借景抒情,诗人以简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1这首诗于苍凉中又有_慷慨_,历来被视为“_建安风骨_”的代表作。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_诗人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_3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_(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大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

12、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_4反复诵读观沧海,体会四言古诗质朴刚健、音调铿锵的特点,想象诗人登山临海的情景,说说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_诗中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宏大的特点,如“沧海”“洪波”“日月”“星汉”等,都是远观之景。设想我们处在这样的情境中,所观之景尽是宏观之景、浩大之景,远望沧海的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这就是壮美的感觉。_(二)次北固山下唐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文学常识】王湾,唐代诗人,洛阳人。【译文】漫漫的旅途远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绿的江水中前行。潮水涨满之时,两岸之

13、间水面宽阔,顺风行船一帆高挂。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家信要传达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内容分析】1.开头两句点题。“青山”当指北固山,“客路”即驿道,暗含旅途奔波之意。2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平”“阔”“正”“悬”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一语,又是为颈联中“江春”一语作铺垫。3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何况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旅食他乡,见到此景,情何以堪?4尾联诗人自问

14、自答,用“鸿雁传书”的传说寄托思乡之情,照应首联,使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主题思想】诗人描写了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驻时所见的早春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思亲之情。1请赏析“潮平两岸阔”一句中“阔”字的妙处。_“阔”字传神地表现了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广阔浩淼,营造了一种恢弘阔大的境界。_2“风正一帆悬”中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_“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诗人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以小景传大景,以小见大,收到了意味无穷的表达效果。_3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句。_夜还未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入”赋予“日”“春”以人的情态,在描写景物、时令之中,蕴含着新旧交替的自然理趣和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给人以积极、乐观、向上的力量。_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运用了_设问_的修辞手法,全诗抒发了诗人_对家乡、亲人的思念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