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6978698 上传时间:2019-03-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用版)2016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第二篇 专题通关攻略 专题四 古代诗歌阅读的四类提分策略 2 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高效演练(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言-赏析要全面,步骤要齐全1.(2015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早过大通驿查慎行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注】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对应炼字)(1)第三联的“软”字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请作赏析。(3分)答: 【解析】首先分析“软”字在诗句中的作用,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对景物的表达效果。“软”字是使动用法,要点出它的双关意义。答案:“软”字一语双关,既是写风软,也是写江水之软。写出了微风轻柔,温软拂面,也写出了软风吹拂江

2、水,使江水也变得温柔绵软,微波轻漾。展现了一幅风吹波澜、风和水暖的清晨美景,生动形象,具有艺术感染力。【评分标准】答出手法1分,简要分析2分。(对应炼字)(2)诗题的“过”字在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4分)答: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及语言理解能力。审题时注意要“结合全诗”来分析,逐联翻译。另外,注意要紧扣“过”字,突显景物变化的特点,即“移步换景”。答案:“过”即指“经过,路过”,诗中通过前三联的时间、景物的变化,移步换景,展现出作者清晨乘舟江上,经过大通驿时的轻松畅快的心情。首联写晨雾未散,朝阳未升,眼前一片迷蒙。颔联写江雾散去,远处的市镇依稀可辨,转眼移过了水

3、湾。颈联写江风拂面,云朵飘过九子山间,写出了行舟之快。全诗通过作者在行舟之上,遥看岸上景物变化,体现出“过”之意。【评分标准】解释1分,结合诗句分析3分。2.(2015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对应炼字)(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古代诗歌语言及作者思想感情的鉴赏能力。前两句勾勒出作者“高卧”船头而“仰看”映入江中的山色时的画卷,不难看出作者闲适自得的心情。后一问为炼字题,“插”为动词,有尖锐

4、之感,诗中是山峰映在水中的意思,这更突显了山峰的尖峭、挺拔。答案: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评分标准】答对作者心情2分,答对表达效果2分。(拓展训练)(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4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由前句“仔细乱篙撑处”可以看出诗人在观看竹篙插入江水时的景象,“悬崖”“崩坼”的意义均与山峰有关,“崩”为“倒塌”,指“悬崖”倒映在水中陡峭的山影;“坼”为断裂,指倒映在水中的山影因江水的涟漪而变得散乱的景象。答案:“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

5、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评分标准】答出“悬崖”“崩坼”所指2分,答出“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原因2分。3.(2015濮阳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11分)长门怨齐浣宫殿沉沉月欲分,昭阳更漏不堪闻。珊瑚枕上千行泪,不是思君是恨君。【注】昭阳:宫殿名。更漏:报时的漏壶。(拓展训练)(1)“昭阳更漏不堪闻”写出了女主人公的什么心理?(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自汉以来古典诗歌中,常以“长门怨”为题抒发失宠宫妃的哀怨之情。本诗的女主人公也是一位寂寞的失宠宫妃。再联系三、四句可知她

6、在因“恨君”而伤心落泪。最后,“昭阳更漏不堪闻”就很好理解了,她因失宠而寂寞难挨,昭阳殿的更漏真的不忍听闻了。答案:度日如年,害怕听到报时声。(2分)写出了女主人公失宠后独处冷宫的极度寂寞、哀怨。(3分)(注:答出寂寞、哀怨其中一点给2分,两点给3分。)(对应炼句)(2)“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有的版本作“半是思君半恨君”。你认为哪一句更好?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无论认为哪句好,都要结合人物心理和两句的不同之处进行赏析。两句的关键在“思君”“恨君”上,可从以下两个角度探究:到底是“思君”还是“恨君”?“思”与“恨”是什么关系?答案:示例一:“

7、不是思君是恨君“一句好。(2分)由“珊瑚枕上千行泪”可知,“不思君”是假,其真意恰恰是思念甚深,至于生出怨恨,(2分)这是以恨写爱,更能表现爱之深;“恨君”也与标题中的“怨”相照应。(2分)(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示例二:“半是思君半恨君”一句好。(2分)分不清是爱还是恨,又爱又恨,(2分)更能表达女主人公爱恨交织的复杂心理。(2分)(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4.(2015盘锦一模)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发阊门元顾瑛阊门西去是阳关,叠叠秋风叠叠山。便是早春相别处,如今杨柳不堪攀。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注】

8、阊门:苏州城西门。阳关:此处指离别之地。(对应炼字)(1)请概括“叠叠秋风叠叠山”一句中两个“叠叠”的含义。(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先理解“叠叠”的意思,层层重叠的样子。“叠叠秋风”指天已变冷,“叠叠山”指路途遥远。叠音形容词在写景状物中能突出景物的特征,使景物的特征更加鲜明。答案:天凉路远;(2分)出行艰辛。(3分)(意思对即可)【讲评建议】对第一个“叠叠”的理解是解答此题的一个难点,在讲评时要强化学生的语境意识,要提醒他们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拓展训练)(2)两首诗都写到了“柳”,但表现的心情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

9、 【解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形象的能力。先立足全诗分别理解这个意象的具体含义,第一首诗里的“柳”是秋柳,秋柳衰败寄托诗人离别时的伤感之情;第二首诗里的“柳”是春天的柳,并且是雨后的柳,给人一种清新之感,衬托诗人内心的轻松。答案:顾诗借秋柳衰败,写出离别之时的凄清,表现了诗人的孤苦与伤感之情;王诗借春天雨后柳色之新,写出送别之时环境的清新,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轻快。(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加固训练】1.(2015本溪二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11分)旅夜怀远客许浑异乡多远情,梦断落江城。病起惭书癖,贫家负酒名。过春花自落,竟晓月空明。独此一长啸,故人天际行。(对应炼句)(1)“竟晓

10、月空明”一句有什么含意?在诗中有何作用?(5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浅层次理解诗句的能力。解答这类题,从两个方面去考虑,一是从内容上考虑这句诗的作用,二是从表达技巧上。答案:这句诗的意思是:直到天亮,都只有月色“空明”,无人欣赏。(1分)(“竟晓”一词遥承“梦断”,)暗示诗人(梦醒之后,)辗转无眠,直到天明。(2分)这一句寓情于景,皓月当空本是极美的景致,但诗人无心欣赏,含蓄地表现了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人的思念。(2分)(拓展训练)(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异乡多远情”中的“情”包括哪些方面。(6分)答: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中作者情感的能力。本诗一句一情,抓住意象,进行分析。答案:“情

11、”包括:客居异乡的孤独飘零之感。“异乡”言其飘零,“梦断”言其孤独难眠,乡梦难成。对贫病交加的境遇的喟叹。爱书成癖却因病不能读,心生愧意,有嗜酒之名却家贫无钱沽酒,这种境况令人感慨无奈。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暮春时节花自飘零,“过”字写春天已逝,暗寓时光易逝的感慨。对远方故人的思念。想着故人远行天际,自己思念故人却不得相见,只能把思念化作一声长啸。答出一点给2分(概括和分析各1分),答出任意三点、意思对即可2.(2015鹤壁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11分)春寒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注】此诗作于高宗建炎三年二月,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作者几经逃难,避乱于岳州(今湖南岳阳),借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