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8707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遵义)2016中考化学 教材知识梳理 第5章 金属的冶炼与利用(无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5章金属的冶炼与利用五年中考命题规律年份题型题号涉及内容分值2015实验题15金属与酸反应,金属与盐反应52014选择题6、10金属、合金的性质和用途,钢铁的锈蚀及防护22填空题16方案2、3、17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冶炼232013选择题6、10金属的性质和用途22填空题15(1)合金的性质和用途12012填空题13(3)、16(2)反应类型,金属与酸反应13填空题15金属的冶炼4五年中考真题演练金属的性质1(2015,遵义,15,5分)请按要求完成下列金属性质的实验。研究一:金属与酸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1)打磨后的镁条与稀盐酸反应,试管外壁发烫,说明该反应_(选填“放热”或“吸热”),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测得反应中产生气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右图,请根据t1t2时间段反应速率变化,说明化学反应速率受_等因素影响。研究二:金属与盐溶液反应过程中的相关变化。(1)某同学用硫酸铜溶液把“铁勺”变“铜勺”,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在一定量的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充分反应后,下图描述相关变化曲线,一定不正确的是_。,A,B ,C ,D2(2013,遵义,6,2分)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A铝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B合金一定不含非金属C生铁是化合物D赤铁矿是金属材料32012,遵义,13(3),1分九年级化学学习的物质和化学反

3、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实际的应用。化学反应释放的热量常被人们所利用,如8Al3Fe3O4高温9Fe4Al2O3,铝热反应所放出的热量可用于焊接钢轨,该反应属于_(选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金属的冶炼4(2011,遵义,15,4分)AH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已知A、B为黑色固体,D为紫红色固体单质,F为红棕色粉末。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已略去),请回答:(1)写出ABCD的化学方程式:_,该反应属于_反应(填化学反应基本类型)。(2)写出EG的化学方程式:_。(3)写出一个能实现GD的化学方程式:_。5(2014,遵义,8,2分)如图所示,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4、()A中氩气(Ar)作反应物B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C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71D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一定条件2X2TiCl46CO,则X为FeCl2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6(2014,遵义,10,2分)控制变量法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设计方案探究目的不能实现的是()A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与氧气接触B甲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是否需要达到一定温度C乙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是否有关D乙中对比可探究铁的锈蚀条件与氧气和水等物质是否有关中考考点清单金属材料1金属的概念。金属材料包括各种_和各种_。2金属的物理性质。(1)颜色

5、: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特例:金呈_色,铜呈_色。(2)状态:常温下为固体,特例:_是液体。(3)特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3合金。(1)概念:由一种金属跟其他_或_熔合形成的有金属特性的物质。(2)常见的合金。青铜:人类历史上使用最早的合金,由锡和铜组成。生铁和钢:使用很广的钢和生铁由铁、碳组成,两者的区别是含碳量不同。铁合金生铁钢碳的含量其他常见的合金:不锈钢、黄铜、铝合金。(3)性质特点: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各成分金属_;熔点一般比组各成它的成分金属_。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的化学性质。(1)金属与氧气反应。O2与镁_与铁_与铜_与铝_(2)金属与酸溶液反应。镁与稀盐酸_

6、与稀硫酸_锌与稀盐酸_与稀硫酸_铁与稀盐酸_与稀硫酸_【特别提醒】氢气的实验室制取。(1)药品:锌和稀硫酸。(2)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难点突破】金属与酸反应的曲线。等质氢图。两种金属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此图反映了两种情况:a酸不足,金属过量,产生的氢气质量由酸的质量决定。b酸足量,投放的两种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恰好完全相同,如24 g镁和56 g铁分别投入足量的酸中反应产生的氢气质量相同。等质等价金属图。如等质量的镁、铁、锌与足量的酸反应,生成物中金属的化合价均为2价,产生氢气的速率和质量不同。此图反映出:a金属越活泼,图示反应物的曲线越陡,如Mg线比Zn线陡

7、,Zn线比Fe线陡。b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越小,与酸反应产生的氢气越多,曲线的拐点越高,消耗的酸越多。(3)金属与某些盐溶液反应。铁与硫酸铜溶液。现象:银白色固体表面_,溶液颜色由_逐渐变为_;化学方程式:_;结论:铁的活动性_(选填“大于”或“小于”)铜。铜与硝酸银溶液。现象:铜丝表面_,溶液颜色由_变为_;化学方程式:_;结论:铜的活动性_(选填“大于”或“小于”)银。2置换反应。定义: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作用生成_和_,这样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置换反应中一定存在化合价变化的元素。表达式:ABCACB,例如: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金属矿物和铁的冶炼1金属在

8、自然界中的存在极少数不活泼的金属(如铂、金、银等)在自然界中以_形式存在,其他大多数以_形式存在,金属化合物以矿物的形式存在。2金属矿石。(1)铁矿石。名称化学式赤铁矿_磁铁矿Fe3O4菱铁矿FeCO3黄铁矿_(2)铜矿石:黄铜矿、孔雀石、斑铜矿和赤铜矿。(3)铝矿石:铝土矿和明矾石等。3实验突破:金属的冶炼。(1)实验原理:铁的冶炼原理:3COFe2O3高温2Fe3CO2(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原理:COCuOCuCO2)(2)装置。(3)实验现象:点燃酒精喷灯后,可观察到澄清石灰水_,玻璃管中固体_(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现象:试管内固体_、澄清石灰水_)。(4)操作顺序。操作顺序解释或结论

9、先点燃酒精灯,通入一段时间CO再点燃酒精喷灯先点燃酒精灯的目的是防止CO造成空气污染,通入CO的目的是除尽装置内的空气,防止加热时发生爆炸点燃酒精喷灯,给氧化铁加热使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发生反应实验结束,先熄灭酒精喷灯,继续通入CO直至试管冷却防止试管内压强减小,引起倒吸,防止生成的铁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5)尾气处理:CO有毒,应将排出的尾气_或收集起来。金属防护和废金属回收1钢铁的锈蚀及防护。(1)铁锈的主要成分_。(2)锈蚀条件:铁与_、_同时接触。2实验突破:金属的锈蚀。(1)实验原理:_。(2)实验操作。编号实验条件铁钉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铁钉全部没入蒸馏水中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实验图示(3)

10、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第一支试管中铁钉表面出现_铁锈,且在空气和蒸馏水_处铁锈更多,第二支试管和第三支试管中铁钉表面_锈迹。(4)实验结论:对比第一支试管的现象和第二支试管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_;对比第一支试管的现象和第三支试管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_。铁生锈的条件是_。(5)注意事项:第二支试管所用蒸馏水是经煮沸并迅速冷却的蒸馏水,煮沸的目的是_,迅速冷却的目的是_。第二支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防止空气中的氧气溶解到水中。第三支试管加入干燥剂的目的是_。【温馨提示】同样暴露在空气中的金属铁比金属铝容易锈蚀的原因:铁锈疏松多孔,不能阻止铁与氧气、水继续反应;而铝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致密的氧化铝

11、薄膜能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3(1)除锈方法:物理方法:砂纸打磨、冷拉。化学方法:用_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防护方法:保持钢铁表面_;在钢铁表面_;在钢铁表面镀上一层_。4废金属的回收利用。(1)废金属的危害:不但造成资源浪费,还会产生镉、汞等有毒金属对环境的污染。(2)废金属回收利用的意义:既可以节约大量的金属资源,又能减少重金属对环境的污染。中考重难点突破金属材料的判断【例1】(2014,钦州)3D打印技术将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下列3D打印常用材料中,属于合金的是()A尼龙B陶瓷C不锈钢 D橡胶【解析】尼龙是有机合成材料,陶瓷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不锈钢是金属材料,橡胶是有机高分子材料,其中天然橡胶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橡胶属于合成高分子材料。【答案】C1.(2015,苏州)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下列材料分类中正确的是()A铝合金属于金属材料B有机玻璃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C塑料属于复合材料D陶瓷属于合成材料金属的化学性质【例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