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0085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西城区初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北京市西城区 2013 年初三一模试卷语 文 2013.5一、选择。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选出答案后在答题纸上用铅笔把对应题目的选项字母涂黑涂满。 (共 12 分。每小题 2 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符合( f) 绯红(fi) 耳濡目染(r)B濒临(bn) 贮藏(zh) 滥竽充数(y)C逮捕(di) 修葺(q) 既往不咎(ji)D追溯(s) 步骤(zu) 根深蒂固(d)2根据语境和所给字义,在下列句子横线处选填汉字有误的一项是 A中秋之夜,一轮满月在清朗的夜空中静静地端 (详、祥)着异乡的游子。“详”有 “详细”的意思,“祥” 有“吉利”的意思,横

2、 线处应 填“详” 。B遇到脾性暴戾专制的帝王,胆小怕事的臣子大多只能 (尊、遵)命行事。“尊”有 “敬重”的意思, “遵”有“依照” 的意思,横线处应填“遵”。C民间剪纸艺术展上的作品让参观者初看赏心 (阅、悦)目,细品寓意深刻。“阅”有 “看”的意思, “悦”有“愉快、高兴”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悦”。D大陆和台湾,两地政治体系虽然不同,但是文化艺术却是一脉相 (成、承) 。“成”有 “完成”的意思, “承”有“继续、接续”的意思,横线处应填“成”。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一位是画家,一位是摄影家,却不谋而合地选择了同一题材进行创作。B有关岳阳楼的诗赋很多,范仲淹受

3、滕子京之托班门弄斧,写出了岳阳楼记 。C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时间会告诉我们什么人才能成为我们真正的朋友。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个人如果不及时纠正微小的错误,最终会酿成大祸。4根据文段内容,对画线病句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对于中国人来说,院落不仅是一个物理的空 间,也是家的核心。有院落的地方,就有我们最真实纯朴的情感与记忆。巷、道、瓦、檐、廊等元素,使它形成传统院落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中国人几千年来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人文情 怀,决定了我们对栖身的建筑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明特征识别,而院落就可以将 这一特征表达得淋漓尽致。A形成传统院落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B传统院落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形式美感C形成

4、了独具形式美感特色的传统院落D使它形成独具形式美感特色的传统院落5结合语境将下列语句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秋风过处,白杨和柳树的叶子片片凋零,墙角下的蒿草们 。白露过后,白杨和柳树洗净铅华,素面朝天。每一棵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树,都是一幅生动的炭笔画。季节确实是 的大师,她默默地为这 酷寒的北方点染了一抹简约 的韵致。A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 不动声色B日渐显露出枯败的容颜 变幻莫测C日渐显露出枯败的容颜 不动声色D日渐流露出愉快的心情 变幻莫测6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及其作用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清晨,我被鸟儿们唤醒了。它们在互相比试着歌喉,欢迎从闹市来的不速之客。近处炊烟袅袅,远处湖光

5、潋滟。我们不忍心辜负大自然的慷慨赐予,未及吃早饭,就急切地扑上山坡,扑进果园,扑向茶树,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晨曦中,棵棵茶树抽新芽,片片绿叶现晶莹。看了眼前的情景,你难道还会 怀疑茶叶是集“ 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的宝物吗?A文段中用 “欢迎”等词语,赋予鸟以人的行为,生动地写出了鸟儿欢快鸣叫的情景。B文段中用“扑”的排比句式,写出我们投入大自然的急切心情。C文 段 中 用 “棵 棵 ”“片 片 ”的 对 偶 句 式 , 写 出 了 晨 曦 中 露 珠 晶 莹 剔 透 的 样 子 。D文段结尾运用反问句式,加强了语气,表达了作者对茶叶由衷地赞美和感叹。二、填空(共 8 分)7默写(共 5 分)

6、(1) ,儿女共沾巾。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1 分)(2)金樽清酒斗十千, 。 (李白行路难 ) (1 分)(3)无可奈何花落去, 。 (晏殊浣溪沙 ) (1 分)(4) 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动作迅疾的语句是: , 。 ( 2 分 )8名著阅读(3 分)“温故知新”一词出自 , “舍生取义”出自 家的另一部经典著作孟子 。在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中,孟子用排比句式列举了舜、傅说、 (填一个人名)等承担“大任”者须经历各种磨难的事实,论证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的观点。三、综合性学习(共 11 分)今年 2 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勤 俭节约办教育,建 设节约 型校园的通知”,在教育系统大

7、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优秀传统。为此,学校开展了“提倡 光盘,告别浪费”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请你参加这项活 动并完成下列任务。9下面是两则浪费粮食现象的调查材料,请分别概括它们所包含的主要信息。 (4 分)【材料一】有统计数据显示,中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 费的粮食价值高达 2000 亿元,浪 费的蛋白质和脂肪分别高达 800 万吨和 300 万吨,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 2 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事实上,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国民生活水平 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我们还并不富裕。据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 小组办公室网站显示,按 2011 年提高后的贫困标准(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 2300 元/ 年)

8、,中国 还有 1.28 亿的贫困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13.4%,占全国总人口近十分之一。【材料二】某中学“关于食堂浪费现象的调查”统计图【材料一】 【材料二】 10概括下列材料中各国防止餐桌浪费的做法。(每空不得超过 4 个字)(4 分)【材料】在德国,无论自助餐还是点餐,都不能浪费,一旦发现有人浪费,任何人都可向相关机构举报,工作人员会立即赶到,按规定罚款。近年来多所美国高校餐厅决定告别托盘。餐厅停止提供托盘,促使学生选取食品时更慎重,有助于防止浪费。在日本,无论是同事间的小聚,还是公务性聚餐,都不忘 AA 制,大伙儿最终吃的都是自己的钱, 饭局上很少会出现剩酒剩菜等浪费现象。墨西哥人不会

9、觉得将吃剩的 东西打包有什么不妥。德国: 美国: 日本: 墨西哥: 11主题活动的组织者介绍说:“光盘 其实很简单,就是我们把自己盘子里的饭菜吃光,不要浪费。 ”请根据“ 提倡光盘,告别浪费”的活动主题,为学校食堂拟写一个宣传标语。(要求:突出活动主题,使用一种修辞方法) (3 分)宣传标语: 四、文言文阅读(共 9 分)阅读祖逖 ,完成第 12-14 题。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 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 遗民既遭残贼 ,人思自

10、 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 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 分)(1)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 (2)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1)逖居京口,纠合骁健 翻译: (2)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 翻译: 14用自己的话,说说针对司马睿“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的做法,祖逖是如何应对的。 (3分)答: 五、现代文阅读(共

11、 30 分)(一)阅读父亲的村庄 ,完成第 1517 题。 (共 15 分) 父亲的村庄孙京涛父亲 ,像他那一代大多数农民一样,没有文化,朴素、勤劳。父 亲的村庄,也像大部分胶东农村一样,贫瘠、平淡、寂寂无名。然而,就是 这样的父 亲,和他的东石水头村,成为了我生命的起航。改革开放前,父亲一直是生产队赶马车的, 这份略略异于普通 农人的职业,是我向小伙伴们夸耀的资本。我总觉得,父亲能走得很远很远,走到村人们都走不到的地方因此他的每一次离家,都会引发我 对外界无穷的想象,然后添油加醋地演绎给伙伴们听。大约 在我三四 岁的时候,父亲第一次带我到生产队的饲 养场玩耍。当 时的饲养员叫张爱,干瘦老头,

12、跛腿,脾气大,早年在外当 长工, 闯荡江湖,见多识广。张爱大爷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转头对父亲说:“ 这 孩子,以后就靠 这双眼吃饭! ”父亲不屑:人都靠双手吃饭,哪有靠眼吃饭的?后来我考上大学,学 摄影专业,父 亲想起张爱 大爷当年的“ 预言”,不 胜唏嘘。年龄 稍长,我随着父亲的马车进了城。我知道,在城里,有不用马拉就会自己跑的汽车, 还有能把人吸到肚子底下 轧死的火车。父 亲说:“使劲念 书吧,念好了才能到城里工作。 ”我听父亲的话,从县城的重点中学一直念到北京的重点大学。大学毕业,系里保送我上研究生。四年本科,我已经让家里家徒四壁了,还可能再读三年吗?我回家 问父亲,要不要上这个学?“研

13、究生是什么? ”父亲问。 “大学毕业了可以教高中,研究生毕业了,就可以教大学。 ”我比划着跟父亲解释。 “那咱村有孩子 读吗 ?”“没有。 ”“那咱附近这三个村子有孩子读吗?”“好像也没有。”“那你得上!砸锅卖铁也得上!这个不是钱能买来的!”父 亲果断地替我做了主。后来,我真的在城里工作了。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支箭,而父亲,就是那张弓。他 铆足了一生的气力,把我放飞出去;自己却囿于那个封 闭的乡村,日渐衰老。 父亲经 常说 起一个故事:有一年正月十五晚上,一位年 龄 比父亲小、 辈分比父亲高的小老奶奶来到我家,坐下了,只是一个劲儿地东拉西扯。父亲陪了一会儿,问:“奶奶,您来我家,是有什么事儿吧?”

14、 奶奶的确是有事,可她不好意思 张 口她是来借钱的。儿子去烟台打工,缺一百块钱盘缠,正着急上不了路。父亲二话不说,拿出钱来:“一百块够不?”“够!够了!”小老奶奶 连声说。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呈给她一百块钱,奶奶客客气气双手接过。年尾,腊八刚过,小老奶奶就来了, 还拎了两瓶“ 莱阳白干”。她客客气气地双手呈上一百块钱,父亲客客气气地双手接过。第二年正月十五,小老奶奶又来了,还是客客气气借一百块钱;待到年尾腊八,还是拎两瓶“ 莱阳白干 ”,客客气气地 还一百块钱,而父亲,总是客客气气地接过。如此往复五六年,直到她的儿子成家立业。父 亲说,小老奶奶遵循古训,债不过年,她真是个要面子的人!我喜欢听父亲

15、说这个故事,很多 东西,从 这个故事一直流淌 进我的血脉。近些年,许多体力活儿,父 亲已经力不从心。经常地,他会发现一堆土杂肥“被偷了”;待到耕种时,却发现那堆肥已 经被均匀地撒到了地里。或者,在大收 时节,门口突然响起一嗓:“大叔,你陡崖山的麦子割回来了,扔 门口了啊!”出门去看,却是杳无人影。2007 年 4 月 16 日,在我的一再劝诱下,一 辈子不愿花钱 的父亲终于同意做手术,安装心脏起搏器。在手术室外,我算了一笔账:我一年差不多回老家四趟,父亲已经七十五,假如他再活十年,那么,我统共只能再见他四十次!就是 这个结 果,让我开始拍摄父亲的村庄。每拍一个人,我都会向父亲念叨念叨,父亲便给我讲他们的故事。我惊 讶地发现:每一个看似最平常的生命,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传奇。人到中年,蓦然回首,却发现,这片自己曾经拼命挣 脱的土地,却早已注定了此生所有的精魂。 (有删改)15阅读 段的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 每 空 限 15 字 以 内 ) ( 4 分 )情 节 一 : 张爱大爷预言我将来靠双眼吃饭情 节 二 : 情 节 三 : 小老奶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