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70068 上传时间:2017-05-1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物理一二章复习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机械运动知识点 11 长度测量一、长度测量1、长度测量工具: 2、长度的国际单位: ,符号: 单位换算: 1 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微米= 纳米(K) () () () () () ()(1)343K= ;(2)0.32= ; (3)268= K; (4)0.21= = 3、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会认:认清刻度尺的 、 、 的位置;(2)会选:估测物体的长度,选择合适 和 的刻度尺;(3)会放:刻度尺有刻度一侧要紧贴被测物;刻度尺要与被测物边缘 ,不能倾斜;零刻度线或整刻度线与被测物体的边缘 ;(4)会看:视线应与物体所对的刻度线 ,不要斜视或俯视;(5)会读:要估读

2、到 ;(6)会记:测量结果包括 、 和 (数值和单位) 。4.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一张纸的厚度) 、化曲为直法(测铁路线的长度) 、辅助工具法(测量硬币的直径)二、时间测量1、测量工具: 2、国际单位: ,符号: 单位换算:1h min 1h s (1)24h= s (2)40s= min (3)360s= h 三、误差:是指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1、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取 、选用精密的 、改进 2、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读数粗心造成的,错误可以避免,而误差不能 ,只能 。12 机械运动一、机械运动: 叫做机械运动。二、参照物1、定义:在研究机械运动时, 的物体,叫做参照

3、物2、参照物是可以选择 的任何物体,通常我们是以地面作为参照物3、参照物被选定后,必须假定参照物是 三、运动的相对性同一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与选择的 有关,如果物体对于参照物的 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物体是运动的;反之物体就是静止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13 运动的快慢一、速度1、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的 叫速度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3、公式: 变形公式: ; 4、单位: , 读作:米每秒;常用单位: ,读作:千米每小时;单位换算:1m/s = km/h(1)45m/s= km/h (2)72km/h= m/s (3)100m/s= km/h (4)6480km/h= m/s5、

4、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时间比较 相同路程比较 比较路程与时间的 二、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物体沿着 且 不变的运动(在任意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2、平均速度3、机械运动的分类按路线,机械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按速度,直线运动分为 运动和 运动14 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1 平均速度:在变速运动中,用 除以 可得物体在这段路程中的快慢程度,这就是平均速度。用公式: 日常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是指 。2.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实验器材除了斜面、小车、金属片外,还需要 和 。类型之一长度及其测量例 1:小刚学了长度的测量以后,在分组探究活动中,估计教室里所用课桌的高度约为 80_(填上合适

5、的长度单位);然后又用刻度尺测量橡皮擦的长度,如图 111 所示,图中橡皮擦的长度为_cm。【解析】 中学生的身高在 165 cm 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 80 cm 左右;由图知:刻度尺上 1 cm 之间有 10 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 0.1 cm1 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橡皮擦左侧与零刻度线对齐,右侧与 3.10 cm 对齐,所以橡皮擦的长度为 3.10 cm。【点悟】 刻度尺的使用关键是要掌握四个步骤。第一, “看”,即看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第二,“放”,正确摆放刻度尺;第三, “读” ,正确读数;第四, “记”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读

6、数时必须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且视线与尺面垂直,测量结果应由数字和单位组成。还要注意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的是不是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类型之二时间及其测量例 2.如图 112 所示,停表的读数是_min_s。tsv【解析】 图示测量时间的工具为秒表,即大盘刻度单位为 s,小盘刻度单位为 min,所以读数是 3 min 4.4 s。【点悟】 弄清停表读数的原理,大表盘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 0.1 s。秒表不需要估读。类型之三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例 3 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物体长度时,得到的测量记录分别是 15.82、15.79、15.28、15.81、15.81。这5 次测量记录中有一次错了,哪个数值是错的?

7、指出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多大、物体长度是多少。【答案】 15.28 cm 是错误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1 mm,物体长度最接近 15.81 cm。【解析】 5 次测量记录中,4 次数值比较接近,在 15.79 与 15.82 之间,只有 15.28 的差异较大。说明15.28 的记录不是测量误差,而是错误。测量记录最后一位的单位是 0.1 mm,它是估读的数值。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它的 10 倍,为 1 mm。计算最后结果时,应当舍去错误记录,求出其他测量结果的平均值。物体长度的最接近的数值为 因为小数点后第二位已是估读值,按四舍五入的要求,将 15.8075 cm 改为 15.81 cm。即物体

8、长度最接近15.81 cm。【点悟】 利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脱离物理测量要求,简单地求出数字答案,要考虑测量结果是否能正确地反映出测量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估计值,所以平均值和测量值小数点后的位数应是相同的。这是由测量所使用的刻度尺的分度值和正确读数方法决定的。类型之四 估测物体的长度【例 4】 给下列长度补上合适的单位(用符号表示)(1 一位学生的身高为 160( ) ;(2)邮票的面积大小约 1.5( ) ;(3)双人课桌的长度是 120( ) ;(4)圆珠笔芯塑料管的直径是 3( ) ;(5)乒乓球的直径约是 40( ) ;(6)教室门的宽度是 0.95 ( )

9、;(7)教室黑板的水平长度约为 3.5( ) .答案:(1) cm (2) cm 2 (3)cm (4)mm (5)mm (6)m (7)m类型之五对机械运动的理解例 5.下列描述物体的运动中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 A地球绕着太阳转B乌云遮住了太阳C树木在不停地生长D蚂蚁在地上爬行【解析】 物体位置的不断变化称为机械运动。植物的生长是一个生理现象,不是机械运动,故应选 C。类型之六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例 6.课间做广播操时,站在队伍前面两位领操的同学动作优美、整齐划一。他们之间及他们与操场边上飞起的小鸟的相对运动状态分别是 ( ) A运动、静止 B静止、运动L 5.82 cm 15.79 c

10、 15.8 cm 15.8 c4 15.807 cm, C运动、运动 D静止、静止【解析】 两位领操的同学相互以对方的参照物时,他们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他们之间是相对静止的;而二位领操的同学相对于飞起的小鸟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他们相对于飞起的小鸟是运动的。例 7.“神舟飞船” 与“ 天宫一号 ”成功对接后,遨游太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B “神舟飞船” 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C “神舟飞船” 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D “神舟飞船”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 “天宫一号”相对于地 球是静止的【解析】 A 选项, “天宫一号”和“

11、神舟飞船”对接后, “神舟飞船”与“天宫一号”一起运动,相对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相对于“天宫一号”来说是静止的,故 A 错误。B、C、D 选项,“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的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神舟飞船”和“天宫一号”相对于地球是运动的,故 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点悟】 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首先应选定合适的参照物,再判断物体与该参照物之间位置是否发生改变。若位置改变则该物体发生的是机械运动。例 8蹦极是一种极具挑战的活动,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看到地面离自己越来越远,所选参照物是()A他自己B地面C正在下落的另一个蹦极者D跳台【解析】 蹦极者在上升过程中

12、,相对于地面越来越高,即相对于地面距离越来越大。选择自己为参照物,认为自己不动,才会感到地面在运动,并且越来越远。类型之七图像问题3甲、乙两人同时从同一起跑线出发,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下列能正确反映两人运动距离与时间关系的是 ()【解析】 根据图中的位置可得,乙的速度比甲大,故能反映此关系的是图象 D。注意:一定要分清是 s-t 图像还是 v-t 图像。例 10.如图 14 反映的过程是:小刚从家去菜地浇水,又去青稞地除草,然后回家,如果菜地和青稞地的距离为 a 千米,小刚在青稞地除草比在菜地浇水多用了 b 分钟,则 a,b 的值分别为( ) A1,8B0.5,12

13、C1,12 D0.5,8 【解析】 此函数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阶段:012 分种,小刚从家走到菜地;1227 分钟,小刚在菜地浇水;2733 分钟,小刚从菜地走到青稞地;3356 分钟,小刚在青稞地除草;5674 分钟,小刚从青稞地回到家。综合上面的分析得:由的过程知,a1.510.5 千米;由、的过程知 b(5633)(2712) 8 分钟。例 11(多选)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 st 图象如图 133 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 010 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 甲 v 乙B两物体在 1520 s 内都做匀速运动,且 v 甲 v 乙C两物体在 15 s 末相遇,且 015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两物体在 20 s 末相遇,且 020 s 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解析】 对于同一个运动物体来说,在速度 v 一定时,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svt,由公式可知 s 与 t 成正比,其 s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反过来,若运动物体 st 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则说明物体在做匀速直线运动。分析题图所示运动物体 st 图象,甲乙两物体在 010 s 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又由v 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s 甲 s 乙 ,所以 v 甲 v 乙 ,故 A 选项正确;在 1520 s 内,甲物体的路程不st变,所以甲物体没有运动,而是处于静止状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