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064023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2018版高考语文 32课对点备考 第30课 长亭送别学业水平考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亭送别1王实甫,生卒年不详,名德信,元大都(今北京)人,元代戏曲作家。著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其剧作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娘、刘月娥等妇女的典型形象。他的作品戏剧性强,曲词优美,明代朱权评价说:“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2元杂剧用北曲(北方的曲调)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金末元初产生于中国北方。作为一种新型的完整的戏剧形式,元杂剧有一套较严格的体制。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演一完整的故事,个别的有五折、六折或多本连演。折是音乐组织的单元,也是故事情节发展的自然段落,它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每一折大

2、都包括较多的场次,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有的杂剧还有“楔子”,通常在第一折之前,起交代作用,相当于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杂剧每折限用同一宫调的曲牌组成一套曲子,演出时一本四折都由正末或正旦独唱(其他角色只有说白),分别称为“末本”或“旦本”。角色:扮演的角色有末、旦、净、丑等。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此外,男配角有副末(次主角)、外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女配角有副旦、老旦、小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大都扮演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俗称“小花脸”,大抵扮演男次要人物。此外,还有孛老(老头儿)、卜儿(老妇人)、孤(官员)、徕

3、儿(小厮)。剧本的构成:剧本由唱、科、白三部分构成。唱词是按一定的宫调(乐调)、曲牌(曲谱)写成的韵文。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其宫调和每套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有惯例规定。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舞台的程式、武打和舞蹈。白是“宾白”,是剧中人的说白部分。宾白又分以下四种:对白、独白、旁白、带白(唱词中的插话)。3元曲五大剧作家及其代表作关汉卿窦娥冤望江亭救风尘,郑光祖倩女离魂,马致远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梧桐雨,王实甫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4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1成语积累(1)劳燕分飞:_(2)举案齐眉:_(3)蜗角虚名:_(4)蝇

4、头微利:_(5)杯盘狼藉:_2通假字却告了相思回避同“_”, _3古今异义(1)却告了相思回避古义:_今义:让开,躲开。(2)奈时间怎不悲啼古义:_今义:一个抽象概念包括分、秒或年、月,是人们发明出的一个便于记录万物运动规律的记录单位。(3)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古义:_今义:挣扎。(4)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古义:_今义:搀扶;扶助,护持。4一词多义 (1)疏(2)将(3)共(4)系(5)与5词类活用(1)北雁南飞:_(2)伯劳东去燕西飞:_(3)松了金钏;减了玉肌:_6说出下列句式类型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_一、语言基础及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谂知(ni

5、n)筵席(yn)胸臆(y) 口占一绝(zhn)B白泠泠(ln) 相偎(wi)栖迟(q) 凄凄惶惶(q)C赓续(n) 玉醅(pi)揾做(wn) 挣揣(chui)D萧瑟(s) 憔悴(cu)顷刻(qn) 杯盘狼藉(j)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筵席煎熬墓秋亲眷B蹙眉 携手 顷刻 厮守C狼藉 淋漓 解剖 讫今D罗帏 青鸾 暮蔼 胸臆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词义最接近的一项是()A却告了相思回避B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C淡烟暮霭相遮蔽D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北雁南飞B伯劳东去燕西飞C蜗角虚名,蝇头微利D年少呵轻远别5下列句子中,属于化用

6、或改造古人诗词名句的一项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伯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鞍马秋风里,最难调护,最要扶持。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A BC D6对下列各句运用修辞方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A排比对偶比喻比喻B排比 比喻 对偶 比喻C排比 拟人 引用 拟人D比喻 对偶 引用 拟人7在横线上补写出空缺的句子。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_?总是离人泪。(2)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

7、,_。(3)这忧愁诉与谁?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_,_。(4)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_,_。二、阅读理解训练8下列对长亭送别中【端正好】一段戏文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A前四句,写秋天、秋地、秋风、秋雁,天碧、地黄、风紧、雁飞,有声有色,动静相间;既是写秋天的实景,又暗含着离人的伤感。B这首曲词的前四句,由范仲淹苏幕遮一词“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四句演化而来,同为离别渲染气氛。C最后是个设问句,先暗中点明离别的具体时间“晓”,然后借景抒情,一问一答,是离人的泪染红了遍野的霜林,读来催人泪下。

8、D整首曲词,借对秋景的描写,构成萧瑟凄凉的氛围,与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相融合,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效果。答案精析基础梳理1(1)比喻人别离(多用于夫妻)。(错点提醒:此成语的对象多用于夫妻。)(2)东汉梁鸿与妻子孟光非常相爱,每次吃饭,孟光都把端饭的盘子举得高高的,对梁鸿表示敬重。后人用来形容夫妻相敬。(错点提醒:此成语只用来形容夫妻之间的敬爱之情。)(3)微不足道的名声。(4)微不足道的利益。(5)杯盘等放得乱七八糟,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2恰才,刚刚3(1)停止,结束。(2)眼下,眼前。(3)争取,博取。(4)留意。4(1)形容词,稀疏/动词,疏远/动词,陈述(2)动词,拿/介词,把/动词,扶

9、持/动词,请/连词,和/动词,拿/副词,将要/介词,拿,用,把(3)连词,和/同“供”,供应,提供(4)动词,拴/动词,挂,关联/动词,拘囚(5)介词,同,和/介词,给,替/动词,给,嫁给/动词,结交,亲附5(1)名词作状语,向南(2)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3)使动用法,使松;使消瘦6宾语前置句依纲扣点1BA项“谂”读shn。C项“揾”读wn,“揣”读chui。D项“顷”读qn。2BA项墓暮。C项讫迄。D项蔼霭。3CA项古义:停止,结束。今义:让开,躲开。B项古义:争取,博取。今义:挣扎。D项古义:留意。今义:搀扶;扶助,护持。4CA项名词作状语,向南。B项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D项形容词

10、的意动用法,把看得很轻。C项“微”即小,无活用现象。5A“碧云天,黄花地”由范仲淹苏幕遮词“碧云天,黄叶地”化用而来。“伯劳东去燕西飞”语出乐府诗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后化为成语“劳燕分飞”,喻别离。“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出自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6B句用排比手法列举秋天的景色。句把酒和食物比喻成土、泥。句是典型的对偶手法。句把玉醅比喻成水。7(1)晓来谁染霜林醉(2)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3)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4)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8BB项“同为离别渲染气氛”说法不当。范仲淹苏幕遮中的四句词由上而下、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写出一派俊爽空灵的境界,并不是为离别渲染气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